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王勃
青春即是终生

关键词:

初唐四杰、放诞、腹稿、夭折

警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这个排名,原本指他们的文章成就,与诗歌水平并不相关。以诗歌论,四杰之中最出色者当属王勃。

王勃,绛州龙门人,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孙辈,前文传主王绩正是他的叔祖。

唐代多出神童,王勃正是唐代最早知名的一位神童,六岁稚龄便能写出一手不错的文章。书香世家,神童出世,这实为一件值得瞩目的新闻。世人最喜锦上添花,更何况王通当年桃李满天下,王勃若想沾些余荫总还不算什么难事。及至唐高宗麟德年间,王勃年方弱冠,便有名臣刘祥道为他举荐,而王勃倒也争气,以优等成绩考中进士。

唐代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谚语,形容明经科易考,三十岁考中已属老成;进士科难考,五十岁及第堪称新进。王勃二十岁不到便考中进士,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成名太早,虽然人人艳羡,却也未尝就是好事。毕竟少年得志,未经磨炼,总难免心高气傲,甚至心浮气躁,不经意间便会恃才傲物起来,将自己看得更高,将旁人与世界一起看得更低,每一份为打点前途的努力总在不知不觉之间由铺路变成了筑墙。

王勃虽然够聪明,也够博学,然而世事练达的智慧是必须靠岁月来打磨的。而多年的历练,只是使王勃从一个心浮气躁、恃才傲物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心浮气躁、恃才傲物的青年。换言之,他真的不曾长大过。

更为不幸的是,一个浮躁的人掉进了一个浮躁的圈子。

当时的长安城是一个纸醉金迷的地方,是所有纨绔子弟的天堂。

玩乐的花样是如此之多,足以令异乡的游子千金散尽。最流行的娱乐莫过于斗鸡,就连诸位皇子也乐此不疲。王府宴会,每每以斗鸡为戏,而斗鸡若要斗得有皇家风范,斗得不同于市井流氓,便自然少不得文人的帮衬。

王勃不幸成为帮闲文人之一,用他那名满天下的文采为沛王府的雄鸡撰写了一篇讨伐英王府雄鸡的檄文,极尽谐谑之能事。以今日眼光观之,这无非是年轻人再正常不过的游戏精神,然而听闻此事的唐高宗不禁勃然大怒,一是怒儿子们玩物丧志,荒唐到这般地步;二是怒王勃文人无行,毕竟文章乃圣人之道,檄文乃军国要事,怎可以用于游戏的笑料!为斗鸡撰写檄文,真不知多无聊的人才会做这样的事情!

2

私德也是一种以成败论英雄的事情。李世民弑兄弟逼父亲,私德有亏,成就了帝王伟业;王勃游戏檄文,私德不检,被罢免公职,逐出长安。而接下来,王勃又犯了一件不知道是否也属于私德的事情。

或许是出于年轻人特有的对仗义豪侠的向往,王勃藏匿了一名犯有死罪的官奴。但王勃毕竟不是真正的豪侠,一旦发热的头脑冷静下来,对这件事越想越觉得后怕。请神容易送神难,若将逃奴送交官府,一来怕逃奴铤而走险,二来会泄露自己的窝藏之罪。王勃并不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决断力和执行力却强到令人咋舌,他果断地以杀人灭口的方式来消除一切后患。不要小看诗人,诗人凶残起来也可以很吓人。

人虽杀了,口却未能尽灭,这桩丑闻终于还是败露出来。恰逢朝廷大赦,王勃逃过一死,只是连累父亲被贬为交趾县令。

交趾是南方瘴疠之地,向来被中原人士视为畏途。贬官交趾,无异于驱人赴死。被愧疚感折磨着的王勃这一回南下交趾探望父亲,怕也是存了与父亲一道死于瘴疠的决心吧。

张狂放诞的王勃只有在父亲面前才有一点传统文人的本分样子,以孝道来要求自己。他曾说过为人子者不可以不懂医道,于是悉心搜求医家秘方,自学而成一身精湛的医术。他还因为虢州盛产药草,为此上书求任虢州参军这样一个微职。然而他那恃才傲物的做派早已经把同僚们得罪尽了,大家虽然敬佩他的孝心,却没人愿意给他一丁点的扶助。

