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看文字,猜成语

看文字猜成语,是成语游戏中经常见到的形式。你可以根据文字的形状、结构、意思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联想。

回(    )

答案:表里如一

哑(    )

答案:有口难言

闹(    )

答案:门庭若市

吝(    )

答案:出口成章

炭(    )

答案:头重脚轻

乖(    )

答案:乘人不备

泵(    )

答案:水落石出

浮(    )

答案:水乳交融

扰(    )

答案:半推半就

斌(    )

答案:文武双全

成语故事
水落石出

“水落石出”出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以及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字子瞻,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生性豪放,学识渊博,很有文采。宋神宗时期采用王安石的变法政策,苏轼因不赞成新法被贬到湖北当团练副使,他在黄州的东坡地方盖了一间屋子居住,所以又称为苏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苏东坡喜欢山水,经常出去游玩,曾到过黄州赤壁(并非三国时东吴和蜀汉联军大破曹操的地方)游玩,写过两篇关于赤壁的文章《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其中在《后赤壁赋》中,有这样几句:“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水落石出”在苏轼的赋中本来是指冬的一种风景(自然景象),但后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下面一则故事更能说明“水落石出”现在的含义。

从前,有兄弟二人,因家乡闹灾荒,流浪他乡,衣服破了也没人补。房东家女主人心地善良,很可怜他们兄弟二人,就经常替他们缝补衣服。有一次正好被她的丈夫看见了,就疑心她与两个流浪汉有不轨行为,而和她大吵起来。女主人无论怎么解释,她的丈夫也不信,而且一气之下休了妻子。他的妻子临出家门的时候,痛苦地对他说:“语卿且勿盼,水清石自见。”意思是,我告诉你不要乱怀疑,事情的真相总有一天会明白的。

五指(    )

答案:三长两短

巨木(    )

答案:水到渠成

鸡肋(    )

答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化妆(    )

答案:涂脂抹粉

伴奏(    )

答案:助人为乐

电梯(    )

答案:能上能下

相声(    )

答案:装腔作势

午休(    )

答案:只争朝夕

刘禅(    )

答案:阿斗太子

线眼(    )

答案:立锥之地

走卒(    )

答案:有进无退

客满(    )

答案:座无虚席

全说(    )

答案:言无不尽

颂辞(    )

答案:言归于好

铅球(    )

答案: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成语故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杨修才思敏捷,聪颖过人,舌辩之士,恃才放旷,得到丞相曹操的赏识器重,成为曹操重臣。

曹操与刘备对垒于汉中,两军相持不下。曹操见连日阵雨,粮草将尽,又无法取胜,心正烦恼。这时士兵来问晚间的口令,曹操正呆呆地看着碗内鸡肋思想进退之计,便随口答道:“鸡肋!”当“鸡肋”这个口令传到主簿杨修那里时,这家伙自作聪明,怂恿兵士们收拾行装准备撤兵。兵问其故,杨修说:“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今丞相进不能胜,恐人耻笑,明日必令退兵。”于是大家都相信了。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蛊惑军心之名砍了杨修的头。这便是关于鸡肋的典故(此典出自于《三国演义》)。

杨修,作为封建时代的一名谋士,堪称中国古代典型人物。其才华学识出众超群,在揣摩、分析、判断、预见丞相曹操的心理活动方面,也是相当准确迅速敏捷的,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杨修也正是因为这种先期预见的准确,才为此丢了性命。杨修对曹操退兵前的矛盾、犹豫心态,虽然了如指掌、洞悉见底,但作为曹操属下多年的幕僚,对曹操生性多疑、暴戾凶残的性格,没有足够的了解。他误认为曹操根本不会因此取其人头,才敢在军中袒露直言曹操会退兵,让士兵们收拾行李,准备班师回朝,这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范例。

捉迷藏(    )

答案:躲躲闪闪

跷跷板(    )

答案:此起彼伏

爬楼梯(    )

答案:步步高升

风凉话(    )

答案:冷言冷语

鱼尾纹(    )

答案:迫在眉睫

中秋月(    )

答案:正大光明

水帘洞(    )

答案:口若悬河

大合唱(    )

答案:异口同声

签到处(    )

答案:人过留名

蛀书虫(    )

答案:咬文嚼字

蟠桃宴(    )

答案:聚精会神

观察家(    )

答案:门户之见

背棋谱(    )

答案:全局在胸

不倒翁(    )

答案:摇摆不定

无腿妖(    )

答案:不足为怪

成语故事
口若悬河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深刻的理解。

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中做了黄门侍郎。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无论对什么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像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听象言,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郭象的口才,由此可知。

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一旦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天送大洋(    )

答案:意外之财

纣的帮凶(    )

答案:助纣为虐

禁捕鱼虾(    )

答案:不可捉摸

杭改作航(    )

答案:木已成舟

禁止叫好(    )

