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5~1498年,壁画,460 cm×880 cm
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修道院餐厅
《最后的晚餐》
这幅画是从《新约圣经》里来的,犹太教的祭司长想要抓走耶稣,但苦于没人带路;犹大贪图钱财,偷偷跑去向祭司长告密,拿到30个银币后,两人就商量怎样抓耶稣。逾越节那天,耶稣跟12个门徒坐在一起,吃最后一次晚餐,这时候耶稣已经知道犹大的阴谋了,他很伤心,对大家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出卖我了!”12个门徒听到以后,反应各异。这幅《最后的晚餐》画的就是这个时刻。
是的,画在米兰圣玛利亚修道院餐厅的墙壁上,这幅画非常大,长有8.8米,宽有4.6米,占了整面墙。达·芬奇画得很用心,特意根据餐厅的建筑结构来画,所以我们看这幅画的时候,会感觉回到了耶稣和十二门徒就餐的场景中。
当时,有许多画家都画过这个场景,在他们的画中,犹大总是自己待在一边,不和大家坐在一起,大家一眼就能发现谁是犹大。达·芬奇改变了这种画法,他希望画出每个人的心理活动,于是,他让耶稣和十二门徒都一起坐着,面对着我们一字排开,通过仔细描绘每个人的表情动作,来表现他们的性格和心理。
这样我们可以把所有人的表情和动作都看得清清楚楚。达·芬奇用几何分割的方法,让耶稣坐在正中,十二门徒分为4组,对称地坐在耶稣的两旁。耶稣把手摊开,表达自己的无奈。每个门徒都对耶稣的话作出了符合自己个性的反应:有的非常惊讶,似乎快晕过去了;有的在旁边讨论坏人到底是谁;有的向耶稣表达自己的忠诚;还有的很愤怒,不敢相信这是事实……整个场面陷于不安之中,像一出舞台剧。
这和文艺复兴以前的绘画传统有关,它严格要求在宗教题材的绘画中,人物的手都要在桌子上面。虽然文艺复兴时期更加开放,束缚更少,但在达·芬奇创作这幅画的时候,这个传统还是有很大影响,所以《最后的晚餐》中的二十六只手,没有一只是“垂在桌面下的”。
达·芬奇是一个发明家,他把油彩和蛋彩混合在一起,发明了一种新颜料,这幅画就是用这种颜料画的,和当时的画家普遍使用的湿壁画颜料不一样。不过因为这种颜料混合了鸡蛋和牛奶等有机物,达·芬奇又将颜料涂抹得很薄,所以完工后50年左右,由于湿气的作用,这幅画开始严重剥落,修道院不得不多次修补。
是的,追求逼真的效果是达·芬奇创作的出发点。达·芬奇采用了线性透视法,将耶稣的右太阳穴作为中心点。如果把这幅画中的窗户、天花板等线都延长,那么都会集中在这个点上,据说当时达·芬奇为了追求精确性,还在这个点上打了一个小孔。用透视法创作,可以使得观众的视平线和画中的视平线一致,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画中左起第五个就是犹大,他做贼心虚,手握钱袋,身体向后回缩,不小心打翻了旁边的盐盘。他神色慌张,和坐在中间镇定自若的耶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