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原始社会组织
——公社

在原始社会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在大自然的威力下,人类为了能生存和发展,就不得不团结各个分散的个体,自然地组成一定的社会单位,来对付灾难的来临、环境的恶劣以及凶猛动物的袭击等。从原始社会的发展来看,人类的社会组织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在较古老的旧石器时代,人们往往只能根据血缘联系,组成一定范围的团体,即血缘家族公社。后来人们不断地交流与发展,尤其是氏族之间通婚的出现,使得一些血缘家族公社不断集聚在一起,形成一定地域、一定血缘的、有组织的氏族公社。氏族公社先后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最后,伴随人们交流范围的日益扩大,人际交往的频繁,血缘关系日渐让位于地缘关系,逐渐开始出现固定的、有组织的农村公社,而部落也由此形成,人类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血缘家族公社

从世界各地出土的大部分考古资料推测,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是血缘家族公社。就中国的考古发现来看,云南元谋人、山西西侯度人、陕西蓝田人、北京人等远古人类的组织形式都属于血缘家族公社,其活动年代范围大致为距今二百万至二三十万年前。人类学家、考古学家或将这一时期的人类称为直立人或能人,或称其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群。他们的社会组织是以血缘家族为基本单位。其最重要的社会特征是把血缘作为他们相互联系的唯一纽带。人们只能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就是与自己的血缘有关系的小群体中生活,基本实行族内通婚。考古学界将这一段人类社会由原始人群发展到最早的原始公社时期,称之为血缘家族公社时期。

血缘家族或称为血缘家庭,是这一时期社会的基本生产、生活单位。

河姆渡先民生活场景

这些场景形象地再现了7000年前河姆渡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从事农业、狩猎等情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半坡遗址生活场景

他们的个体也就是由最早的血缘关系所形成的家族集团。从社会生产的角度来看,血缘家族是原始人群生存能力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诞生的必然产物。血缘家族的出现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社会组织形式的诞生,标志人类开始最终摆脱猿人的状态,完成了“完全形成的人”的质变过程。

血缘家族在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中非常普遍,尤其从今天世界范围内的考古资料和研究成果来看,它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正是血缘家族的出现,人类历史上的群体生活开始正式形成。至于血缘家族公社的形成原因,有些学者认为是人类与自然斗争的结果,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当时恶劣、复杂的原始环境里,最早的人类群体逐步地有意无意地摆脱个体的生活,开始群居的历史,其最早的联系纽带是血缘,最早的形式就是血缘家族公社。

福泉山遗址人殉墓

福泉山遗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西侧,属太湖地区典型土墩遗址,面积约7000平方米。遗址内发现保存良好的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墓葬叠压关系,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遗址中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陶、玉器中罕见的精品,如人兽纹琮形镯、黑陶阔把壶、楼孔足鼎等,是探讨良渚文化社会性质,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等问题的重要实物例证。

∷氏族公社

随着血缘家族的发展,包括自身家族的繁衍、地缘的扩大、能力的提高,人类开始进入氏族公社时代。氏族是指在血缘家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群体。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中最为普遍的社会组织形式,而氏族公社的发展又经历一个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的过程。

就中国大地上的古人类来说,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已经开始从血缘家族公社发展为母系氏族公社,其中以丁村人最为典型。旧石器时代晚期如柳江人、河套人和山顶洞人,也开始进入比较稳定的母系氏族社会,其中以山顶洞人最为典型。新石器时代的初期是母系氏族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

一般说来,母系氏族公社具有很多特点,如其社会组织的联系纽带主要是母系血缘,氏族中所有人的组织安排,包括财产等,都按照母系序列计算。

城头山遗址墓葬复原展示

城头山遗址位于湖南省澧县县城西北10千米,澧县城头山镇境内,是国际知名的“中国第一城”。城头山遗址代表了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古文明的发展高度,与素称“中华文明摇篮”的黄河流域古文明相比,毫不逊色,而且时间更早。

玉斧端饰·良渚文化

黄色玉,上有褐色沁斑。器型为马蹄形,上大下小。上部有椭圆形槽,用于安装斧柄,一侧有圆形小孔,用于固定斧柄。整器打磨精细,造型独特。

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在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是氏族财产、食物、事务的管理者;母系氏族社会的财产实行母系继承制;母系氏族社会开始了图腾崇拜等。母系氏族社会的这些特征与其特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人们更多的是从事采集、渔猎、狩猎等活动,妇女从事采集果实、茎块以及渔猎等活动,其食物来源相对稳定,产量相对丰富;相比之下,男人主要从事狩猎等活动,其食物很难得到稳定的保障,因而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自然形成了以妇女为中心的母系氏族社会。

玉琮·良渚文化

青黑色玉,有黄绿色斑。整器呈长方柱体,上大下小,内圆外方。圆孔对钻而成,外表分为十节,每节以四角为中线,刻划纹饰。此类玉琮在良渚文化遗址中曾大量出土,是典型的良渚文化玉器。

大约到新石器时代的中后期,伴随母系氏族社会的高度发达,尤其是定居农业的产生、氏族外部通婚的开始,使得母系氏族社会逐渐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后期,原始农业得到很大的发展,锄耕文化得到极为广泛地推广,有些地方还出现了犁耕文化,这些农业耕作生产需要很多高强度的劳动力。这样,那些年轻力壮的男人自然成为生产的主力军。同时,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原来的采集、渔猎等以妇女轻体力劳动为主的产业逐渐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随着手工业,尤其是冶炼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强壮的劳动力;这样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在客观上需要男人参加,而妇女则更多地转向家务等活动。男人逐渐在社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逐渐形成男耕女织的局面,人类社会基本完成了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父系社会组织具有很多跟母系氏族社会不同的特点:他们以父系血缘为社会组织的纽带,维系父子财产的继承制,已经拥有一定的活动地域,原来的图腾崇拜被祖先崇拜所代替。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实现父系氏族公社管理。父系氏族公社由若干父系家族公社组成。一般是由这些家族公社的长老组成氏族会议,处理重大内外事物。氏族首领一般从这些长老中产生。

父系氏族社会发展后期,伴随氏族本身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氏族内部逐渐出现贫富分化,私有观念逐渐产生。伴随经济地位的不同,阶级分化开始出现。一些氏族相互联络,成为统一的部落。部落一般有自己较为固定的活动地域与名称,由部落酋长会议作为管理机构,伴随各个部落之间互相的交往,乃至战争,各个部落也逐渐融合,一些部落开始联合起来共同生活。这样原来的氏族公社逐渐转变为农村公社,原来的血缘关系逐渐为地缘关系所代替。 hpYrnlikiQApKqv3B7LnOATqZ27xkdNd9cqnpOEhxcBqgKV8/dyv2eQ8Bhm016l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