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里有一户姓王的官宦人家,家中老七是位书生,从小就羡慕道术,听说崂山上有很多神仙,便收拾行囊前去寻仙访道,打算学一身本事回来。
他登上崂山,看见一座环境清雅的道观,里面有一位鹤发童颜的道士,正坐在蒲团上打坐,双眼奕奕有神。王生遇到高人,心中大喜,连忙上前施礼并与其交谈起来,听道士所讲的道理非常玄妙,便请求对方收他为徒。道士看了看他,劝阻说:“恐怕你平日习惯了娇懒,不能吃得了练功的苦。”王生表示无论什么困难他都能坚持,最后道士答应了。
道士的徒弟很多,傍晚时大家聚集在一起,王生向他们施了见面礼,便留在道观。第二天凌晨,道士把王生叫去,交给他一把斧头,让他跟随众人去砍柴。王生恭恭敬敬应了吩咐,每天跟着大家去砍柴,整整砍了一个月,手脚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每天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使他觉得苦累难耐,不由得产生了回家的念头。
一天傍晚,他砍柴回到道观,看见师父正与两位客人饮酒。天渐渐黑下来,还没有点烛灯,师父剪了一张圆镜形状的纸贴在墙上,不一会儿,那张纸变成了一轮耀眼的明月,将室内照得如白昼一般。各位弟子在周围奔走侍候,非常热闹,唯有王生站在一旁看呆了。
一位客人说:“如此良辰美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何不让众位弟子也与我们一同开怀畅饮?”于是,从桌上拿起一把酒壶,赏给众人,并吩咐说尽可畅饮,无需顾忌。王生心里想:“大堂上这么多人,区区一壶酒怎么够分?竟然还说开怀畅饮!”没想到,虽然大家纷纷取来杯碗,争先恐后地倒酒,唯恐酒壶里的酒没了,但那壶酒竟然一点儿都不少,怎么倒都还是满的,王生心里惊奇万分。
过了一会儿,另一位客人说:“承蒙道长赐予明月相照,不过这样饮酒未免还有些寂寞,不如把嫦娥请来,为我们歌舞助兴!”说完,他把一根筷子抛进月亮中,一个仙女即刻从月光中飘然而出,起初还不到一尺,等飞落到地上,便与常人大小无异。艳丽非凡的仙女扭动着纤细的腰肢,风姿翩翩地跳起“霓裳舞”,唱着:“仙君啊仙君,你尚在人间,为什么偏偏我独自幽禁在广寒宫!”美妙的歌声清脆悠扬,宛如箫管之乐。唱完后,仙女盘旋着飘然而起,落到桌子上。大家正看得惊讶,只见那位仙女依旧变回了筷子。
道士和客人们哈哈大笑,一位客人说:“好久没这么高兴了,我已经快喝醉了,二位陪我到月宫里喝杯饯行酒好吗?”于是,三个人的座位渐渐升起,竟然缓缓飞到月宫中。众弟子惊诧地仰望着他们坐在月宫里饮酒,眉毛须髯无不看得清清楚楚,就像人在照镜子时,镜子里的身影一样。
过了一会儿,月光渐渐暗淡下来,直到四周尽黑。等弟子们点上蜡烛后,发现道士独自坐在桌旁,两位客人已不知去向,桌上还留着残羹果核,墙上的月亮也变回圆纸。道士问众弟子:“你们喝得还尽兴吗?酒够喝吗?”大家回答:“酒够了,喝得很尽兴!”道士吩咐说:“喝够了就早点去睡觉,不要耽误了明天砍柴!”弟子们答应着退了下去。王生看得惊喜交加,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又过了一个月,王生实在忍受不了这种苦累,而且道士什么法术都没传授,就又动了回家的念头,向道士辞行说:“弟子不远数百里前来拜师学艺,即使不能学到长生不老的仙术,哪怕学点小法术也是好的。如今已过了两个多月,每天不过是早晨出去砍柴,晚上回来睡觉。弟子在家中从没吃过这种苦。”