答案:妙不可言

凿壁偷光(    )

答案:一孔之见

愚公之家(    )

答案:开门见山

更夫夸口(    )

答案:夜郎自大

伯乐爱马(    )

答案:志在千里

列车广播(    )

答案:道听途说

成语故事
道听途说

从前,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每天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后来他在自己家院子里打了一口井,用水方便极了,再也不用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了。于是他高兴地对别人说:“我家自从打了这口井,好比多了一个人力。”后来这事一传俩,俩传仨,越传越离奇,最后竟被说成:丁家打井,挖出一个人来。

宋国国君听到这件事,找来最后传闻的人,问他此事是亲眼所见吗?那人摇摇头说:“不是,我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宋国国君狠狠教训了那人一顿,不许他再“道听途说”。

这句成语是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双手赞成(    )

答案:多此一举

蜜饯黄连(    )

答案:同甘共苦

腹部透视(    )

答案:肝胆相照

世袭爵位(    )

答案:原封不动

鸵鸟遇敌(    )

答案:藏头露尾

脸谱全集(    )

答案:面面俱到

无始无终(    )

答案:空前绝后

祖孙回家(    )

答案:返老还童

张飞穿针(    )

答案:大眼瞪小眼

六月打颤(    )

答案:不寒而栗

成语故事
同甘共苦

战国时期,燕国大乱,将军市被跟太子姬平密谋攻击相国子之,于是齐国趁机而入,大举进攻燕国。燕国遭受灭顶之灾。后来燕王哙的庶子职继承王位,为昭王。燕昭王在国破家亡之后,发奋图强,恢复国力。他沉痛悼念死者家属,安抚残存的孤儿寡母,与百姓同甘共苦,并诚心诚意筑黄金台以招请贤能。他对宰相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内乱,强下毒手,此仇不共戴天,我们燕国虽是小国,力量有限,难以报仇雪恨,可我们希望能得到贤能的人,跟我共同治理国家,以求洗去我们的奇耻大辱。如果能找到这样的贤才,我甘心侍奉他,可现在到哪才能找到这样的人呢?请你帮我广为物色。”郭隗是个很有谋略的人,他想了想说:“大王如果诚心诚意招请贤能之士,就请把我先看成贤能,这样比我更贤能的人就会自愿来为您效劳。”(请先自隗始。)燕昭王于是特地给郭隗修造了漂亮的房子;拜他为老师。

燕昭王诚心求贤的消息传开,各国贤能纷纷投靠燕国。著名的乐毅从魏国来,邹衍从齐国来,剧辛从赵国来。这些贤能人士辅佐昭王,经过长期努力,终于使燕国强盛起来。后来昭王命乐毅为上将军发兵讨齐,把齐国打得惨败,燕军凯旋。

这句成语比喻同享幸福,共度患难。

口若悬河(    )

答案:行云流水

鸟语花香(    )

答案:有声有色

囫囵吞枣(    )

答案:不求甚解

长篇大论(    )

答案:千言万语

坐井观天(    )

答案:一孔之见

连锁反应(    )

答案:层出不穷

固执己见(    )

答案:自以为是

松龄鹤寿(    )

答案:各有千秋

成语故事
不求甚解

晋代陶渊明十八岁那年为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传》,其全文如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不求甚解”便出自晋·陶潜的《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原意是指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会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况,是一个典型的古今异义词。

小偷的本领(    )

答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张顺斗李逵(    )

答案:以长攻短

填鸭的嗉子(    )

答案:鼓鼓囊囊

买卖人上街(    )

答案:招摇过市

秋天的石榴(    )

答案:合不拢嘴

动口不动手(    )

答案:言谈举止

超级好牙刷(    )

答案:一毛不拔

动物学索引(    )

答案:目中无人

静候送礼人(    )

答案:待人接物

只骗中年人(    )

答案:童叟无欺

武大郎设宴(    )

答案:高朋满座

兔子请老虎(    )

答案:寅吃卯粮

新兵打胜仗(    )

答案:首战告捷

梅兰芳演戏(    )

答案:男扮女装

没关水龙头(    )

答案:放任自流

关公战李逵(    )

答案:大刀阔斧

民航局开业(    )

答案:有机可乘

快刀斩乱麻(    )

答案:迎刃而解

酸甜苦辣咸(    )

答案:五味俱全

又逢星期一(    )

答案:周而复始

成语故事
招摇过市

“招摇过市”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孔子有一次到了卫国,住在好友卫国大夫蘧伯玉家。卫灵公有个夫人叫南子,是个风流女人,她听说大名鼎鼎的孔子来了,就嚷着要见见这位博学先生。于是派人去对孔子说:“凡是愿与我国国君结为兄弟的,必定要来见见我的,而我也想见见他。”孔子第一次婉言辞谢没有去。可南子又派人来请孔子。孔子没办法,只好去了。

