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前八后五”

关于商人的迁徙,汉代著名天文学家和文学家张衡在其所著的《西京赋》中有一个很经典的说法:“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居相圮耿,不常厥土”。所谓的“前八”指的是商汤建国前的八次迁徙,《史记·殷本纪》中即有记载“自契至汤八迁”,王国维先生对此有详细的考证,即:契自亳迁居蕃;昭明自蕃迁居砥石;昭明自砥石迁商;相土东迁泰山下后复归商丘;上甲微迁于殷又复迁至商丘;汤始居亳。但具体迁徙情况到底如何,学术界始终存在分歧。而所谓的“后五”指的是商汤建国到盘庚迁殷这段时间还有五次迁徙,分别是:仲丁迁于隞,河亶甲迁于相,祖乙迁于邢,南庚迁于奄,盘庚最后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市小屯村一带),从此以后,一直到商王朝覆灭,再也没有迁过都城。应该说,从契至成汤的八次迁徙,是商族在建国之前为了谋求发展空间,或者由于自然原因,或者由于政治原因而进行的整个部族的迁徙。而从成汤建国到盘庚迁殷期间的五次迁徙,则是商王室在统治区域内的迁都,是统治中心的迁移,其意义不同于先商时期的八次部族迁徙。

牛首兽面纹尊·商

尊侈口,鼓腹,高圈足。颈部饰弦纹两周,颈下饰牛首三个,锐角圆目,气势威武有力。腹部饰兽面纹,近足处弦纹两周。现藏于美国布鲁克林博物馆。

从成汤建国后的五次迁都地点来看,大体可以看出商代的统治中心在今天河南、河北、山西、山东一带。虽然现在还不能一一确定它们的确切位置,但大体可以说,商代的统治中心区域在距离黄河不远的地方。

关于商汤都亳的地望问题,历来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之一,从汉代以来就争论不休。目前主要有杜亳说、南亳说、王国维先生提出的汉山阳薄县说、董作宾先生提出的安徽亳县说,邹衡先生提出的郑亳说、偃师商城发现后提出的偃师西亳说等说法。因为汤亳地望不能得到解决,所以商代都城屡迁的问题始终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

勾连乳丁纹羊首罍·商

缩口,溜肩,圆腹,圈足。颈饰三弦纹,肩饰俯首夔纹,有高浮雕兽首及浮雕扁平鸟纹相间。腹上层饰圆涡纹,与四瓣花纹相间;腹下层饰乳丁勾连雷纹,圈足饰兽面纹。此器肩部羊首与新淦罍近,俯首夔纹的耳及身上有圆涡凸起,扁平浮雕鸟纹及钩状棱脊,与湖南华容尊近,具有南方的作风。

2000年在殷墟附近的洹河流域所发现的洹北商城,补上了商代考古编年体系中郑州二里冈与安阳殷墟之间的缺环,不过其性质又引起争论,有的学者认为该城是河亶甲迁徙所建的都城相,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洹北商城才是盘庚迁殷所建立的殷都。不论哪种说法,都可以证实洹北商城正好处在郑州二里冈商城和安阳殷墟商城之间,它把二里冈文化和殷墟文化连接起来,使商王朝历史的考古学编年框架更为完善,那就是:以郑州二里冈和偃师商城为代表的早商,以洹北商城和郑州小双桥等遗址为代表的中商,以安阳殷墟遗址为代表的晚商。 Ll0ds1ybgP64ax9P1EWHEQCD7qVuNiUn4IA/KIDq9eUY330mYBD3VRUl7Ezq1I7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