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锻炼心理学

锻炼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具有很强应用性的学科。对锻炼心理学进行定义时,界定的侧重点不同,致使最终的定义表述也不一致。雷杰斯基和布劳利(Rejeski & Brawley, 1988)将锻炼心理学定义为应用心理学的教育、科学和专业功能去促进、解释、保持和提高与身体机能有关的行为的一门学科。雷杰斯基和艾米汤普森(Rejeski & Amy Thompson, 1993)认为锻炼心理学是研究与肌肉力量和耐力、运动幅度、心肺耐力、身体结构的客观变化和主观感知有关的认知、情绪及行为。

杨丽华等(2000)指出锻炼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健身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探讨和解决有关保持或促进人类身体发展、健康、强壮的各种心理学问题;研究不同身体状况人群的心理特征,尤其是对运动健康效果的影响;探究不同的健身项目对心理的影响以及身体统一关系等。杨丽华等还指出该学科是提高运动健身效果,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理论基础,而不是健身的直接手段和方法,更不是挖掘人体的运动潜能、掌握动作技能的工具。李薇(2005)认为锻炼心理学是对个体或群体锻炼行为心理影响的研究,具体体现为锻炼的心理前因、锻炼中的心理感受以及锻炼后的心理效益。李京诚(2009)认为,锻炼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和体育学理论与方法在身体锻炼领域中的应用学科,是与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学科。

综上所述,锻炼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来描述、解释、预测乃至干预锻炼行为,促进个体参与并坚持体育锻炼,探究锻炼心理前因、锻炼过程中心理体验以及锻炼心理效益的一门学科。

二、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既反映了该学科的演变,也凸显了学者们的关注焦点。对于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国内外学者根据各自的研究总结了许多观点。

雷杰斯基和艾米汤普森(1993)指出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可分为10个方面:(1)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2)身体意象和自尊;(3)应激反应;(4)疲劳和努力程度;(5)动机;(6)锻炼表现和新陈代谢反应;(7)睡眠;(8)认知;(9)组织或团队环境;(10)锻炼上瘾。

季浏等学者(1997)指出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影响身体锻炼行为的心理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因素、个性、参与动机、自我效能、信念—态度和锻炼障碍;(2)身体锻炼期间的心理体验,包括努力、认知定向、过度训练/锻炼疲劳、锻炼坚持性、锻炼团队领导力、团体动力学和社会性比较;(3)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包括情绪状态、睡眠模式、身体意象、认知、锻炼依赖性、归因过程和应激反应等。姒刚彦(2000)指出,一方面,锻炼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是如何通过各种体育锻炼来保持与改善身心健康及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或预防人们生病及非良性身心状态;另一方面,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参加与健康有关的体育活动的心理前因,包括锻炼的最初加入、选择及坚持。在这种研究基础上,就能理解人们的锻炼行为,并为那些忽视通过锻炼来改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的人们制定出锻炼策略与心理干预手段,帮助他们开始建立和强化合适的锻炼行为。李薇(2005)将国内外运动心理学中关于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归纳为三个方面:(1)锻炼的动力调节系统,包括锻炼动机、态度、体育习惯、体育价值观、体育锻炼兴趣以及锻炼的个性、性别差异研究等,其中动机是最主要的研究内容;(2)锻炼过程中的心理影响,如短期的情绪效应、锻炼的努力程度、锻炼坚持性、锻炼的项目因素等;(3)锻炼的心理效应,包括锻炼的长期情绪影响、睡眠模式、身体意象与自尊、锻炼依赖与锻炼成瘾、锻炼与生活质量及幸福感关系等。

纵观学者们的观点,我们可以将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分为锻炼心理前因、锻炼时心理体验以及锻炼后心理效应研究。锻炼心理前因,重点探究激发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锻炼动机、动机氛围、锻炼态度、锻炼意向、锻炼兴趣、人格等对锻炼参与的影响研究;锻炼时心理体验,重点探究个体在锻炼过程中的心理感受,主要包括锻炼坚持性、不同锻炼形式的心理刺激、锻炼努力程度、积极情绪体验等研究;锻炼后心理效应,主要包括锻炼对各种心理变量的短时和长期影响,短期心理效益是指单次锻炼活动在较短时间内对个体的心理状态的不稳定的影响,身体锻炼的长期心理效益是指长期系统参加体育活动对个体的一些稳定心理特质的影响。因此,锻炼心理学主要通过情绪、认知功能、整体自尊和身体自尊、人格、身体意象、社会性体格焦虑、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等研究来探讨伴随锻炼所产生的各种心理效应。 WdrBD97Bb6AThcogHOOvVOxtlTtboOy2cPo9XEbYb0c18Z/PbUZscoF/Hq1kPTr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