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 ◎ ◎ ◎ ◎ ◎ ◎ ◎ ◎

第一章
總論

駢文、散文兩名,至清而始盛,近年尤甚。求之於古,則唯宋羅大經 (字景綸,南宋廬陵人) 《鶴林玉露》引周益公 (即周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自號平園老叟,南宋廬陵人。封益國公,故稱) “四六特拘對耳,其立意措詞貴渾融有味,與散文同”之言。自此以前則未之見也。夏敬觀 (字劍丞,號盥人,又號映庵,江西新建人) 云:“駢文義本柳宗元‘駢四儷六’ (見柳宗元《乞巧文》) 一語,顧未以名文也。《説文》駕二馬爲駢 (《説文解字》:“駢,駕二馬也。從馬,並聲。”) ,《莊子》駢拇與枝指對舉, 於義皆未媺 (měi,同“美”) 。大抵唐以後,韓柳之學大倡,承其流者各囿 (yòu,局限於) 門户之私,務標異以示軒輊 (區别、輕重) ,治偶文 (駢文) 輩又苟習庸濫,取便箋奏,不能求端往古 (謂不能追本溯源) ,以尊其體,而駢義之非,遂無辯之者。李商隱 (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唐懐州河内人) 且以四六誣其集 ,其傎 (diān,同“顛”) 尤甚。清李兆洛 (字申耆,號養一,清江蘇陽湖人) 昌言復古,彙選漢六朝文樹之圭臬 (指李兆洛編選《駢體文鈔》。圭臬,典範、規則) ,而不悟立名之誤。” 《匑厂文稿序》(匑厂,音gōng ān。《匑厂文稿》,黄孝紓著。黄孝紓,字頵士、公渚,號匑庵、匑厂,福建閩縣人) 夏氏以駢文一名於義無當,是也。

吾謂散文一名,尤爲不通。《莊子·人間世》有散木一名,與文木相對。郭象 (字子玄,西晋雒陽人) 曰:“不在可用之數曰散木,可用之木爲文木。” (《莊子》郭象注) 《荀子·勸學篇》有散儒一名,與法士相對。 (《荀子·勸學》:“隆禮,雖未明,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辨,散儒也。”) 楊倞 (字不詳,大約唐憲宗時人,注《荀子》) 注:“散謂不自檢束,莊子以不材木爲散木也。”夫無用之木爲散木,無用之儒爲散儒,則散文云者豈非無用之文邪?《説文·肉部》:“ ,雜肉也。”《説文·林部》:“ ,分離也。”散文與駢文相對,其本字當爲 ,蓋取離散之義,與駢合相反也。然文體而取義於離散何邪?故有正名者出,駢文、散文二名,必在所當去矣。

原散文一名,清之駢文家最喜用之,孔廣森 (字衆仲,一字撝約,號顨軒,清山東曲阜人) 《答朱滄湄 (朱文翰,字滄湄,號見庵,清安徽歙縣人) 書》云:“六朝文無非駢體,但縱横開闔,一與散文同。” (見孫星衍《儀鄭堂遺文序》) 袁枚 (字子才,號簡齋,清錢塘人,世稱隨園先生) 《胡稚威 (胡天遊,原名騤,字稚威,號松竹主人、傲軒,清浙江山陰人) 駢體文序》云:“散文可踏空,駢文必徵實。”

