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入顽劣期后,什么都想试一试,父母此时不可总把“不行”挂在嘴边
到了1岁,婴儿进入什么都想试一试的“探索时期”,不安分、顽劣的气质会逐渐显现。
孩子学会走之后,视野宽广,行动自由,新的世界真是太让他们着迷了。凡是够得到的,他们都想去摸一摸;桌子、楼梯等高的地方,他们也想上一上。妈妈稍不留神,他们要么就跑到马路上,要么就走丢了,真是让人不放心。
不过,对于孩子感兴趣的事,家长过多地制止也不好。在大人看来,活跃型孩子是在不断地重复淘气行为,但其实他们并不是有意惹恼妈妈。他们不过是在思考:“形状是什么样的?摸起来的感觉如何?”“扔一下会怎么样?”“把水洒出来会怎么样?”他们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来进行学习。虽然孩子在试验的过程中可能会损坏物品,但通过这些实践,孩子会逐步理解事物的特征、属性。
如果大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制止孩子的行为,难免会扼杀孩子难得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萌芽。此外,通过亲手实践感兴趣的事情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干劲”,而“干劲”能孕育“学习能力”。一旦缺乏“学习能力”,家长就无法培养孩子在今后社会上生存所必需的忍耐力和适应力。
● 提醒的同时不忘给他自由
父母的一句“不行”反而让孩子哭闹得更凶,有时甚至差点无法收场,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只要没有危险,还是尽量给孩子们自由吧。
当然,让孩子随心所欲的后果就是一片狼藉,妈妈的恼火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妈妈不能责骂,要理解:“孩子这是在学习和实践”。
贵重物品可以放在孩子够不着或看不见的地方。易受伤的刀具等危险物品最好收在有锁的抽屉里,以防孩子打开。
当然,如果大人能在旁边看着的话,在保证不会受伤的情况下也可以让孩子摸摸图钉等“危险性较低的物品”,通过这种宝贵的经历,孩子会学会“碰到尖的东西会疼”,下次他就会主动避免去触摸这类物品。
进行此类体验的时候,父母最好在旁再添一句:“看,刺一下,疼吧?”这样能把“不得触摸”的理由更好地告诉孩子。
看着像在捣蛋,其实是在实践学习
洒水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