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创意写作全球化传播

我们需要从历史性的动态观察中提出一个疑问,即美国创意写作系统是否是其本国的独特例外?是否具备了其他国家或区域所无法复制的要素?在前文的追述中,我们可以说美国因工业发达的进程率先进入后现代的文化产业经济时期,使得它本身具备领先优势,而其余推动系统建立的要素,并非美国本土所独有,而是对现代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一个全面反馈。换言之,这样的文学生产体系,有极大趋势先后出现在全球其他国家和区域。文学生产的微景将成为全球化的另一个典型现象。

一、创意写作的欧洲发展模式

在欧洲,英国是最早引进美国创意写作体系而建立起文学生产机制的国家。它充分加入英语写作与传统文学合作的优势,逐渐接纳来自美国创意写作系统毕业的成员,在英国开设创意写作课程,这部分的发展过程就像另一个美国化的过程,一个紧随其后近乎复制的过程。尽管如此,这对于英语文学写作而言,仍是件幸事。最近的一次系统成立,是2012年末小说家珍妮特·温特森(Jeanette Winterson)在曼彻斯特的“新写作中心”开始教授创意写作课程。她在《卫报》(The Guardian)撰文宣传自己的教学理念时说:“创意写作最疯狂之处在于,我们在‘哺育’那些专业的、有竞争性的、均质的作家,他们将继续教授那些专业的、有竞争性的、均质的写作。创意写作最有意思的地方则在于,这朝向创造性和自我表达之路是否真的是某种‘占领运动’的开始——它可以是危险的、冲突的、根本不均质的。”

谈到英国的文学生产机制,一个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现在公众视野里。

1.率先建立创意写作系统

英国受到美国写作系统生发的影响以及面向英语世界的写作系统,使其具备了快速树立自己声誉的先决条件。随着当代文化产业发展前景日趋明朗,更多的思考随之展开,英国创意写作系统成为与美国创意写作系统并驾齐驱的另一支力量。对于前者,不能不提到英国著名高校东英吉利大学,它不仅是英国创意写作系统的领导者,也培养出了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安·恩赖特(Ann Enright)等著名作家。这所建立于1963年的年轻大学在1970年建立起自己的创意写作系统,创建者是英国作家马尔科姆·布拉德伯里(Malcolm Bradbury)和安格斯·威尔逊(Angus Wilson)。作为美国文学博士,他们极具洞见地引入美国创意写作学科硕士体系,先后邀请著名作家西博尔德(W.G.Sebald)和安杰拉·卡特(Angela Carter)等世界级作家担任课程教师,塞巴尔德教授更是建立英国文学翻译中心,推动英国外国文学翻译作品的交流推广工作。近40年的学科发展、机制成长、教师力量以及学生荣誉,共同为东英吉利大学以及英国树立了富有国际文学声誉的当代形象。出于奖励和肯定,该课程在2011年获得英国高等教育最高奖——女王周年纪念奖。东英吉利大学的创意写作体系不仅为文学创作本身带来新的格局,更与之后兴起的文学创作力量结合,创生出引领当代文化生产机制的新形态。

当代英国文坛新人迭出,能够吸引文学奖、媒体的关注,以及高校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入,为整个社会带来了持久的发展活力。20世纪90年代,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英国本土开始了对自身独特性的发掘。作为一个文学市场,与美国相比没有那么庞大的区域,因而英国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文学生产的其他方式是什么?创意写作既然是所有文化的基础材料,那么它是否可以支撑起更大的生产活动?

2.创意产业的挖潜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John Howkins)是“创意产业之父”,也是一个卓有洞见的预言家。他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以美国为代表的文学生产模式是否是一个终极的当代经济模式。作为经济学家,他充分注意到创意写作在培养学生创造力与外界交流能力的作用,创意写作工坊制更是一项卓越的创造,它让一个团队能够紧密合作,创造更大的文化成果。同时,霍金斯凭借自己在电视、电影及广播业的多年参与经验,提出了一些想法,“现在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技术经济、知识经济,包括.COM公司的发展都像雨后春笋一样。它们的硬件、软件以及技术,都主导了当今的经济。当时我就有一个想法,我主要是在企业方面有非常成功的经验,我认为企业之所以成功是由于个人,是那些有梦想的个人,他们特别有想象力,特别有创意,这样的话他们的企业才能成功,所以我对这样的经济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在这些想法的不断滚动下,以及对现代社会成熟创意活动的观察,霍金斯提出了自己的正式架构,即“创意产业经济”的模式。

