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本书传达了一个重要理念:与其逃避不适,不如追求意义。经由本书智慧的指引,你将找到追求重要目标的勇气,并相信自己可以应对随之而来的压力。

——尼洛弗尔·麦钱特
卢比孔咨询公司创始人兼CEO,
硅谷战略专家,
《协作战略》一书作者

凯利·麦格尼格尔揭示了特殊群体和组织在逆境中成长的秘密,比如海豹突击队。身处绝境,只有以积极思维应对挑战,才能创造真正的卓越。

——斯科特·布劳尔
卓越绩效集团联合创始人,
前海豹突击队成员,
美国海军军官

凯利·麦格尼格尔的《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不仅表明我们对于压力的看法已经过时,同时指出如果能正确对待,压力还对人生有助益。本书使读者得以接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最前沿的研究,善加利用,将提升你的健康与幸福。

——马修·利伯曼
哲学博士,
加利福尼亚大学社会心理学院院长

如果能把压力看作生活的秘密武器,个人会提升自信,团队会打造迅速成长的组织。

——罗伯特·多尔蒂
知识投资公司总裁

凯利·麦格尼格尔揭开了数十年来关于压力的假面具,本书由科学研究做支持,工具实用,读来引人入胜,从第一页开始就充满智慧。这本书将改变无数人的生活。

——詹姆斯·勒尔
教育博士,
人力绩效研究院联合创始人,
《新强度训练》一书作者 ecODF/zTgU97Re4eWOD5idX0cFGdLZqBfl+zRLQmMt/0LnAlNx1usJWSR0rO2I/O



压力的背后,
正是生活的意义

我有一个朋友,出生在一个小县城。在小县城的价值观里,最好的前途当然是吃“皇粮”或当官。所以她顺从父母的意愿,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学政治学,又从千军万马中杀出重围,考上了某中央国家机关,当上了首都的公务员。

旁人眼中,这样的生活顺风顺水,没什么压力,她自己却觉得,每天写“切实加强”“大力推进”这类标准材料的生活,处处透着别扭。虽然她已经百般压抑,内心却总有个声音在提醒她,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真正的生活在别处。声音有时很小,却怎么也没法忽略。于是几年后,她忍无可忍,顶着父母的压力,顺应内心,跳出别人眼中光明的生活,成为一位自由作家。

自由作家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收入不稳定,前途不明,需要跟各种编辑打交道,找活,还需要经常面对别人“你是不是找不到工作”的目光。我问她还好吗,她说很辛苦,而且经常焦虑。我问她:“那你后悔吗?”

她说:“不,再辛苦,也比以前快乐。”

《新周刊》策划过一期专题,叫作“逃离北上广”,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大家都觉得在一线大城市,房价虚高,工作压力巨大,生活没一点幸福感,不如逃到二、三线城市去安放青春,过一种闲散的生活。可是没过多久,“逃离北上广”的口号变成了“逃回北上广”,因为大家发现,相比于小城市的沉闷和无聊,他们更愿意去忍受大城市的压力。你能从北京、上海地铁中拥挤的人流里看到压力,也能看到希望。

这几年,我遇到过很多人,从舒适安逸的生活中脱离出来,去勇敢地面对未知。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人面对压力,并非简单地趋利避害。他们身上有另一种东西,被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归纳为人类“实现潜能和自我价值的冲动”。这种冲动,近乎本能,驱使着他们不断向前。而人的潜能,总是在挑战中,逐渐被发掘。

这个过程,无可避免地,伴随着压力。但他们并没有想从压力中逃开。

该怎么看待压力呢?我们以前的观点,压力是可怕的,是各种心理问题的罪魁祸首。压力会导致焦虑、抑郁、强迫、拖延、酗酒、离婚……因为所有的痛苦,都伴随着压力。而本书作者却要为压力平反,说真正有害的不是压力,而是“压力有害”的观点。作者的视角脱离开了压力的框架,谈思维模式,谈压力下的成长,谈投入、联结和人生意义。当她从生活本身来探讨压力时,总是能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关于一条河的故事:

居住在下游的村民还记得,很多年前,救起第一个落水者的地点。一些老人仍记得那时救助落水者的装备是多么陈旧,过程是多么复杂。他们说,有时河里打捞个人就要花费数小时。

近年来,尽管溺水者的数量急剧增加,但是下游好心的村民对此的反应却让人钦佩。他们的营救体系无与伦比:在湍急的河流中,从发现溺水者到将其营救上来只需要20分钟——许多甚至不到10分钟。只有很少的人在援助到来之前溺水而死——与过去相比,方法已有了很大的改进。

与下游村民交谈时,他们骄傲地讲起建在河边的新医院,随时待命的营救小船队,统一调配人力的全面健康计划,以及大量冒着生命危险随时准备跳进湍急河水中抢救溺水者的高素质水员。下游村民说,虽然代价很高,但有什么比抢救危险中的生命更重要的呢?