道士笑着说:“我原本就说你未曾吃得了苦,现在看来果然如此,明天早晨你便下山回去吧!”王生恳求说:“弟子在这里劳作了多日,请师父教我一点小法术,也算我没白来这一次。”道士问:“你想学些什么法术?”王生说:“我常见师父所到之处,能够穿墙越壁,什么都阻挡不了,只要能学到这个法术,我就知足了。”道士笑着答应了,教给他一段口诀,让他牢牢默记。
等王生记牢后,道士让他面对墙壁站立,念一遍口诀,然后大呼:“进墙去!”王生犹豫,不敢上前。道士又说:“你试着往里走,不用怕!”王生这才小心翼翼地向前走,走到墙边被墙挡住了。道士强调说:“不要犹豫,低头向前猛冲!”王生后退几步,然后向墙壁跑去,穿过墙壁时感觉毫无障碍!再回头一看,自己果然站在墙壁的另一边了!王生兴奋不已,连连向师父拜谢。道士嘱咐说:“回家以后要洁身自爱,切不可随意卖弄,否则法术就不灵验了!”然后给了他一些路费。
王生得意扬扬地回到家,逢人便夸耀自己跟神仙学到了仙术,再坚固的墙壁也挡不住他。他的妻子不相信,王生按照道士教的方法,站在离墙壁几米远的地方,念一遍口诀,然后朝墙壁猛冲过去,结果头撞到坚硬的墙上,不但撞晕了跌倒在地,头上还肿起一个鸡蛋大的包。妻子讥笑他吹牛。他又惭愧又气愤,并咒骂那道士没安好心,欺骗了他。
书生孔雪笠是孔圣人的后裔,非常有涵养,善于作诗,平日待人亲切友善。孔生有位挚友在浙江天台当县令,来信邀他前往。结果他应邀到达时,友人却不幸生病去世。他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只好流落他乡,穷困潦倒,寄居在菩陀寺,为寺僧抄录经文得以糊口。
在距离菩陀寺西面百步远的地方,有一所单家的大宅院。单先生本是世家子弟,因为打了一场大官司,随即家境败落,人丁稀少,便移居到乡下,空留这所宅院。有一天,大雪飞扬,天气严寒,道路上静悄悄的,一个行人也没有。孔生偶然经过单家门前,见到从里面出来一位风度翩翩的美少年。少年看到孔生,忙上前作揖行礼,并邀请他入内小坐。孔生很喜欢他,没有推辞,高兴地跟他进了门。只见院内房屋虽然不甚宽敞,倒也雅致,处处悬挂着锦缎帷幔。墙壁上还挂着许多名人字画,书桌上有一本书,题名为《琐记》,孔生拿起来翻阅一下,内容是他以前从未看过的。
孔生见少年住在这所宅院,自然是单家的主人,就没问他的姓氏门第。少年却详细地询问了孔生的经历,还十分同情他,劝他设立学堂教书。孔生长叹一声,说:“我不过是个流落他乡的难民而已,谁会为我引荐呢?”少年说:“先生如不嫌小生愚笨,我愿意拜您为师!”孔生听了很开心,说:“做老师实在不敢当,咱们还是做朋友吧!”又问少年说:“这宅院为何总关着大门?”少年回答说:“这是单家的宅院,因主人回乡居住,所以一直空闲。我姓皇甫,祖籍陕西,因为家宅被大火焚毁,暂时借居在这里。”孔生这才知道少年不是单家的主人。当晚,二人谈笑风生,把酒说辞,谈得非常投机,少年便留孔生在此过夜。
第二天一早,就有个小书童进屋来生了炭火。皇甫先起床进了内宅,孔生还拥着被子坐在床上。忽然,书童进来说:“老太爷来了!”孔生惊得赶紧起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进来,向孔生道谢说:“承蒙先生不嫌弃我那个顽劣的儿子,愿意赐教于他。小儿不过才初学诗文,不要因为是朋友,就拿他当同辈相待。”说完,命人送来一套锦缎衣服、一顶貂皮帽子、鞋和袜各一双。等孔生梳洗完毕,老人吩咐端来酒菜。孔生见房内摆设的桌椅华丽无比,侍仆们穿的衣裙不知道由什么制成,看上去光彩夺目。喝了几杯酒,老人起身告辞,拄着拐杖走了。