3.创意写作与创意产业的机制融合

“创意产业经济”模式使得创意写作体系这样的文学生产模式进一步放大,进入到更大的文化生产活动中,与当代新兴商业组织合作,充分进入社会、家庭、个人的多层生活体验中。也就是说,用创意生产与活动整合现代生活。在核心运作方式中,霍金斯如此发挥了创意写作工坊的形式,“创意产业就是由非常小的作坊组成的,比如一两个人或五六个人的小作坊。即使是那些大名鼎鼎的制作人、导演、作家、舞者、歌手或设计师,其实也都是独立运营的。这些创意人才自身的公司非常小,但他们会与公关、知识产权、酒店、旅游等很多人签订合同,也可能同索尼或迪士尼公司有很多生意往来。所以,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有小作坊,也有索尼这样的大公司,所有地方,无论好莱坞还是上海,都是这样。”

英国对现代社会创意活动的思考从文学生产走向了文化产业。学科人才与产业联合,开拓了创意写作系统的课程体系,将创意活动策划、创意管理、创业产业理论以及新媒体研究纳入其中,使得创意写作系统更富“创意”地与时代并行。在此后的几年里,全球见证了英国创意产业的激活,在时尚设计、影像、交互式互动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服务、旅游、博物馆、美术馆、遗产和体育等领域贡献出了自己的独特创意经济活动,更重要的是,因其宏大的商业性与合作性特征,完整继承了英国工业革命传统下的现代声誉,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年轻人才加入。如果说,美国吸引了科学家和作家的话,那么英国则聚拢了“生活发明家”——年轻人为自己创造生活新方式。

以2012年伦敦举办奥运会为例,体育将最终离开伦敦,但伦敦希望自己作为全球创意活力都市的形象留在游客的心中,因此举办了为期12周的文化活动策划,涉及9 000个场地和25 000名表演者,是英国有史以来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活动。在泰晤士河的两岸,聚集了无数来自写作、戏剧、互动科技等领域的知名人士,在诗人活动中,每一个参赛国都派出一名诗人,同场竞技,其中有数位是诺贝尔学奖得主。诗坛活动将以“诗雨”揭幕,10万枚写有诗的书签将会被空投到南岸的银禧花园的人群中。诗人们以各自国家或民族的语言来朗读作品。同时,一个专门成立的网站让全世界观众提名自己最欣赏的诗人,使之成为全球诗歌爱好者参与的盛会。南岸艺术中心艺术总监祖德·凯利表示:“今夏伦敦欢迎世界的同时,我们期待艺术作为社会变革的代理人,并作为人类灵感的见证。”她还说,这一活动的灵感来自希腊的帕纳索斯山。那里是希腊神话中文学、科学和艺术之神缪斯的家。英国诗人西蒙·阿米蒂奇(Simon Armitage)见到了许多国外朋友,称赞这个活动“让诗歌界能够更加宽容开放,也让大家爱上奥林匹克。” 对于伦敦而言,举办这样一个富有创意的文学论坛,可谓驾轻就熟,深谙读者心理。

2012年,对于英国创意写作系统有另一层重大意义,与本土文学创作魅力的有机结合,促使东英吉利大学所在的诺维奇城有了新的规划,一项名为“诺维奇之窗”的国际文学活动项目应运而生。这项活动旨在推动英国国内文化创造能够与国际合作出新关系和新项目,在活动期间,邀请世界各国的文学活动组织者、文学机构与出版代表,与英国作家、翻译者以及文学组织一起展开各项活动讨论。从新型的文学活动策划专家、文化沙龙组织者、推广者到传统的作家、翻译者和出版人,从各自领域出发寻找话题,制造项目。在2012年5月10日,诺维奇正式成为继美国爱荷华城之后的全球第二座“文学之城”。麦克尤恩祝贺道:“文学在充满魅力的诺维奇城具有深厚根基,它理所当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首选。几个世纪以来,作家们都知道,诺维奇是一座梦想的城市。”