父亲贬官交趾,王勃南下追随,而这样一次沉痛的教训居然并未使王勃领悟到什么。也许在天才的眼高于顶的自负里,任何足以磨炼常人心志的浮沉祸福都只是若非特别留意便不会看到的一粒微尘吧。

他一路南下,不知情的人简直会被他那嚣张不减的言谈举止所误导,以为这实在是一场衣锦还乡的旅行。

是的,他那张狂放诞的天性终究难以移易。就在途经南昌的时候,王勃不约而至地参加了庆贺滕王阁落成的盛会——这样的盛会,这样的扬名露脸的机会,怎能少了王勃的身影呢——他在会上文不加点,悍然抢了南昌长官爱婿的风头,全不在意一点点最基本的人情世故,而在饱受座客腹诽的同时,却也为文学史留下了《滕王阁序》这篇名文,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联名句。这样的英才,活该要被天妒。

3

在中国的传统里,从来没有过“职业写作”一说。文以载道,不该拿来卖钱。但好的文章总会人人钦羡,好的作者也因此自然具有了市场价值。王勃擅写骈文,以绮丽著称,而绮丽风格的骈文恰恰就是初唐的主流。人们愿意以高昂的稿酬约请王勃撰文,王勃也乐于以稿酬为生,轻而易举间竟然以此致富。

王勃撰文,很有一点行为艺术的味道:每次接到约稿,并不精心构思,只是一口气研磨出几升墨汁,再酣饮一通,趁着醉意蒙头大睡,待一觉醒来之后,立时挥笔成章,不改一字,时人称之为“腹稿”。“腹稿”一词直到今天仍然在现代汉语里沿用,只是神秘色彩荡然无存。所谓“打腹稿”,无非是指一个人在发言或撰文之前精心构思罢了,毕竟一千多年来也再找不出第二个王勃。

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倘若假以时日,倘若上天给王勃以中人的寿命,王勃究竟能在文学一途走出多远,又会不会收摄年少的轻狂,如一切庸才一样成长为一个沉稳而练达的人。就在南下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王勃溺水受惊,轻易地死于这一场意外,那一年他才不过二十七岁。

我们不能抱怨王勃的诗歌永远只是轻狂,从来不曾浑厚,毕竟他真的不曾活到足以将诗风养成浑厚的年纪。

4

王勃的诗歌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负盛名,内容虽然只是纨绔子弟未经世事的豪言壮语,但这样的内容一经王勃天才过人的文学才华点染出来,让读者觉得那洒脱的侠情背后竟有一种波澜壮阔的宏伟气象: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写这首诗的时候,王勃还在长安做官,其时一位杜姓友人从长安外放蜀州(四川),王勃作此诗为好友送别。“三秦”指代长安,“五津”指代蜀州,离情别绪之所以彼此感动,是因为两人都是官场中人,习惯了被任命文书调来调去的身不由己的日子。然而只要彼此相知,多远的距离都不会成为阻碍,何必如少男少女那般在话别时哭哭啼啼?

史料并不曾告诉我们这位杜少府究竟是谁,和王勃的交情究竟怎样。《全唐诗》存王勃诗两卷,通观下来,以宴会赋诗与怀别友人之诗最多,看来王勃绝对是一名社交场上的活跃分子,人缘似乎也并不像史料记载的那般不堪。只是这些怀友与送别的诗歌,在王勃而言或是真诚的,而那些被怀念、被送别的人,究竟是真正的海内知己,抑或仅仅是酒宴上眼花耳热之际的泛泛之交呢?以王勃的人生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恐怕要更大一些。

但这又如何?诗歌贵真,这“真”是情感的真,而非事实的真。

我们经由王勃的诗歌看到王勃眼里的真相,满足灵魂对赏心悦目的一点渴求,这就足够了。

王勃名字考王勃,字子安。“勃”的意思是兴起、兴盛,“安”的意思是安宁、安定。先兴盛而后安定,是一个完满的顺序。推想起来,在成人礼上为王勃取字的时候,之所以选择这个“安”字,怕是也有意教他收敛一下恃才的狂傲吧。 ayqjJMnFbl3VXblzH41wVerVaTTcue//wrzNBMXDFg840hXf2M9cQplIe1bUZYN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