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无规则控制

除了从制度上分散政府权力以加强皇权外,明朝皇帝还用一些非正常手段监控臣民。朱元璋及其后继者在严刑峻法之外,使用廷杖等手段挫杀官员的锋芒,并以文字狱钳制知识分子的思想。明朝还发展了历史上最为强大的特务系统:锦衣卫、东厂、西厂和内行厂。这些非正常的统治手段为明王朝蒙上了阴鸷的面纱。

《大明律》书影

《大明律》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中国明代以前各个朝代法典文献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还影响了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

∷酷刑:挫杀官员的锋芒

政治上的专制集权需要从法律、教育和思想控制等方面来巩固。洪武时期,朱元璋先后颁布《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等文诰,这些都是完全以君主个人意志制定的。洪武三十年(1397),即朱元璋死去的前一年,颁行《大明律》,这是继《唐律》之后中国历史上的另一部重要法典。明律条文简单,但是严酷异常。终明一代,凌迟、枭首、族诛的案例达数千件,弃市达万余件。特别是明初,刑法极其严酷,加上皇帝屡兴大狱,被杀官员动辄以万计。京官每天早晨入朝,必定与妻子儿女诀别,到傍晚如果平安无事,则相庆多活一日。所以很多文人都不愿意做官。这样的严酷刑法,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腐败的发生,另一方面是为了彻底压制颠覆朝廷的企图。

杀人立威是封建帝王惯用的手法之一。明朝建立后的一段时间,朱元璋借题发挥,大兴文字狱。凡被认为有损皇帝尊严、违背皇帝旨意的言论、文字,当事人都将被处以极刑。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在一则贺表中用“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赞扬朱元璋,但朱元璋认为其中的“生”字暗指自己曾经出家为僧,“光”指其剃光头发,“则”与“贼”字音相近,所以处死了徐一夔。这样捕风捉影的做法,无疑是为了在知识分子中造成恐怖气氛,让他们臣服在皇帝的权威之下。

午门

人们都很熟悉“推出午门斩首”这句话,实际上明、清时午门从未被当作砍头的刑场。明朝大臣在午门承受廷杖,则确有其事。

对官员压制还有一个残酷的手段,这就是有名的“廷杖”。廷杖并不是在太和殿上就痛打官员臀部,而是在午门执行的。廷杖时,有太监在侧监视,众官身穿红衣陪列朝堂,左为中使,右为锦衣卫,各30人,下列旗校百人,手执木棍。宣读廷杖命令之后,一人用麻布兜从肩部套住受刑者上身,使之不能左右移动,一人绑住受刑人双足,露出臀部受杖击。被廷杖者如果侥幸不死,也必须剜去坏肉,医治数月才能痊愈。如果监督的太监说一句“用心打”,那此人必死无疑。终明之世,廷杖不绝于书。武宗正德时期,谏阻皇帝南巡的164名官员被廷杖,死亡11人。世宗时期因为大礼仪之争,廷杖134人,死亡18人。堂堂尚书、翰林被当廷杖毙,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严酷的刑法使明初的政治相当清明,但是这种恐怖统治是不能长期使用的。尤其在明后期,刑法利器掌握在宦官手中,经常被滥用,使得政治迅速腐败,满朝皆无正直之人,直接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锦衣卫木印·明

木质印信,印面边宽11.5厘米、印面厚1厘米、通高4厘米。此印缩肩平纽,有部分裂纹。印面篆刻“锦衣卫印”,背面刻“成化十四年三法司置”。

∷特务:在恐怖中寻求长治久安

明代的特务机构,无论在规模上,在权力上,还是在组织结构上,都是史无前例的。它直接秉承皇帝的旨意,能对很多重大案件做出直接处置。

起初,朱元璋任用的亲信密探名曰“检校”,任务是专门负责侦察探听在京大小衙门的不公、不法官吏及风闻之事,事无大小,全部上奏。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在南京设立一个专门保卫皇帝,并从事秘密侦缉活动的军事特务机构,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锦衣卫。锦衣卫的前身是拱卫司,洪武三年(1370)改为亲军都尉府,本是皇帝的警卫机构,有一支专门的军队。锦衣卫又添设了专门的法庭和监狱,这一改变有其特殊的原因。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传统的司法机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使用起来不太顺手,于是将锦衣卫的保卫功能提升起来,使其成为皇帝的私人警察。锦衣卫负责侦缉刑事的机构是南、北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处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南北镇抚司下设5个卫所,其统领官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普通军士称为校尉、力士。校尉和力士在执行缉盗拿奸任务时,被称为“缇骑”。“缇骑”的数量,最少时为1000人,最多时多达6万之众。

明朝前两代皇帝朱元璋、朱棣,由于其出身的特殊性,对皇权的维护有着特别强烈的欲望,这就使得锦衣卫“巡查缉捕”的职能无限度地扩大了。

锦衣卫指挥使象牙腰牌·明

锦衣卫头目利用职务之便,不遗余力地制造事端,既可以打击异己,也可以作为自己升迁的资本。如成祖时的纪纲、武宗时的钱宁,在他们掌权时,上至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处于他们的监视之下,对他们的意愿只要稍有忤逆,就会家破人亡,全国上下笼罩在一片恐怖气氛中。明初著名的内阁大学士解缙,就是被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活埋进积雪而死的。臭名昭著的北镇抚司大牢中更是关满了各种各样无辜的人们。朱元璋晚年,鉴于锦衣卫非法滥杀太甚,命尽焚锦衣卫刑具,将狱中拘禁的囚犯交付刑部处理,明确地禁止了“诏狱”,将王朝司法权重新归还给三法司。然而,朱元璋这些举措并没有使“诏狱”就此真正消失,后世的皇帝根据自己的需要,使锦衣卫及诏狱的祸害愈演愈烈,成为明代最大的弊政之一。

东厂的发明者是成祖朱棣。他在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侄子的皇位后,精神一直处在高度紧张中。一方面,建文帝未死的流言不时出现;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对新政权并不十分支持。为了巩固政权,朱棣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专制机构,但他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朱棣在起兵过程中得到过一些宦官的有力帮助,他觉得宦官比较可靠。于是他在迁都北京之后,建立了一个由宦官掌领的侦缉机构,由于其地址位于东安门北侧(今北京王府井大街北部东厂胡同),因此被命名为东厂。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由于东厂厂主与皇帝的关系密切,又身处皇宫大内,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东厂和锦衣卫,逐渐由平级变成了上下级关系,在宦官权倾朝野的年代,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厂主甚至要下跪叩头。

宪宗成化年间,京城出现妖人煽惑造反,虽然被锦衣卫和东厂一网打尽,但是宪宗仍感刺探力量太薄弱,于是增设西厂。令心腹太监汪直掌管,几个月内其规模就超过了东厂,但是5年后由于汪直的失势而被撤销。武宗时期,刘瑾专权,恢复了西厂,另设内行厂。于是东西厂、内行厂、锦衣卫4大特务机构并行,缇骑四出,天下骚动。刘瑾倒台后,武宗才撤销了西厂和内行厂。 8ogmRf5oFqd4Dr1stNn21LkCx+OU9fiz4yUNffNIh88cBje1DtcCOuk3CNkiW0+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