只是,很少有人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上游老有人落水?”

这是一本探讨压力上游的书。如果说河的下游是压力导致的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压力的上游,正是更高贵也更积极的人性。

“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少年派从把老虎视为威胁,到与老虎发展出了一种共生关系,最终相互依靠,共达彼岸。本书所描述的压力相处之道,正同于此。因为说到底,压力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办法逃离。而我们愿意承担压力,是因为我们在不断接受挑战中获得成长,在努力中实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我们愿意承担压力,是因为总有那些我们爱和爱我们的人,让我们为之奋斗;我们愿意承担压力,是因为压力的背后,正是生活的意义。

与其恐惧,不如拥抱。

——库珀·埃登斯 1+adk5ChKgElVsVuUhiDZ5KJb8LR+fA578Iirww6+qSIsPMhgAp0ugzDRD7WfYcq



改变对压力的看法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对压力的看法,你更认同下列哪个描述?

A.压力有害,应该规避、减轻、管理。

B.压力有益,应该接纳、利用、拥抱。

放在5年前,我会毫不犹豫地选A。作为一名健康心理学家,在所有心理学和药物学培训中,我得到一条清晰明确的信息:压力有害。

多年以来,无论是教学、讲座、做研究、写书或写文章,我都接受并传播同样的信息。我告诉人们压力会导致疾病,提高从患普通感冒到得心脏病、抑郁症、上瘾症的风险。同时压力会杀死脑细胞,破坏你的DNA,加速衰老。在媒体上,从《华盛顿邮报》到婚庆杂志《玛莎·斯图尔特婚礼》,我到处提那些你可能听过上千遍的减压建议——深呼吸,保证睡眠,管理时间。总之,尽你所能,减少生活方面的压力。

我视压力为敌人,而我并不孤单,只是众多与压力做斗争的心理学家、医生、科学家中的一员。和他们一样,我坚信压力会传染,必须被终止。

但我已经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现在,也想改变你们的。

让我们从那个令人震惊的科学发现开始说起,正是它使我重新思考压力。1998年,3万名美国成年人被邀请回答,过去一年他们承受的压力状况。同时他们被问:你认为压力有碍健康吗?

8年后,研究人员彻查了公开的记录,以找出3万参与者中哪些人去世了。让我先传递坏消息——高压提高了43%的死亡风险。但是,引起我注意的是,提高的死亡风险,只适用于那些相信压力对健康有害的人。那些报告承受了高压力,但不认为压力有害的受访者,并不容易死亡。实际上,他们是调查中死亡风险最低的,甚至低于那些报告自己只承受着很少压力的人。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杀人的并不是压力,而是压力加上认为压力有害的信念作的孽。研究者估计在他们做完调查后的这8年内,有182000名美国人可能已经过早死亡,因为他们认为压力有损健康。

这个数字阻止了我的惯性思维,我们讨论的是每年超过2万的死亡人数啊!根据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数据,“相信压力有害”可能成为全美第十五大导致死亡的原因,比皮肤癌、艾滋病和自杀夺取的生命还要多。

你可以想象得到,这个发现令我焦虑不安。我花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说服人们相信压力对健康有害,我视这个观点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我的工作是帮助人,可如果背道而驰了会怎么样呢?即使我传授的减压技巧真的有效,像锻炼身体、冥想、社交,那同时传递的压力有害信念,会不会削弱了这些技巧的效果?会不会以压力管理之名,带来了更多伤害,而不是帮助?

我承认,曾经试图假装没有看过这项研究。毕竟这只是一个研究,一个相关性研究而已!研究人员用宽泛的多种因素试图解释发现的结果,包括性别、种族、年龄、教育状况、收入、工作阶层、婚姻状况、抽烟与否、运动、长期健康状况和健康保障。这些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压力信念结合压力水平能够预测死亡率。然而,实验中,研究人员没有操控人们对压力的信念,所以他们不确定就是信念在杀人。有没有可能认为压力有害的人,生活中承受着不同的压力——确实有害的压力?又或者他们的个性使然,面对压力更容易受影响?

然而,这项研究在我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自我怀疑的同时,我也嗅到了机遇。我总是告诫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的学生,那些令人振奋的科学发现,正是挑战自我认知和对世界认知的机会。如今事情降临在自己头上,我准备好挑战自我信念了吗?

偶然遇到的这个发现——只有当你认为压力有害的时候,压力才有害——给了我重新思考教学内容的机会。更进一步的是,它发出邀请,让我重新思考人与压力的关系。我会抓住这个机会吗?还是将这项研究束之高阁,继续视压力为敌,斗争下去?

