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代宗师吉田松阴

19 世纪开始,日本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逐渐走向了衰落。尤其是在19世纪中期,日美签订《日美亲善条约》后,日本人民更加清楚地看清了幕府的无能与衰弱,开始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吉田松阴就是努力寻求新的发展方式的人们中的一个,他在政治上屡遭碰壁之后,在家乡开办了一所乡村私塾,为日本明治维新培养了一批杰出的青年,吉田也因为这个贡献而被日本人亲切地称为一代宗师。

曲折的一生

幕府统治日渐衰弱,各藩地都在酝酿着抵触情绪,反对的声音以及暴乱的争斗声不绝于耳,这就是19世纪的日本,也是吉田松阴出生时的社会状况。作为次子,吉田松阴于1830年9月20日出生于长州藩一武士家庭,当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传到父亲杉百合之助的耳朵里时,杉百合之助的心里还是有丝丝喜悦的,但是对于一个奉禄为26石的大家庭来说,新生命的来临也是一种压力。

无论如何,孩子安全而健康地出生了,父亲希望他能够做出一番事业,因此为他取名为虎之助,希望他能够像虎一样代表着藩士的力量,有一天可以一啸而天下知。这个孩子也真的像父亲所期望的那样,从小就显露出军事方面的才能。1835年,叔父吉田大助的身体越来越糟糕,并且没有子嗣。吉田大助作为山鹿派(军事学派)的掌门人,他的事业不能没有人继承,况且哥哥杉百合之助有两个儿子。于是,按照日本的传统,5岁的吉田松阴被过继给了叔父吉田大助,改名为大次郎,并受到了叔父的严格教育。

日本传统摺扇

1836年,日夜操劳的吉田大助离开了人世,松阴按照法律继承了叔父的兵学师范教育事业,并全面地学习了军事理论。1840年,10岁的松阴进入了藩校“明伦堂”读书,成绩优秀,11岁时就在藩主毛利敬亲面前讲解了《武教全书》的战法篇,由此其聪明才智可见一斑。

1846年对吉田松阴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他决定了一生的奋斗方向。16岁的吉田松阴是幸运的,他见到了长沼派军事学教师山田亦介,并在其门下潜心学习。山田亦介介绍了大量有关西方形势的军事学,特别是海防学,刺激了松阴积极学习西方军事学的愿望,使他了解到了欧美强大的同时,也有了要出去看看的想法。

古代日本人的生活画面

1853年,当佩里率领着黑船舰队出现在江户附近的海域上时,当时已经谙熟儒学、国学、兵学的吉田松阴,为了看看先进国家的武器装备,连夜从江户赶到浦贺。这次行程也让他看到了美国舰队的强大和幕府的无能,使他产生了超越幕府和藩意识的国家民族观念,并公然提出了“天下乃天朝之天下,即天下之天下,而非幕府私有”的尊王排幕思想。四门从没见过的大口径火炮,也让深谙军事学的吉田松阴倾羡不已,让他下定了要出去看看的决心。

但依照当时日本的法律条文,松阴要出去,需要办理繁琐的法律手续,再加上“开国攘夷论”的提出让他成为幕府监管的重要人物。总之,从当时情况看来,他不具备出国的条件。于是在1854年,佩里第二次率舰队到日本时,吉田松阴与友人涩木松太郎暗中拜访了佩里将军,并要求佩里带他们到美国,进而周游世界,以增长见识,但遭到佩里的拒绝。

在幕府时代,私下接近外国船舰是违反禁令的。因此,吉田松阴与友人一起被关押起来。在狱中,吉田开始教化狱友,并最终成为狱中的领导人。后来,吉田被遣送回家后,在藩当局的同意下,开设了松下村塾,开讲《武教全书》以及世界局势,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进而为后来的日本改革培养了大批人才,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1859年他去世时。

吉田松阴(1830~1859),日本江户末期尊攘派志士,教育家。原姓杉百,名矩方,号松阴。

松下村塾的成立

1855年,松阴从野山监狱获释,回到了家中。由于在狱中,松阴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回家后,松阴就想筹办一个学校,以继承其养父兵学师范教育的事业。当时松阴的叔父玉木文之进正好有一家以松本村村名为塾名,利用自家房屋开办的村塾,后因为晋升官职而停办了,被舅父久保五郎所开的久保私塾继承了名字,但生源一直不好,松阴就在此基础上再次开办了松下村塾。

