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

在文化上,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力求以思想的一统维护政治上的统一。

《汉高祖奉祠孔子图》·明·无款

∷董仲舒与新儒学

汉初以来的学术思想,继承战国末期诸家综合和总结的趋势向前发展。随着汉王朝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出现,各学派都为建立和巩固统一政权出谋献策。儒学大师董仲舒,以孔孟儒学为思想主导,兼采各家思想之长,融会先秦儒学的“天人合一”思想,吸纳法家的集权思想和阴阳家的“五德始终”说,重新解释儒家经典,使儒学适应当时社会的急切需要。通过理论修补,儒学与传统的宗法关系更为密切,使传统的宗法制度更为完备;而儒学所提倡的“和”的精神与“中庸”学说,也较贴近“人情”,适应农业民族的心理习惯。“大一统”理论的阐发,适应了当时加强君权和防止分裂的政治需要;“天人感应”理论,有助于强化政治迷信,神化王权,粉饰弊政;更为主要的是它利用“仁政”理想,来改良现实政治,也在无形中对统治者的言行形成一定约束。

中山内府铜镬·西汉

中山内府铜镬出土于河北满城汉中山靖王刘胜墓,腹部饰凸弦纹一周,上饰蟾蜍形铺首衔环一对。口沿上刻铭文,有“中山内府铜镬”字样,还有容量、制造年月和工匠名。

∷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武帝时代,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化政策,就是确定儒学在诸子百家之学中的主导地位。武帝贬斥黄老刑名等百家之学,起用文学儒术之士。齐地儒生公孙弘以精通《春秋》之学,封侯拜相,成为天子信用的重臣,于是“天下之士靡然向风矣”。儒学大师董仲舒以贤良文学身份,就武帝提出的命题发表对策,讨论治世策略。他直言不讳,揭露时弊,指出秦朝流毒至今犹存。汉朝自建立迄今,之所以未能“善治”,是因为应当“更化”而不“更化”。他提出“更化”主张时,特别强调“教化”的作用,主张推行文化体制的改革。其文化体制改革理论的核心,是要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在他看来,文化的“一统”和政治的“一统”是一致的,而前者又可以为后者奠定深入人心的统治根基。这种观点,得到最高统治者的认可,于是确定了“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原则,完成了“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文化体制转变。

万岁瓦当·西汉

该瓦当出土于武夷山闽越王城。闽越王城又称为“古汉城”,始建于前202年,系闽越王无诸受封于汉高祖刘邦时所建的一座王城。

∷兴立太学

汉代“尊”儒,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将儒家经术作为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建元五年(前136),武帝接受丞相公孙弘的拟议,设立《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博士,使得儒学以外的诸子百家之学失去在官学中的合法地位,五经博士几乎独占官学权威。武帝又接受董仲舒的献策,于元朔五年(前124),创建太学,为“五经博士”配置弟子,建立博士弟子员制度。这是汉代官方教育的开始,而儒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自此确立。太学的兴立,进一步推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也推动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传播;同时,高门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得到改变,中下层家庭的子弟的入仕门径拓宽,而少数寒贱出身的人也得以跻身官场。武帝时,还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控制教育和选士,是儒学得以长期维持独尊地位的重要原因。对儒学经典的尊崇,是独尊儒术在思想意识方面的反映;平帝时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则开历代王朝尊孔之先河。 1KjvPz5EIJnyaTd446Pi1+cv62nbRQCwPJBKNlGRN7u0AGR0Lx8GARfhApN2t++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