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锻炼心理学的学科背景

锻炼心理学是一门源于心理学和体育学的交叉学科。虽然从诞生至今历程短暂,但锻炼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从心理科学层面看,锻炼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紧密联系;从体育科学层面看,锻炼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等学科息息相关。这些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都能从不同角度帮助解决锻炼心理问题,并能为锻炼心理学所吸收、转化及应用。基于多学科的背景,锻炼心理学的未来学科发展将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一、心理学科背景

(一)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来探讨与解决有关维护或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健康心理学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并于1987年正式加入美国心理学会,从而为心理学界所认可。健康心理学主张使用心理学和健康促进的手段来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人们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和改造能力。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如人类患疾病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人类对疾病是如何反应的,人们如何从疾病中恢复过来以及人类如何适应慢性疾病,怎样才能保持健康而良好的身心状态等。因此,健康心理学关注的是健康、疾病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如何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等。由于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及其实践价值与人类健康的各种问题紧密联系,涉及个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进步程度,所以该学科从建立发展至今一直备受学者们关注。

锻炼心理学的研究既包括增进心理健康和治疗心理疾病,也包括与健康有关的内容,如健康教育。体育锻炼不仅是增强体质、增进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还是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方式。体育锻炼健身健心效能一直以来都是健康心理学研究内容的组成部分。因此,健康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由于研究内容的部分重叠而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例如,健康心理学探究通过哪些手段可以避免或降低人的焦虑或抑郁情绪,而锻炼心理学研究的是锻炼是否可以作为防治焦虑或抑郁情绪的有效手段;若是有效,那么和其他治疗焦虑抑郁的传统手段相比而言,锻炼防治焦虑抑郁的效果如何。

(二)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在社会情境下,以实证方法为手段,以心理学、社会学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探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社会性活动,锻炼过程有长有短,但不管持续时间如何,其中都充斥着无数的社会现象。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等诸多不同背景的人因为锻炼的需求而走到一起,或独自锻炼,或组合成团队进行体育锻炼。但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群体性项目的体育锻炼,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进行,锻炼过程中心理现象也就成了社会心理学家所要探究的内容之一。因此,锻炼心理学工作者在探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时可以有选择性地借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在体育锻炼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的社会性心理问题主要包括:锻炼过程中的各种社会促进现象,体育锻炼团队的领导理论、风格及团队精神,体育锻炼活动中的群体现象和社会与群体的相互作用,心理学研究内容对锻炼指导者有效工作的影响,体育锻炼团队凝聚力和团体动力学的影响因素,锻炼个体和团队的目标设置,体育锻炼过程中爆发的攻击性,影响解释锻炼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文化因素等内容。社会心理学家对体育锻炼领域探究的内容还包括锻炼者的道德行为,性别差异对锻炼参与和锻炼过程的影响,体育锻炼中进取心或努力程度,锻炼指导者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等研究内容。

(三)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该学科主要探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身心疾病及其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医学心理学从医学的观点出发来研究、诊断、预防和治疗人类的精神障碍、身心不适或心理疾病及其相关问题,如焦虑症和抑郁症等心理病症的诊断与治疗。一般而言,人类自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与人们的躯体因素息息相关,而且也与社会因素和人的心理活动密切联系。所以,医学心理学家们通常将心理学中相关内容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工具以及技术应用到治疗身心疾病的医疗实践中,从而达到研究和解决人类身心疾病的目的。

在当前已有锻炼心理学的研究中,有学者尝试探究了部分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如锻炼与焦虑、抑郁的防治方面,研究表明锻炼具有预防和治疗焦虑、抑郁症的功能。除改善效果不如药物治疗外,与其他传统的治疗手段(如渐进放松、安静休息、冥想等)相比而言,锻炼具有相似的改善效果。锻炼改善效果持续时间最为长久,且能增强人的体质,促进身体健康。此类研究内容的相互重叠,不仅使得锻炼心理学领域的学者和医学心理学的临床研究者可以相互合作,共同探究人类的身心健康问题,而且还使得锻炼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之间产生了密切联系。