吃完饭,皇甫公子呈上平时所学功课,都是些古文诗词,并无当时的八股文。孔生有些不解,问他原因,公子笑着回答说:“我做功课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到了晚上,公子又为孔生摆上酒菜,说:“今夜我们可以开怀畅饮,不必拘束,明天起家父就不允许这样了。”又喊来书童吩咐说:“你去偷偷看看老太爷睡了没有,如果睡了,就悄悄地叫来香奴。”过了一会儿,书童抱回一把装在绣花锦囊里的琵琶,随后一个身穿红色衣裙的艳丽丫鬟走进来。公子让她弹一曲《湘妃怨》。那丫鬟用象牙拨子拨动琴弦,声调激扬悲烈,节拍也不像孔生平时听到的那样,很是奇异。他们一直喝到三更才休息。第二天早晨起来后,两人便开始一起读书。
皇甫公子非常聪明,所读过的书过目不忘。这样读了两三个月后,所写的文章令人拍案称奇!他们每五天饮酒一次,每次都叫来香奴弹奏作陪。一天晚上,孔生喝多了酒,只觉浑身燥热难耐,紧紧盯着香奴。公子一见,明白了他的心意,说:“这个丫鬟是我老父身边的人,先生您离家千里又无妻室,我日夜都在替你考虑这件事情,计划帮你找到一位美貌贤淑的妻子。”孔生说:“如果真的要帮我的忙,一定要找个像香奴这样好的。”公子笑着说:“先生真是少见多怪了,如果认为像香奴这样的就可以,那您的愿望也太容易满足了。”
这样过了半年多时间。有一天,孔生想到郊外游玩,走到大门口,见两扇大门从外面上着锁,便问公子何故。公子回答说:“老父怕我交友分心,所以闭门谢客。”孔生想想也对,就没放在心上。当时正值盛夏炎暑湿热季节,他们把书房移到花园中的亭子里。许是伤热又吹了邪风,孔生的前胸突然肿起一个桃子大的疖子,过了一夜竟然长得碗口般大小。因疼痛难忍,孔生日夜呻吟。公子废寝忘食,日夜不离左右。又过了几天,孔生愈发疼得严重,茶饭不进。
老太爷也前来探望,父子俩束手无策,相对叹息。公子焦急地说:“我前日夜里思忖先生的病情,恐怕只有娇娜妹妹能治,我已经派人去外祖母家请她,怎么还没到呢?”话音刚落,书童进来禀告说:“娇娜姑娘来了,姨母和松姑娘也一同来了。”父子俩急忙到内宅相迎。片刻工夫,公子便带着娇娜来看孔生。娇娜不过十三四岁,生得窈窕多姿,美丽动人。孔生见到眼前美人,一时间忘了呻吟,精神也为之一振。
公子对娇娜说:“这位是我的良师益友,感情胜过同胞兄弟,妹妹一定要尽心为他医治。”娇娜于是收敛了羞涩,变得严肃谨慎起来,撩起长长的衣袖,为孔生按脉诊断病情。孔生闻到娇娜身上散发出一种胜于兰花的芳香,直沁心脾,不觉中令他心旷神怡。娇娜笑着说:“心脉都动了,也难怪得这样的病。虽然病情危急,但尚可医治,只是皮肤上的疮疖必须要削除,难免要伤些皮肉。”
说完,娇娜摘下套在手腕的金镯,放置在患处,然后慢慢按压下去。只见疮疖部分渐渐隆起,红肿部位都被收到金镯里面,比金镯高出一寸多,不像以前如碗口大了。娇娜又用另一只手掀起衣襟,解下佩刀,那刀刃比纸还薄。她一手按住金镯,一手握着佩刀,小心翼翼地沿着肿块根部割去。顿时,紫红色的瘀血从孔生胸前流到床上。而孔生贪恋娇娜的美貌,不仅没觉得疼痛,反而怕割快了,不能再享受美人近偎的快乐。
