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

宽容‥

第一章

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课堂变革必须以宽容精神为准则,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差异性,接纳学生的个性化见解。课堂教学应悦纳“犯错”,并给予“错误”以智慧的引导,在“出错”和“化错”中生成思想火花。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宽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宽容”一词在我国先秦典籍中即已出现。《庄子·天下》中说,人应禀持“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的人生态度,也就是常以宽容之心容纳事物,不要苛求于他人。儒家从“仁”出发,倡导宽容的为人处世之道。仁的基本精神是爱人,即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关于宽容,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即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宽厚能容忍;包涵,原谅,不计较;豁达大度。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马克·吐温曾幽默地说:“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容。”宽容精神是一种对于“不守成规”的观念和行为的容忍精神,它体现为能够容忍别人对自己信念和原则的直接反对;体现为对人的弱点,如人的个性、软弱、庸俗、歧见、错误、愚蠢甚至猥琐之外的容忍;还体现为对自己的宽容,因为只有对自己宽容才可能对别人宽容。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年轻人总被烦恼所困,整日闷闷不乐,抱怨生活不公平。一日,他向佛求教快乐之道。佛微笑着要年轻人将桌上的杯子倒满白开水,然后要他加一勺盐于杯中,问他味道如何,年轻人一尝,大呼:好咸!佛又微笑着问,如果你把这一勺盐放到大海里,又会怎么样?年轻人毫不犹豫地说,别说一勺盐,就是一大堆盐放进去也不会咸。佛说,假如你的心是一片海,还会为烦恼所困吗?这个故事,让人明白“心宽如海”的道理。其实,每个人的心都是一片海洋,有着宽阔的疆域。

宽容是无声的教育,是教育艺术和教育哲学的载体,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教育境界。“教师宽容要具备四种精神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包容群体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精神。即强调的是人应该豁达大度、胸襟宽阔、包容多元、尊重差异。第二种境界是赞赏他人的‘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精神。即用宽容、温和及赞赏的方式、方法去教化、感化别人,对于蛮横无理的人不施以报复。第三种境界是尊重异议的‘闻过则喜,闻善则拜’精神。即全体学校成员以一种高兴、超然的心态,一种宽广的胸襟和肚量,一种极高的修养和境界来尊重异议、感恩善言、学习他人、自我改进。第四种境界是超越自我的‘以直报怨’、‘报怨以德’精神。即儒家和道家处理‘怨与德’的两种价值取向”。(张俊华,《教育宽容的四种境界》,《中国教育报》2008年6月24日)

我们无法超脱于高考制度之外,但学校教育必须体现宽容生命的理念,必须给学生以宽容,给教师以宽容,给课堂以宽容,使宽容精神成为课堂变革的依据和方向,成为师生课堂中共同遵循的准则。宽容精神在日渐沉淀中沁润着每个学生,也涵养着课堂的独特品质。宽容精神之于课堂,如水清扬,如风过疏林,每一节课都是心灵的碰撞,是自己生命真正的本色。 e26iB2Xyy7Pb/+m82pAhkyD7lAt7Ns6Xvp3MdvhUdBHcR9dHmPLZOhRHdmYsjgg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