至清末羅惇曧 (róng。羅惇曧,字孝遹,號以行、癭痷、癭公等,清末廣東順德人) 《文學源流》云:“文之既立,何殊駢散?西漢以前渾樸敦雅,駢不慮雜,散不病野。”又云:“西京 (長安,代指西漢) 鉅子溯兩司馬 (即司馬遷、司馬相如) ,子長 (司馬遷字,西漢夏陽人) 源出《左》、《國》 (《左傳》、《國語》) ,俊宕 (dàng,俊美而富有變化) 其神;長卿 (即司馬相如,字長卿,西漢巴郡安漢縣人,一説蜀郡人) 系出《詩》、《騷》 (《詩經》、《離騷》) ,麗蜜其體。别其外貌,未能强同,要以材力冠絶 (出類拔萃) ,通宏相徵,一爲散體之家,一爲駢文之祖。”又云:“周秦逮於漢初,駢散不分之代也。西漢衍乎東漢,駢散角出之代也。魏晋歷六朝至唐,駢文極盛之代也。古文挺起於中唐,策論靡然 (流行、風行) 於趙宋,散文興而駢文蹶之代也。宋四六,駢文之餘波也。元明二代,駢散並衰,而散力終勝於駢。明末迄乎國朝 指清 ,駢散並興,而駢勢差强於散。”羅氏之言,皆以駢散對舉。詳其意誼,蓋散文亦不過古文之别名耳。而現代所用散文之名,則大抵與韻文對立,其領域則凡有韻之詩賦詞曲,與有聲律之駢文,皆不得入内;與昔之誼同古文,得包辭賦頌贊之類,其廣狹不侔 (móu,相等,齊同) 矣。

吾以謂駢散二名實不能成立,不如以尚麗藻者名爲文家言,重質朴者名爲質家言,或省之曰文言,曰質言。 (《論語·雍也》:“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而文、質二體之中,又各分有韻文與無韻文二種。如此則比之六代文筆之分,與近代駢散之别,尤爲辨章 (亦作“辨彰”,昭明顯著) 矣。吾今於本書所論之領域,則仍沿用近日散文之誼,而論文筆之駢散,則多用奇偶之誼,讀者隨文觀之可也。

天地生物不能有奇而無偶,亦不能有偶而無奇。人之一身奇也,而二手二足則偶矣。手足之指各五,奇也,而二手二足各合而爲十,則偶矣。首,奇也,而兩耳兩目,則偶矣。一鼻一口又奇矣,且鼻有二孔,則偶矣。且一奇與一偶相對,則有爲偶矣。推之植物之花葉,最爲吾人之美觀者,何莫非奇偶之相雜。《易》曰:“地之可觀者莫如木。” (《説文解字》:“《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王應麟《困學紀聞》曰:“今《易》無之,疑《易傳》及《易緯》。”) 以其花葉之奇偶相雜最顯著也。李兆洛云:“天地之道,陰陽而已。奇偶也,方圓也,皆是也。陰陽相並俱生,故奇偶不能相離,方圓必相爲用。道奇而物偶,氣奇而形偶,神奇而識偶。孔子曰:‘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 (《易·繫辭》下) 又曰:‘分陰分陽,迭用柔剛。’ (《易·説卦》) 故《易》六位而成章 (《易·説卦》) 相雜而迭用。文章之用,其盡於此乎?六經 (儒家的六部主要經典:《易》、《書》、《詩》、《禮》、《樂》、《春秋》) 之文,班班 (盛多) 具存。” 《駢體文鈔序》 斯可見古人之文,原不能有奇而無偶,亦不能有偶而無奇;不能分其何篇爲駢文,何篇爲散文也。

梁昭明太子 《文選序》曰:“若夫姬公 (周公。周公姬姓,故稱) 之籍,孔氏 (孔子) 之書,與日月俱縣 (通“懸”) ,鬼神爭奥,孝敬之準式 (標準、模範) ,人倫之師友,豈可重以芟 (shān) (裁減、刪削) ,加之剪截?老莊之作,管孟之流,蓋以立意爲宗,不以能文爲本,今之所撰,又以略諸。”此雖區周孔與諸子爲二,實則夏商之文,與周孔之作,皆爲治化而作,諸子之作皆爲學術而作,皆非爲文而作文也。惟其不爲文而作文,故其書不以能文爲宗,而以布治化鳴學術爲主。

夫然,故其文辭一任治化與學術之驅遣,而或奇或偶,均發乎天籟之自然。故論文學史者,應以夏商至周秦爲駢散文體未分之時代;而自夏商至春秋,則爲爲治化而文學時代;自春秋以至周秦諸子,則爲學術而文學時代,而孔子則承上起下之大師也。 VrPzry+YJmdKQj2Fh/hrWv4GyzRSUPhjYcec3vCfLCVnjsq8EF6zkxvQPsWCpyC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