我们看到美国与英国在现代文化生产机制上的独创性与领先意识,无论是在哪个层面,我们都能够观察到创意人才的核心地位,他们在高校教育体系的创新中得到孵化,才能够以创造者的姿态回馈社会,展现新一代年轻人的激情和潜力,从写作走向艺术,从艺术走向活动。

所谓的“全媒体”“全产业链”这样词语的背后,仍然暗合了创意写作系统的最初原则:将你所熟悉的材料写成文本,寻找你想要的表达形式。

二、创意写作的亚洲发展模式

在亚洲,创意写作系统广泛传播,进入韩国、新加坡、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前往美国参与系统学习的毕业生逐渐尝试在华语世界建立起可供开发的创意写作体系,这个努力开始不久,也因本国或地区历史上文学发展的不同经验,产生了合作。

其中,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写作体系的发展过程出现较大的探索与思考,在这样一个资本高度发展的区域,又涉及中华文化的传统因素,西方的创意写作体系该如何演变?

1.香港:从基础教育到高校

香港这个多年前被称为“文化沙漠”的大都市最近逐渐摆脱了这个尴尬的称呼,建立成功的写作体系这个愿望在教育界有了萌芽,这显然离不开发达的媒体和基金会的支持。然后,出于各种原因,这项建设非常缓慢和抵牾。有意思的是,在20世纪末,香港教育界在对美国创意写作系统进行研究之后认为,香港本土市场暂时无法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写作系统,但创意写作课程的核心意义是极为重要的,深刻影响香港未来年轻人的本土意识与创造力。

香港创意写作课程首先以低阶的方式进入中学教育,以慢性培养的方式渗透。自然,中学生的创意写作课程需要教师给予更大的关注,然而对于学生来说,创意写作仍不失为一门有趣的课程,新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掌握一系列训练技巧,目的在于让教师彻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自由无拘束的写作。同时,课程吸取了创意写作体系中联合写作的方式,鼓励学生一起讨论写文章,交流彼此的想法和创造力,这对于传统的中文作文训练而言,不亚于是一个颠覆性的变化,而这样的教学试验下来,的确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自主创新方面卓有成效。这进一步激发了香港创意写作体系的确立,从低年龄开始进行潜力开发和创新力培养,或许是赢得未来且适合香港教育的方式。最初创意写作课程的研发是在六所国中国小进行,多年的推广之后,已成为香港教育体系中正式教学改革的一部分。

同时,香港也开始在高校层面开设创意写作课程。但鉴于文科改革的推动力不强,结果只略微整合了其他传统相关课程,特别是香港发达的影视专业,包括影视剧本与戏剧创作。例如,香港公开大学的创意写作与电影艺术学士课程便是如此,它同样引入艺术家驻校制度,邀请王家卫与刘以鬯教授。此外如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开设有创意写作工坊课程,提供创意写作艺术学位,基本按照美国教学机制来实行,尽管缺乏外界支持,但仍作为高校机制的新形式持续运作。

近年来,香港写作体系发展中较为受到关注的是写作营的发展,在这点上台湾也有相同的现象。

2.台湾:从写作营到高等教育

台湾的写作营依靠教育机构与基金会的支持,逐渐联络一些有助于形成社会引导力的成员,把文学奖、文学杂志以及其他媒体的参与视为重要支持。这其中有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由印刻出版社发起的“台湾国家文学营”,由基金会赞助、形式最为多样多元、氛围最为开放的是在香港的“笔可能”文学营。可以看到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为华语创作界带来的影响力,的确,后者融洽、平等、松散的氛围是如此被华语作家们所喜爱,也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在文学写作营发展方面,台湾地区有着较好的传统与资源。台湾由于发挥传统文化的热情,在自我体验与内心关照上一向有目共睹,当这样的思维模式与创意写作活动结合时,也就呈现出独具魅力的一面。