作为一名健康心理学家,培训课堂上的两件事情使得我对下列想法保持了开放态度:第一,如何看待压力至关重要;第二,告诉人们“压力会杀死你”可能带来意外的后果。

首先,我已经意识到,某些信念会影响寿命。例如,对于变老持积极态度的人,比那些对变老持消极想象的人活得长。耶鲁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做过一项经典研究,对一群中年人跟踪了20年。那些中年时对变老持积极态度的人,比那些持消极观点的研究对象,平均多活了7.6年。把这个数字更具体化解释一下,那就是:许多我们认为会明显对健康起重要作用的因素,诸如规律锻炼、不吸烟、保持健康的血压和心血管水平,平均来说,会延长人差不多4年的寿命。

另一个会影响寿命的信念方面的例子和信任有关,那些认为他人可信的人活得更久。在杜克大学做的一项为期15年的研究中,一群超过55岁的受访者中,60%认为他人可信的人,在项目结束时还活着。与此呈鲜明对比,60%对人性持怀疑态度的受访者已经去世了。

诸如此类的发现使我坚信,当涉及健康和寿命时,有些信念至关重要。而我不知道的是,如何看待压力,是不是其中一项。

第二个促使我愿意承认可能在压力方面犯了错的原因是,我所知道的健康运动的历史。如果告诉人们压力会杀死他们是个坏的策略,那也不会是公共健康领域里第一次策略和结果背道而驰。有些最常用的鼓励健康行为的方法,后来都被证明与专业人员的期望恰恰相反。

举例来说,与医生交流时,我有时会请他们预测烟盒上印制警示图片的效果。通常来说,医生认为图片会降低吸烟者对香烟的渴望,并促使其戒烟。但研究表明,警示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特别骇人的图片(比如肺癌患者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实际上会增加吸烟者对香烟的渴望。原因?图片引发了恐惧,还有比抽烟更好的平复情绪的方法吗?医生推断恐惧会激发行为改变,但恰恰相反,它只激发了逃避糟糕情绪的渴望。

另一项与结果背道而驰的策略,是让人们对非健康行为感到羞耻。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桑坦·芭芭拉做的一项研究中,她让超重的女性阅读纽约《时代周刊》上有关雇主歧视超重员工的文章。结果,她们不但没有发誓减肥,相比阅读其他职场主题的超重女性,这些读者吃下了超过2倍卡路里含量的垃圾食品。

害怕、耻辱、自责、羞愧,所有这些都被健康专业人士视为提升人们幸福感的驱动因素。然而,当被放进科学实验时,这些信息会推动人们采取健康专家本希望改变的行为。我看到悲惨场面不断上演:好心的医生和心理学家传递他们认为有益的信息,接受者被狂轰滥炸,情绪低落,最终被逼采取相应的医生和心理学家不愿意看到的自毁行为。

发现了压力信念和死亡率有关的研究项目之后,我开始注意人们听到压力有碍健康时的反应。和那些试图令人恐惧或羞愧的医疗警示一样,我的信息也会让听众承受不了。当我告诉筋疲力尽的大学生,期末考试前压力太大会影响成绩,这些孩子离开演讲大厅时,更加沮丧。我和医护人员分享有关压力的吓人数据,他们有时会眼含泪水。

我意识到虽然谈论压力是必要的,但我谈论的方式可能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我教授的压力管理,完全基于压力有害这个假设,并认为人们应该知道这个。一旦人们了解压力的害处,就会愿意减压,这会让他们更健康、更幸福。但现在,我不确定了。

对待压力的态度会影响压力产生的结果?好奇心促使我开始搜寻更多的证据。我想知道:你如何看待压力真的那么重要吗?如果相信压力有害这个观点对你是有害的,那该怎么做呢?有没有什么好处,值得我们对压力持欢迎态度?

当埋头钻研过去30年的科学研究和调查时,我对数据持开放态度。我找到了能够支持我们担忧的负面结果的证据,同时也发现了以前很少意识到的益处。我调查了压力研究的历史,了解了为何心理学和医学研究相信压力有害。我也与从事压力研究的新一代科学工作者交流,他们的工作是通过阐述好处,重新定义对压力的理解。研究与调查中学到的内容,以及这些交流,真正改变了我对压力的看法。最新科学研究表明,压力会使你更聪明、更坚强、更成功。它帮助你学习和成长,甚至会激发你的勇气和慈悲心。

最新研究同样表明,改变对压力的看法,会使你更健康和幸福。你如何看待压力会影响一切,从心血管健康到发现生命意义的能力。压力管理的最佳方式,不是减轻或避免,而是重新思考压力,甚至是拥抱它。

所以,作为一名健康心理学家,我的目标改变了。不再想帮你消除压力,我想让你善用压力。这是“压力新科学”课的承诺,也是这本书的目的。 1+adk5ChKgElVsVuUhiDZ5KJb8LR+fA578Iirww6+qSIsPMhgAp0ugzDRD7WfYc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