(四)康复心理学

康复心理学是一门基于康复医学和心理科学的理论基础而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该学科主要应用心理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及技术来探究康复过程中康复对象的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及心理规律。近年来,康复心理学的发展与兴起主要与该学科解决康复对象的心理障碍及疾病,帮助他们从损伤中康复,或适应残疾现实等各种益处有关。

锻炼心理学领域与康复心理学领域研究内容存在着关联。例如,对应激源与损伤或残疾的关系研究。损伤是体育锻炼中常见的消极现象,尤其是在高强度锻炼或激烈对抗性锻炼中。在早期的研究中,损伤后生理康复会得到较多的关注,而损伤后的心理康复却很少受到重视。近年来,锻炼心理学领域和康复心理学领域都对损伤者的心理康复问题进行了探究,以期望能帮助损伤者在损伤之后有勇气继续保持锻炼。如在锻炼心理学的研究中,学者们为了更好地解释锻炼与损伤关系而建立了许多模型,如应激与损伤模型、决策与锻炼损伤模型、计算机信息加工模型等,并且还调查了影响锻炼损伤的相关因素,锻炼损伤的预测因素等其他内容。同时,康复心理学也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但其重点并非在应激源与损伤的关系上,而是心理因素在损伤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此外锻炼心理学还与心理学科中其他分支学科存在一定联系,如基础心理学领域中的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精神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等;应用心理学中的临床心理学、辅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等。

二、体育学科背景

(一)运动心理学

虽然锻炼心理学已逐渐呈现出脱离运动心理学的趋势,但时至今日,两门学科还并未完全分离。锻炼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之间交叉重叠的现象依然存在,所以两门学科在一定程度上依旧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探究的是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各种心理现象或活动规律,其主要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运动训练的效果和竞技比赛成绩。从具体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来考察两门学科,锻炼心理学似乎与运动心理学并无明显的联系。但是,我们若是从研究的基础理论、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层面来看,锻炼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就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

从两门学科研究所基于的理论基础来看,不管是运动心理学研究,还是锻炼心理学研究,实际上都是在借用母学——心理学和体育学的理论基础对相关现象进行探究。关于研究内容方面,两门学科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例如,大众锻炼人群参与高强度锻炼可能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而运动员参加国际性大赛时也极有可能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同样是紧张焦虑情绪,只是紧张焦虑产生的对象和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对此,锻炼心理学工作者和运动心理学工作者都会对各自研究对象的紧张焦虑情绪展开探究,并提出相关解决办法。在研究方法和技术层面上,两门学科几乎都在借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例如,观察法、实验法、心理测量法、心理生理测量法等。

(二)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在体育教育领域研究中衍生出的另一门交叉学科。它与锻炼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研究一起构成了心理科学在体育领域的所有心理学应用研究。与锻炼心理学有所不同的是,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为青少年儿童学生和学校体育教师,探究的是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的研究目的是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果。由于都是心理科学在体育领域交互组合形成的两门分支学科,锻炼心理学和体育心理学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在基于研究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上,不管是锻炼心理学还是体育心理学,也都是在借用体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来对各种心理现象或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探究,并在研究后进行总结报告。其次,在研究方法和技术上,两门分支学科虽然有所差异,但终究离不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或技术,因此两个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最后,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在研究内容上的重叠比较明显。例如,不管是大众锻炼人群,还是普通青少年或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都需要一定的动机激发。虽然锻炼的动机可能既有强度上的差异,也有方向上的不同,但两类人群的锻炼行为都可以通过相关的动机理论加以解释。

