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铁制工具的使用

青铜柄铁剑·春秋

此剑柄镡相连,皆用青铜铸成,两面有对称纹饰,柄中部有长形镂孔4个,柄长85厘米,镡长4厘米,厚0.4厘米。剑叶铁质,残长9厘米,宽3厘米,厚0.3厘米,焊接于铜镡上。铁剑叶全部锈蚀,从铁锈上可以清楚看出用丝织物包裹的痕迹。这是中国迄今发掘出土的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证明至迟在春秋早期,中国已经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

考古学将虞、夏至春秋称作青铜时代,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但由于青铜比较贵重,多用于制造兵器。从出土的文物看,其时的生产仍以木石工具为主。

据文献记载,春秋中后期(前7~前6世纪)中国就已出现和使用铸铁。最早生产和使用铁制农具的应该是齐国。《国语·齐语》载管仲向齐桓公提出以甲兵赎罪时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美金指的是青铜,恶金就是铁。上述用铁铸造的器物均为农业和手工业工具。《诗·秦风·驷驖》有“驷驖孔阜”的语句,描写驾车的四匹马,色黑如铁,特别肥硕。秦襄公时,以铁形容马的颜色,说明铁已经为人类所熟悉。据长沙出土的春秋战国之际的楚铁鼎,可以看出当时已有了铸铁。欧洲直到13至14世纪才使用铸铁,晚于中国19个世纪。

铁铧犁·战国

铁犁的使用为精耕创造了条件,是农业技术进步的体现。它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有利于土地的开垦。

但应该注意的是,春秋时代的铁制工具出土数量毕竟非常有限,许多遗址发现农业和手工业工具,多为石、骨、蚌和青铜制造,这表明铁制工具的使用尚未普及。技术上突破再应用到生产实践需要较长的过程,春秋时出现的铸铁技术到战国中后期才普遍应用于生产和战争。从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来看,铁制农具有耒、耜、铫、锄、铚、耨、镰、䦆、犁、耙、臿等,铁制手工业工具有刀、斧、凿、锯、锥、锤等,铁制兵器有剑、匕首、矛等,就连作为日常装饰品的带钩也有铁制的。

战国中期以后,铁器成为农业和手工业主要的生产工具。“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鍼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辇名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

铁䦆·战国

1951年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长24.4厘米,宽7.8厘米,銎厚5.2厘米。本件的造型已接近现代使用的铁镢。

由于冶铁技术的发展,铁质量的提高,春秋晚期铁已经开始被用作兵器。战国晚期铁兵器击败青铜兵器,成为当时的主要兵器。此外,战国晚期,许多兵器已逐渐地使用钢制品。考古工作者曾经在湖南长沙杨家山春秋晚期的墓葬中发掘出铜格“铁剑”,通过金相检验,证明是钢制的。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中国最早的钢制实物。它说明从春秋晚期起中国就有炼钢生产,炼钢生产在中国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史记·礼书》和《荀子·议兵篇》中都谈到楚国的宛(今河南南阳)出产的兵器刃锋像蜂刺般厉害,据推断这也是钢制的。这些远比青铜和石器锋利的新式武器屠戮着那个烽烟四起的年代。楚、韩两国以产钢铁兵器闻名,以致被称作“强楚劲韩”。苏秦称韩国铸的剑戟能“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当时的铁兵器质量是极为重要的军事装备,它可能对战争的胜负起到关键的作用。秦昭王就曾见楚国“铁剑利则士勇”,担心楚国会兴师伐秦。

铁器的硬度和韧性都胜过石器和青铜器,当这种锐利而坚固的工具取代石器和青铜器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战争时,意味着人类进入新的文明阶段。铁制工具的应用,有助于新的生产力的发展,这必将促进新的生产关系的成长和变革。

中山王铁足铜鼎·战国

鼎为子口内敛,两侧有一对附耳,腹部稍鼓,中部有凸弦纹一道,平底铜身铁足,圆腹圜底,蹄形足,上有覆钵形盖,盖顶有三环钮。鼎身刻有铭文469字。据鼎铭得知,此鼎为奉祀宗庙的礼器。中山王鼎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也是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战国青铜鼎。铭文字体瘦长,清秀挺拔,有所谓悬针篆风格,令人叹服。 7zEpi9APOGEILrnBH2PmVPAp5kn+4zqmeSy1UPil7UhIfq7Cgw3kCjVmG65hYVj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