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北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中国历史上并非单例,中华民族首先开发的重点是中原地区,受到冷落和忽略的南方在经历了漫长历史时期之后,最终打破了这种长期存在的不平衡,在两宋时期完成了封建经济重心南移的伟大历史转折。宋代经济重心南移是华夏历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反映了中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巨大变化。

∷数代经营渐成南移大势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华夏历史的源头,也是炎黄子孙最早开始开发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曾经是蛮荒之地的南方也得到了逐步地开发和拓展,南方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是促成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经过数百年历朝历代的开发,南方逐渐后来居上,取代了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蚕织图》(局部)·宋·无款

经济重心的南移并非一朝一夕可成,而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西晋末年之前,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一直都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东汉末年,战乱纷争、社会动荡,渐有南移之势。伴随着东晋政权南渡,大规模的人口也持续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从东晋南渡至隋唐时期,南方综合实力上升,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至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则进一步大发展。到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显出超过北方的强劲势头,南北均势开始打破,形成南方超越北方的局面。靖康之变后,大批北方人民又一次大规模持续地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开发和进步创造了更多机会。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向南的转移最终完成。

鎏金银摩羯·宋

摩羯的造型源自印度,为鱼、象、鳄三者的混合形象,隋代传入中国,中晚唐添加了翅膀,而宋时双翅变大且鼻子上卷的程度渐小。这个鎏金银摩羯用阴线雕刻为装饰,制作精细,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两宋共享南移盛景

在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中,两宋是最终完成南移定局的关键时期。唐末五代,北方战乱频繁,生灵涂炭,而南方相对和平稳定,这给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大批北方农民为了逃避战乱来到南方。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也补充了江南匮乏的劳动力。偏安一隅的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也比较重视开垦荒地,发展经济。经过百余年的不断开发,南方已是“浙间无寸土不耕”,苏州地区也是“四郊无旷土,高下皆为田”,闽中等山地丘陵区也根据地形,开发能“缘山导泉”的梯田,“田无不耕”。

白玉鹿·宋

政局的稳定、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是促成宋代最终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前提,而南方相对优越的生产条件与自然环境是经济重心得以完成南移的客观条件。北方由于大量人口的频繁活动以及战争的破坏,人为地烧毁森林、滥垦荒地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北方曾经富庶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影响了北方的农业生产。从地理和气候角度来看,宋代以前粮食主要以旱地作物小麦、粟为主,这类作物适宜生长的环境是北方气候。北宋时占城稻传入,到南宋时成为主要农作物。优良的稻米品种迅速在南方的沃土上生长起来。理宗时期,两浙路的稻米产量每亩高达5~6石,相当于350多斤。茶树、甘蔗、柑橘这些经济作物更适宜在江南种植,棉花在南方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南村辍耕录》中记载:“闽广多种木棉。纺绩为布,名曰吉贝。”还有一点也不容忽视,宋代航海事业的兴旺发达带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腾飞,福州、广州、泉州等重要港口都在南方,便利的海上交通运输及对外贸易也促进了江南的发展。

双龙金香囊·宋

此香囊呈桃形,用两片金叶锤压而成,正反两面镂刻首尾相对的双龙纹。双龙昂首屈身,尾部向上翻,形象生动。香囊边缘刻有草叶纹和珠纹。顶端有孔,可供垂挂。这个金囊反映了宋代高超的金器制作水平。

“靖康之变”后的南宋,是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时期。江南民众的抗金斗争阻止了金军南进,北方劳动人民的纷纷南迁,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农作技术最发达的江浙地区,水田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地区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此外,棉花的种植推广、棉纺织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进步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都是北方所不能企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了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耕获图》·南宋·杨威

反映宋代农事活动的风俗画,绢本,纵24.8厘米,横25.7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g3xb5+Xz7ZDBZRPV2iWHJLRxwT7mXQCKoYPKQpdlIE25wp00OZv1o7w16jHfowq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