不一会儿,娇娜把腐肉全割了下来,就像从树上削下来的一个大瘤子。娇娜命人拿来水,洗净割开的伤口,然后从口中吐出一颗像弹子般大小的红丸,放到伤口边的肌肉上按着旋转。刚转完一圈,孔生便觉得体内热火升腾,四肢百骸颇为舒畅。等转完三圈,顿时又转为周身清凉,舒坦极了。娇娜收起红丸放回口中,说:“已痊愈了!”说完起身快步走了出去。孔生从床上一跃而起,追出门外道谢,全然不像大病初愈的人。从那以后,他心里记挂着娇娜,日思夜想,魂牵梦萦,变得越来越失落。
孔生常常放下手中的书本,呆呆地出神,而且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公子早已看出他的心事,说:“小生为先生物色了很久,终于为您选了一位好姑娘,您一定会满意。”孔生听了,急忙问:“这个姑娘是谁?”公子回答说:“也是小生家的一位亲戚。”孔生凝神沉思了好一会儿,喃喃地说:“还是不用了吧。”随后又吟诵元稹的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公子很明白他的用意所指,说:“老父仰慕先生的才华,一直想着与你联姻,可是我只有一个小妹娇娜,年龄尚小。好在我还有个表姐阿松,年方十八,长相不俗。如不相信,松表姐每天都到花园里游玩,您悄悄在前厢房等候,可以望见她。”
孔生便按公子说的到了那里,果然见娇娜和一个美人一起出来。那女子眉如弯月,肌肤胜雪,明艳动人,脚穿凤头绣鞋,风姿与娇娜难分上下。孔生非常高兴,当即请求公子为他做媒。第二天,公子从内宅出来,向孔生道喜说:“事情成了。”并命人清扫另一处房间,为孔生举行婚礼。当天夜里,整个宅院鼓乐齐鸣,热闹非凡。孔生只觉自己跟月中仙女同床共枕,甚至怀疑广寒宫就在眼前,并不在天上。婚典之后,孔生的日子越过越舒畅。
一天晚上,公子对孔生说:“先生在学业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永远难以忘怀。只是今日单家那桩官司已了结,催促我们腾出宅院。我们打算离开这里西行,分别后恐怕再难与先生相遇,一想到这点,我的心里很是难过。”孔生表示愿意跟随他们西行,公子劝他还是回到山东自己的家乡。孔生因路途遥远感到很为难,公子安慰他说:“先生不必为难,小生可以立即送您起程。”
过了一会儿,老太爷带着松娘来了,拿出一百两黄金赠送给孔生。公子伸出两手,紧握着孔生夫妇的手,叮嘱二人紧闭双眼不要睁开。顿时,孔生感觉自己飘然而起,向前飞去,耳边不断掠过呼呼的风声。不知道过了多久,公子说:“到了,可以睁开眼睛了。”孔生睁开眼,见自己竟然回到家乡,站在自家门前,这才知道公子绝非凡人。孔生欣喜地上前敲门,母亲开门见到儿子,惊喜交加,又看到漂亮的儿媳,更加开心。孔生转头一看,公子早已无影无踪。
松娘在家里对婆婆很孝顺,她的美貌和贤惠远近闻名。不久以后,孔生考中了进士,朝廷任命他到延安府做司法官。他携带家眷上任,母亲因路途遥远没有同行。后来松娘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叫小宦,一家人其乐融融。再后来,孔生因刚直不阿,冒犯了御史行台被罢免官职,听候处理,暂时不能返回家乡。