最初,松下村塾只设在杉家的一个房间里,所教授的学生也都是本村的孩子。由于松下村塾不限制招生条件,使得不久后村塾的规模就扩大了,不仅学生增加到了几十人,校舍也由最初的一间增建到了十数间。日本当时的公立学校有很强的阶级性,一般藩办学校只招收藩士子弟,而中下级走卒以及身份更低贱的青少年子弟是没有资格读书的,这无疑断绝了底层人民读书的可能,给当时的青年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所以当松下村塾提出了平等入学的招收条件时,无疑是对广大下层青年敞开了做学问的大门。这里的学生,各类出身都有,有藩士子弟,也有农民、商人以及下级走卒的孩子,松阴甚至更愿意招收所谓的“不良青年”来入学。

村塾里,松阴提倡平等原则,学生之间要平等地往来,结交朋友。这种思想在当时的学生群中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他们后来开展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松阴也坚持平等、个性原则。当时松下村塾也与其他汉学私塾一样,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但这些并不是特别规定,松阴根据每个人的喜好和擅长点,帮助学生挖掘他们的潜力。另外,在时间安排上,松下村塾也遵从自由原则,并不存在什么时间分配表,有时候甚至完全凭老师的时间空闲来进行课程安排。老师如果休息,学生就不上课,老师如果劳动,学生就自修。正是这种自由的氛围,给了这群孩子自由的思想,激发了他们钻研的欲望。

松阴经常在学生中走动,同每个人对话,进行细心辅导。并且松阴极力推崇实践教育,他认为做学问的意义在于能将其所学运用于社会实践,所以他让学生们走上社会,鼓励他们游学,进而学习新鲜有用的知识。有时候,他甚至要询问并教育学生为什么而学习,教导学生们不要从知识开始,又以知识结束,而要把知识变为智慧,在生活和社会中加以运用、扩展。

学生们最大的乐趣就是听松阴在晚间开设的自由谈这门课。据说松阴开设这门课时,既不使用教科书之类的课本,也不用笔记,而是全凭借自己周游全国所获得的丰富知识,进行自由畅快的论说。讲时事,论世界形势,慨叹幕府面对形势发展的无能为力,批评当时日本的落后与闭关锁国政策,有时候他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师生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就度过了一夜,讨论到天明。

在松下村塾,松阴满怀对日本未来的热情与希望,引导了一代青年人围绕为日本的未来应该做些什么这一问题,思考、讲解、宣传,这为日本后来的教育和国家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幕府时期的演员

一代宗师的思想

吉田松阴在从事教学的同时,也与安艺藩的赖三树三郎、若狭小滨藩的梅田云滨、萨摩藩的西乡隆盛、水户藩的藤田东湖等其他志士讨论将军立嗣、条约敕许、开国锁国等国家重大问题,并指责幕府,形成了草莽志士针砭时弊的风潮——“处士横议”。

当时,日本政治上也掀起了各藩据争夺大权的“安政大狱”活动。在活动中,掌握大权并拥立德川庆福为将军的井伊直弼派与拥立德川庆喜为首的“一桥派”雄藩大名发生了激烈的争斗,其他一些藩据也深受其害,很多藩主都被关押或监控。

在“安政大狱”活动中,以吉田松阴为首的“处士横议”的尊攘派志士也成为当时掌权派迫害的目标。吉田松阴、赖三树三郎、桥本左内等皆被斩首,在这场血雨腥风中,一代宗师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离开了人世。吉田松阴死亡的消息传出后,激起了广大青年的强烈不满,也迫使下级武士从“处士横议”转而以暴力对抗暴力,在“尊王攘夷”思想的号召下,下级武士从后台走上前台,掀起了维新革命的序幕。

吉田松阴所提出的“尊王攘夷”,重点在于重振天皇朝廷,建立一君万民的体制,然后有步骤地开展控制周边的行动,即先与俄、美保持友好,富国强兵;夺满洲,占朝鲜,合并东南亚,在实力强大后再挫美折欧。这一主张也成了维新革命的思想基础和日后日本扩张的目标与步骤。以后几十年日本的疯狂扩张,几乎是一成不变地实施了吉田松阴的这一套理论。 PPO20x4AXB/hj3nd97yhIPm1uHeE7/wJuB+tgyr1ePVaco3lsCsSL2usPRsujMb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