台湾的文学营传统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文学活动,文学营的学员来自台湾各个大专院校,学员对自我的期许和对文学的认识都颇高。1963年,当时还是高中生的作家季季放弃大专联考,参加“文艺写作研究队”。听课之外写出短篇小说参赛,得了第一名,引起文坛重视,由此改变一生。在文学营中崭露头角后来反哺社会的,还有“复兴文艺营”时期的罗智成、陈义芝、苦苓、刘墉、李利国、白灵、萧萧等。从文艺写作研究队开始,文学营的驻营老师多是来自台湾民间的文学大家,早期有司马中原、朱西甯、余光中、郑愁予等大师。诗人痖弦在1972年夏天刚满40岁的时候,担任“复兴文艺营”营主任。那年授课老师有司马中原、朱西甯、纪弦、洛夫等。作家张大春是在1985年退伍之后到文艺营当小说组导师的。如同现在的许多文艺营一样,复兴文艺营也会分诗歌组、小说组、戏剧组、散文组等组别,只不过组名被冠以古代文学大家的名字。诗歌组叫李白组,散文组叫韩愈组,戏剧组是关汉卿组,小说组叫曹雪芹组。

台湾写作体系的基础并不深厚,近年才逐渐引入高校创意写作课程,暂时处于辅修学位课程以及对社会公开开放的类似兴趣课程的阶段。但另一方面,台湾又形成了自己的独创性,即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为台湾的设计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从基础层面上看,二者有着相似的体验和生命历程,台湾从传统文化汲吸取的各类自我发掘课程以及心灵修养课程,本可以进入创意写作系统的新教学模式,但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台湾率先发展起了写作营以及文化创意产业,而前者坚持严肃文学创作,后者的人才发展大量集中在美术设计领域,缺乏互助和交流的产业内在,以致其资源优势无法得到最大化的发掘,对文学市场以及台湾文化的对外传播产生一定程度的障碍。

三、大陆高校创意写作的探索尝试

1.锐意创新的时代背景

应对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对综合性大学的内部需求,在时代的前奏中完成转型,延续此前对工业金融产业的积极回馈,这是大陆高校体系需要对未来给出的答案,一些敏感地意识到时代发展的契机,大学就像是整个国家产业发展的微型全景,它们清楚谁领先谁落后,每当一个新兴时代出现,高校便施展才能,协调各部分运作,以期实现高素质全优势化的大学理念。

近年来,几所敏感而锐意创新的大学,正在将创意写作学科引入高校,这种引入可以完全归因于高校中文教育改革,它们深知这是个依靠创造性、理念化的文化产业时代,全球创意写作与整体文化产业的发展史已然表明,文艺内容的放大效应与传播能力,在产业的系统运作下,将发挥无可估量的内外效应。不仅如此,高校实行中文教育改革,引入创意写作,为的是丰富开拓中文教育体系,吸纳更多的文学资源,解决文科毕业生就业,配合文化产业发展。进入高校中文专业的学生,也许很少考虑到毕业后的规划,更多的是带着对文学本身的想象与理想进入,他们深知阅读的重要性,深知文学批评有助于理解文学甚至现实,而文学创作学科的建立更有助于达成以文学书写现实、理解现实的目标。在此仍需强调系统化与机制化的配合,唯有打好基础的建立,上层系统才能高效率地运作。

2.高校创意写作学科发展实绩

创意写作作为新兴学科,已经在国内高校蔚然成风。2010年9月23日,复旦大学首批创意写作专业硕士生入学;2011年8月30日,上海大学公布创意写作方向学术型硕士招生计划;2012年6月25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率先宣布该校中文学院自当年起招收汉语言文学(创意写作)专业本科生;同年8月24日,上海大学再次公布“虚构类影视制作”“非虚构类影视制作”两个方向的艺术硕士招生计划;2014年2月,北京大学正式宣布招收创意写作专业硕士……

2009年4月成立的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是中国首家致力于创意写作理论研究并将之与创意写作教学、创意产业实践结合的科研单位。“中心以创建中国化现代创意写作学科为目标,致力于欧美现代创意写作学科体系的引进和中国传统写作学的现代化改造,改革中国高校中文教育教学培养机制,组织完成创意写作理论与实践的教材编印、未来高校文科教育的媒体讨论、创意产业活动等实践性的介入推动。” 上海大学的创意写作体系在多层面的搭建过程中已形成独特机制,实现“当代类型小说整体性研究”“文学院中国文学创意写作平台”“中文系创意写作学科组”三位一体的合理架构。在课程教育中,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中心开设七种本科课程,聚焦欣赏类阅读文本写作、工具类功能文本写作、生产类创意文本写作三大类的多级写作课程,通过对上海本地优势资源研究和中国未来写作课程的适应,提出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所有文化产业培养具有原创力的创造性写作人才。 因上海大学在开拓本土创意写作体系方面的独创性与先驱姿态,在2011年全球创意教育论坛上,上海大学创意写作系统加入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创意经济网,成为联络成员。