这天,他闲来无事,一时兴起到郊外去打猎。在路上偶遇一位骑着黑马驹的英俊少年,频频回头看他。孔生仔细打量对方,竟然是皇甫公子!二人急忙收缰勒马,下马相认,唏嘘不已。公子邀请孔生同行,来到一座小村落,那里树木茂盛,浓荫蔽日。公子家的大门上装饰着金色的门钉,犹如世族大家,室内也金碧辉煌。孔生问起娇娜,得知她已出嫁,又听说松娘的母亲也去世了,不禁伤心感慨。他在公子那里住了一夜,又回去带着妻子和儿子前来。正好娇娜也来了,抱着孔生的儿子,一边逗着玩,一边笑着说:“姐姐,你乱了我们的种族了!”孔生拜谢她先前的救命之恩,娇娜笑着开玩笑说:“姐夫如今做了官,疮口也好了,还记得当初的疼痛吗?”娇娜的丈夫吴郎也来拜见孔生,住了两夜才回去。
有一天,皇甫公子突然面带忧愁,来对孔生说:“我们眼前天降灾祸,不知道先生能否搭救?”孔生虽然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但立即表示愿意挺身相救。公子慌慌张张出去,不一会儿带领全家人进来,排列在厅堂,向孔生跪拜。孔生大吃一惊,急忙问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公子回答说:“我们一家不是人类,而是得道的狐狸。今天要遇到雷轰电劈的劫难,您如果愿意以身抵挡,我们一家老小就有希望活下来,否则就请您抱着宦儿快些离开,免得让你们受了牵连。”
孔生发誓要与皇甫一家共存亡,于是公子让孔生手持长剑守在门口,叮嘱他说:“即使电劈雷轰,也不要动!”孔生答应照办。这时,天上浓云滚滚,昏天暗地,白天立刻变得如黑夜一般。孔生回头一看,居住的房屋全都消失不见,只有一座高大的坟冢和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洞穴。正惊异间,只听霹雳一声巨响,震撼山岳,顷刻间狂风暴雨骤起,连老树都被连根拔出。孔生虽然被震得耳聋眼花,却依然屹立在原处一动不动。突然,浓烟黑雾之中出现一个利齿长爪的怪物,从深洞中抓出来一个人,然后随着烟雾一起上升。孔生瞥见那人的衣裳鞋子都像是娇娜的,急忙一跃而起,将利剑刺向怪物,被抓的人随即跌落在地上。突然,又一个炸雷响起,震得地动天摇,孔生被震倒在地,昏死过去。
终于,天晴云散,娇娜渐渐苏醒过来。她看到不远处卧在地上的孔生,大哭道:“孔郎为我而死,我也不想活了!”这时,松娘从洞内出来,两个人一起把孔生抬了回去。娇娜让松娘捧起孔生的头,又让公子用金簪撬开孔生的牙齿,她自己托着孔生的腮,用舌头将口中的红丸送到他的口中,又口对口地吹气,使红丸随着气缓缓进入孔生的喉咙,里面很快就发出响声。又过了一会儿,孔生悠悠醒过来,见全家人都在一起,仿佛刚才发生的一切是在梦里。劫难过后,大家安然无恙,十分欢喜。
孔生认为墓穴实在阴暗,不宜久居,提议大家同他一起回自己的故乡。大家都很赞同孔生的意见,唯有娇娜闷闷不乐。孔生邀请她与丈夫同去,娇娜又怕公婆舍不得离开儿子。大家正议论不定时,忽然吴家一个小仆人汗流满面、气喘吁吁地来报信,原来吴郎家也遭到雷劫,全家都死了!娇娜听到这个消息,哭得悲恸欲绝,大家纷纷劝慰她,这才定下随孔生回到故乡的计划。孔生进城料理好职务遗留的相关事宜,然后整理行装,连夜赶回故乡。
回到故乡后,孔生将自己一处闲弃的园子让给皇甫一家居住,平常反锁着门,只有孔生和松娘来时才开门。从此以后,孔生与公子、娇娜在一起,或谈天说地,或饮酒下棋,亲密得就像一家人。孔生的儿子小宦长大以后,容貌清秀英俊,颇有狐仙的柔媚神情。他到城里游玩,人们都知道他是狐狸生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