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 为什么人格有内外倾之分?

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是分析心理学的创建者,早年是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后来因为观点分歧而和弗洛伊德决裂。与弗洛伊德的自然主义不同,荣格更强调人的精神。

荣格于1875年出生在瑞士凯斯威尔一个宗教氛围浓厚的家庭,他的父亲是牧师,亲戚中也有不少神职人员。荣格的心理从小就对外界比较封闭,认为没有人能够理解人固有的内在体验和思想。在整个少年时代,他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认为自己是某个其他人,而这个想法开启了他之后的研究之路,来确认他自己称为的“第二个”荣格。由于对人格的浓厚兴趣,荣格选择了进入精神病领域学习,并于1900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随后荣格在阅读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一书之后对此理论产生了兴趣,并终于在1907年和弗洛伊德会面,进行了据说长达13个小时的谈话。随后几年,荣格和弗洛伊德一起工作和研究,但荣格渐渐意识到他们对人格的认识在本质上存在严重的分歧,终于在1914年两人分道扬镳。

荣格根据心理能量的指向将性格类型分为外倾和内倾。外倾型的个体心理能量的活动倾向于外部环境,重视外部世界,爱社交、开朗自信,并且易于适应环境;而内倾型的个体心理能量的活动倾向于自己,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害羞寡言,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荣格将内、外倾归为一般态度类型,就是指一个人对待某种特定环境所表现的态度或方向。他还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4种基本机能,称为机能类型。将这4种机能类型和一般态度类型两两组合就形成了8种性格类型,每一种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行为表现。

另外,在人们比较好奇的,如人类为什么会对黑暗产生恐惧、会对母亲产生依恋等问题上,荣格提出了著名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他认为正像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了生理特征一样,我们也继承了那些无意识的心理特征。他认为即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神话故事描写的主题也多半是相同的,其原因正是集体无意识的存在。 kLkwJTrN9+aQ2OUYdC1eDjDe/zwbCduRlWikCfbIb0yRgWEUjZbFZE21T/qBcMr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