2010年9月,上海复旦大学开始正式面向全国招收戏剧艺术硕士(MFA创意写作)专业学位人员,基本学习年限为两年。作为全国第一个创意写作学科的专业硕士点,其专业方向分为“小说创作的叙事研究与实践”和“散文与传记创作研究与实践”。复旦大学的创意写作学科系统综合了大量文学创作资源,在中文系本有的文学专业教研师资之外,又与中国作家协会商定,采用联合教学的方式展开合作,聘请中国作协定期来校指导工作、开设课程,拓展教学方式的理论实践对话。

2014年12月,上海大学创意写作博士点获得教育部特批,标志着国内首个创意写作最高学历教育试点落成。这一方面证明大陆创意写作教育经过近十年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另一方面也表明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高端人才的迫切需求与培养决心。

3.创意写作与城市文化的交互共生

作为国内创意写作的先发城市,在延伸的写作计划活动中,上海再次走在前列。由上海作协主导、作家王安忆主持的“上海写作计划”从2008年以来与图书展览会同步进行。这个写作计划源自1983年王安忆参加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的经历,在一个资源都已准备好的时期引入进中国。与爱荷华的聂华苓女士相似的是,后者是让各国作家互相交流认识,特别是了解美国文坛,前者则旨在吸引全球更多的作家了解中国、书写中国,也许没有人会记得某部具体作品,但大家都明白文学背后的力量。因此活动期间,经过使馆方推荐和上海方筛选的作家们除了参观图书馆、作家故居、城郊风景,还参观了世博会、城乡结合部的民工子弟学校以及普通居民家庭。更多时候,他们以自己的普通住所为圆心随兴游逛,做上海拱廊下的“抒情诗人”。“在上海的日子就像吃力地阅读一本叫‘战争与和平’或是‘白鲸’一样内容庞大的小说巨著。”英国小说家欧大旭说道。爱尔兰作家、剧作家科纳·克里顿则每天陶醉于淮海路附近的风景,或走进陕西路上的茶馆,包饺子的男人、爬上脏脏的大楼擦窗的人,还有捡垃圾的妇人都或许会出现在她正在写作的以街区清扫工为主角的小说中。“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坐在房间里——窗下传来动听的富有上海特色的声音——轿车、摩托车、卡车和公交车的喇叭声,交警的哨声,商店开业的鞭炮声。我的窗外就是一首上海交响乐。每天晚上从街区传来音乐声,男男女女在我窗下半明半暗的广场上跳舞。所以很多很多天晚上,我都坐在那儿看我的邻居们跳舞……简单至极,却充满快乐。那过去的九周里,这些景象、这些声音已经成了我在家乡的景象和声音,第一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快乐,且爱上了写作。” 最终,他们会聚在一起畅谈当届主题。最近几届主题是“他乡和故乡”“你从哪里来”“城市与写作”“东方和西方的未来”,这很适合上海作为国际化移民社会的特征。

从欧美创意写作体系的兴起到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繁衍,从中产生的经验与效果对当代中国高校文科发展以及文化产业需求具有借鉴意义,中国的一些高校也已对时代这一新的要求做出了回应。对于这个曾经神秘化的领域,时代已迫不及待地需要进入其中,而随之而来的是无限的可能性。无论是面对国家社会的文化战略还是学生群体的自我体验,作为集教育、学习、研究、文化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机构,高校都将无可避免地介入其中,并在这一进程中展现自己的优势。

阅读延伸

一、推荐书目

1.WINTERSON J.Teaching creative writing \[N/OL\].The Guardian.[2012-05-18].http://www.guardian.co.uk/books/2012/may/18/jeanette-winterson-teaching-creative-writing.

2.霍金斯.创意经济\[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6.

3.弗里德曼.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3.

二、补充阅读

请扫二维码,以了解创意写作在中国大陆的社会实践尝试及典型案例。

(一)创意写作向公共文化服务方向延伸

(二)创意写作的产业化探索 rQt6SzATlG808P5IiBDHDh3AAttu/BBSUddsFqmJrNIMFHR31Mk6sPnT9yUy4xZ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