孔子一进南子的宅室,就一本正经地向她施礼,南子嬉皮笑脸地隔着帷帐回拜。会面后,孔子倒没觉得什么,学生子路可气坏了,怪孔子不该和这种女人见面,更不该与她以礼相待。孔子说:“我原不愿见她,既见面就得以礼相待嘛。”

孔子在卫国住了一些天。有一次卫灵公约孔子一同外出。出宫后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乘一辆车,宦官坐在右边陪乘;孔子坐在后面第二辆车子上跟随。他们张扬地在街市上经过,引起好多人的注意,卫灵公觉得很体面,丝毫不提在魏国施行仁政之事。孔子却对此深以为耻,他深有感触地说:“人们是这样喜好漂亮女人,而不喜好德行啊,我从未见过效法高尚品德如追求美女那样的!”没过几天,孔子就离开卫国走了。

这句成语比喻在众人面前大肆炫耀自己,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吃过晌饭打更(    )

答案:为时过早

最顺利的时候(    )

答案:万事如意

刀笔吏的工具(    )

答案:笔枪纸弹

两个哑巴见面(    )

答案:二话不说

唱戏的掉眼泪(    )

答案:收买人心

拿着金碗讨饭(    )

答案:装穷叫苦

当天到陕甘宁(    )

答案:一日三省

身边人的故事(    )

答案:熟人熟事

刀底下的豆腐(    )

答案:任人宰割

十天跑完长城(    )

答案:一日千里

齐声唤,同心干(    )

答案:言行一致

成语故事
一日三省

孔子的学生曾参,世称“曾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即“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一日三省”即出自这个典故。

曾子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别人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传授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做不到的?”

“一日三省”解释为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三个铜钱放两处(    )

答案:一是一,二是二

百岁老人学跳舞(    )

答案:人老心不老

何故专权又谋私(    )

答案:因势利导

看见岳父不搭腔(    )

答案:有眼不识泰山

云飘山海连玉门(    )

答案:一语双关(山海关和玉门关)

两点尚差十五分(    )

答案:一时三刻

三十六计皆用尽(    )

答案:无计可施

有了阳光才发芽(    )

答案:来日方长

宣传车上演节目(    )

答案:载歌载舞

书店老板的味道(    )

答案:书香铜臭

成语故事
因势利导

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庞涓率军攻击韩国。韩国虽浴血奋战,奋力抵抗,却五战五败,只好派使节到齐国求助。于是齐国派将军田忌、军师孙膑率领大军出兵援韩。军师孙膑首先下令采用老战略,直袭魏国陪都大梁。魏将庞涓见齐军兵临城下,急忙撤军回堵,并增加兵力,决心与齐国决战。这时齐国将军田忌问孙膑怎么打法。孙膑非常镇定地说:“魏国素以慓悍自称,看不起齐国,认为齐国人胆小如鼠。优秀的指挥官就是要顺着敌人的心意,引导他们走向错误。我们要让庞涓跳进我们的圈套。”于是他下令派部分齐军进入魏国境内。然后在第一天里建十万个炉灶,第二天拆掉一半,只留五万。第三天就只留下两万个炉灶。田忌明白孙膑的谋略,于是按孙膑的计策去做。

魏将庞涓得到情报,高兴极了,得意地大声喊道:“我早就知道齐人胆小,进入我国境内还不到三天,就逃跑了一大半。现在正是我们穷追猛打,全部歼灭齐军的好机会。”于是他留下步兵,亲自率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赶齐军。孙膑估计傍晚的时候庞涓将会到达马陵这个地方。于是令齐军砍倒道旁的树,只留下一棵,然后埋伏在两侧山沟里。孙膑把那棵幸存下来的树削下树皮,在露出又光又白的树干上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下”几个大字。下令说:“一旦有火光,集中射箭。”

入夜,庞涓行至马陵,他见道旁的树全砍倒了,只留下一棵大树,正觉奇怪,隐隐约约见树干有字,便举火观看。齐军伏兵一见火光,万箭俱发,顷刻大乱。庞涓自知死路一条,仰天长叹:“没想到让孙膑这小子成名了。”说完,拔刀自尽。从此,孙膑的声名远扬,他的兵法也传开了。

这句成语指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

长江黄河皆流入海(    )

答案:殊途同归

不准超过十五分钟(    )

答案:刻不容缓

千年松树,五月芭蕉(    )

答案:粗枝大叶

一手拿针,一手拿线(    )

答案:望眼欲穿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

答案:因时制宜

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

答案:耳目一新

马路噪音,令人讨厌(    )

答案:怨声载道

集体萝卜地,收获归集体(    )

答案:不能自拔 PWI7PRoEWC38RtsrVfK1LkKoXFouzcJgAlGDhbUBthc0DoZSZU/VyTZG3Vs5Ll8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