(三)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该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人体在运动或锻炼过程中机能活动或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或锻炼技能的生理学规律。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通过发现人体运动或锻炼能力发展和完善的生理学机理,为确立各种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及有效性的运动或锻炼制度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在早期的研究中,巴甫洛夫用条件反射的方法研究动物的学习活动,并提出了人的心理活动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而在现代相关研究中,生理学已用神经生理学、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的手段来研究人的感知、学习、记忆、思维、情绪等过程,目的是更科学地解释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问题。

锻炼心理学一直关注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进展,主要是因为运动生理学的相关研究可用于帮助解决锻炼心理效益的生理机制问题。例如,一名锻炼者面临高强度锻炼时产生了肌肉紧张的现象,那么他的肌肉紧张是由于躯体性焦虑所引起的,还是由于担心和考虑即将可能发生的锻炼损伤而产生的认知焦虑所引起的呢?运动生理学中通过肌电反应就可以对此方面的问题得出更好的回答。因此,可以说,未来锻炼心理效益的生理机制研究若要取得显著突破,有赖于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和进步。

(四)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是体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该学科主要研究各种运动训练的原则、运动训练的内容、运动训练的科学方法、运动训练的安排以及运动训练的负荷等。近年来,随着我国竞技运动水平的迅速提高,国内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这也为锻炼心理学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空间。

锻炼心理学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各类锻炼人群制定有效的锻炼处方。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何种类型的锻炼项目和什么样的锻炼负荷对哪些锻炼人群会产生怎样的身心效益?运动训练学中关于运动项目的特点研究,运动训练内容安排,运动负荷研究等都可以成为锻炼心理学研究的参考。因此,锻炼心理学工作者在探究锻炼项目和锻炼负荷对身心效益的影响,执行锻炼干预实验研究或为锻炼者制定相关的运动锻炼处方时,可参考借鉴运动训练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从而更好地完成自身的研究目标。

此外,锻炼心理学与体育学科中其他学科如体育保健学、体育史学、运动医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营养学等也存在紧密联系,各学科的理论方法同样为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本章小结

锻炼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描述、解释、预测乃至干预锻炼行为,促进个体参与和坚持锻炼,探究锻炼心理前因、锻炼过程中心理体验以及锻炼心理效益的一门学科。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分为锻炼心理前因、锻炼时心理体验以及锻炼后心理效益研究。我国锻炼心理学发展虽晚于国外,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以及学者们对于锻炼心理学的研究,都极大地推动了国内锻炼心理学的发展。学习锻炼心理学对于社会指导员工作、体育人才的培养、体育科学研究以及锻炼心理学的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研究中,我们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注重跨人群的锻炼心理效应研究;(2)重视锻炼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3)研究内容更加广泛;(4)测量工具本土化;(5)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提高科研水平。

思考、理解、探究

1.如何定义锻炼心理学,其研究内容有哪些?

2.简述国内外锻炼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3.当代锻炼心理学的研究有何意义?

讨论问题

1.作为一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谈谈你对锻炼心理学的认识。从你自身的角度出发,想象在以后的工作中,锻炼心理学领域研究内容可以帮助你解决哪些问题?

推荐阅读文献

1.姒刚彦.当代锻炼心理学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1):62-66.

2.蔡理,季浏.锻炼心理学研究:理论、模型与设计[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4):38-41.

3.蔡理,季浏.锻炼心理学学科思想的沿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3):67-73.

4.季浏,罗伯特·J·科克比.身体锻炼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12(3):7-11.(1):115-117.

5.周成林,赵洪朋.改革开放30年我国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取得的突破与问题.首都体育学院学报[J].2009,21(3):257-261.

6.毛志雄,董文博,于拓.运动心理测量研究进展(2008—2011)[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J],2012,3:192-196.

7.Rejeski, Amy Thompson.Historical and conceptual roots of exercise psychology[M]// Peter Seraganian.Exercise psychology: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Psychological Process.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1993.

8.杨剑.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vtfa5edATU04YChyF8qEKlEaydFhx1SqEA2Zi+Ka+fx3PK0tpcjZLVE41CnhE+7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