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传位诏书 真假难辨

雍正帝继位

熙末年,皇位的争夺战残酷而激烈,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诸皇子斗得你死我活。论出身,论才干,皇四子胤禛都不是最具有优势的,但最终登上帝位的却是这位擅长韬光养晦的皇子。是合法继承还是矫诏篡位?雍正帝胤禛的继位成为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谜团。

突如其来的继位

康熙帝在位长达61年,他一共有35个皇子、20个公主、1个养女。皇子众多,意味着储君之位竞争激烈。在诸多皇子中,主要分为三派,一派是皇太子胤礽以及拥护者皇三子胤祉;另一派是皇八子胤禩以及拥护者皇长子胤褆、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 、皇十四子胤禵;第三派是皇四子胤禛及拥护者皇十三子胤祥、皇十七子胤礼。

在三派中,胤禛的势力最弱,他的母亲只是一个妃子,在后宫中的地位一般,而他的同母弟皇十四子胤禵不但不帮助他,反而依附皇八子胤禩,专门与他作对。

原本皇太子胤礽一派呼声最高,然而胤礽却“不仁不孝”,为此,康熙帝两立两废太子,最终将之圈禁。皇长子胤褆是庶出,不得康熙帝欢心,他见无望登上帝位,只好投奔了皇八子胤禩。胤礽第一次被废后,胤褆向康熙帝提议立皇八子胤禩为太子,处死废太子胤礽。康熙帝闻言大怒,也将胤褆圈禁起来,从此对胤禩有了成见。后来,他又查出胤禩结党营私、心怀不轨,便革去了胤禩的贝勒爵位。于是,胤禩也被踢出局了。

皇子们的残酷争斗让康熙帝心力交瘁,自此不再立太子。在康熙帝的晚年,皇十四子胤禵比较受宠,被授任为“抚远大将军”,驻守西宁。废太子胤礽虽然被圈禁,但朝中也有老臣力保他。然而康熙帝对于请求立太子的奏折一律是留而不发,没有人能摸清他心底的真正想法。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初七,康熙帝在畅春园病重,步军统领、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奉命侍疾。十二日晚,诸皇子齐集畅春园。次日,康熙帝病逝。当晚皇四子胤禛命令淳郡王胤祐守卫畅春园,十六阿哥胤禄、世子弘升肃清宫禁,用銮舆运载康熙帝遗体,悄然回到紫禁城乾清宫。

雍正帝像

十四日,宫中传出先皇遗诏谕令胤禛即帝位,京师气氛紧张,各派势力蠢蠢欲动。胤禛下令关闭京城九门,秘不发丧,进行戒严。二十日,胤禛正式登基称帝,即雍正帝。

疑点重重

胤禛继位后,广泛打击曾是他政敌的兄弟。远在西宁的皇十四子胤禵被召回,却不允许入京,只得留驻于河北遵化康熙帝的景陵,行动受到限制。皇九子胤禟被派往西宁接掌兵权,却不给任何官职,等同于充军,后被寻罪逮捕,改名为“塞思黑”(意为猪),暴卒于押解回京途中。皇三子胤祉先是被派遣去守护景陵,后被关押,死于狱中。皇十子胤 被胤禛(以“私自禳祷”的罪名关入大牢。皇八子胤禩被削去宗籍,改名“阿其那”(意为狗),禁闭于宗人府,死于狱中。皇长子胤褆和废太子胤礽早被康熙帝圈禁,胤禛继续将他们禁锢。

康熙帝从病重至逝世不过6天时间,继位的不是废太子胤礽或皇十四子胤褆,而是皇四子胤禛,其中确实存在可疑之处。再加上胤禛为人冷酷,继位后打击兄弟过于狠绝,有违兄弟孝悌之道,引起民间的不满。于是关于胤禛继位的合法性问题,民间有了多种说法,野史中更是众说纷纭,认为胤禛的皇位是靠弑父矫诏得来的。

胤禛是否有弑父矫诏之举?关于前者,民间传得有鼻子有眼,说胤禛在康熙帝病重时,进了一碗参汤,康熙帝喝了就驾崩了。其实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康熙帝一向不喜吃人参,而且皇帝进药之前,必先由内侍尝试,再者还有御医随侍,胤禛进参汤毒死父亲的风险太大了。况且当时康熙帝已是风烛残年,胤禛韬光养晦了这么多年,也不会急于一时。

关于后者,野史也有说法,认为康熙帝本来想传位于皇十四子胤禵,胤禛串通隆科多将遗诏上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这一说法流传得最广,却经不起推敲。清宫向来是满汉两种文字并用,汉文传位诏书均写为“传位皇某子”,绝不会只写“十四子”,而且清代诏书中“于”与“於”字不能互用,诏书中用的都是“於”字,因而无法更改添加。尽管这一说法被否决,但是胤禛继位的合法性却始终有所争议。关于其继位问题,史学界历来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康熙帝并未传位给胤禛,他是矫诏夺位;一种认为胤禛依康熙帝遗诏继位,属于合法继承。

这两种说法都有依据,但也都有疑点。当康熙帝驾崩后,隆科多宣读遗诏时,一些大臣对他只宣读满文本而不宣读汉文本遗诏的做法曾提出异议。胤禛搪塞而过,多日后才出示汉文本遗诏,而这份汉文本遗诏经考证是伪造的。遗诏字迹潦草,且明显有多处涂抹及错字,其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遗诏开头为:“唯我国家,受天绥佑,圣祖神宗、世祖皇帝统一疆隅,我皇考大行皇帝……”“圣祖”是康熙帝的庙号,他留遗诏之时如何知道后人称他为“圣祖”?只能解释这一文本是后人伪造出来的。

继位后,胤禛秘密铲除康熙帝病时侍候在侧的内侍,查禁有关胤禵的档案,销毁了许多康熙帝与胤禵往来的奏折手谕,并篡改销毁其他大量文献档案。胤禛防范的是什么?自然不难想象,他担心其中会留下对他不利的证据。几年后,胤禛自知民间对他继位之事有所怀疑,因此特地下诏说明康熙帝临终口授传位的情况,说康熙帝病重之时,召皇三子胤祉、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 、皇十三子胤祥和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病榻前,亲口下谕传位于他。然而雍正帝的“补充说明”是在登基后7年才做出的,当时这8人死的死,被幽禁的被幽禁,再不然就是他的同党,无法核实。

合法继承的可能性

那么雍正帝有没有可能是合法继位?首先要辨明雍正帝继位是不是爆冷门。康熙帝晚年,比较受宠的皇子无疑包括胤禵。康熙五十七年(1718),康熙帝任命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出发前,他还亲自主持仪式,希望胤禵能取得军功,提高声望,但这并不代表胤禵就是康熙帝心中属意的皇位继承人。当时康熙帝年事已高,不太可能将继承人派到遥远危险的西北边疆作战。一来胤禵的生命安全不能保证,二来康熙帝身体羸弱,随时有可能驾崩,如果等胤禵闻讯赶回,必定为时已晚。后来事态的发展也证实了这一点,胤禛在胤禵回京之前,已经打理妥善,清除了胤禵的势力,胤禵一回来,便被变相圈禁,无力改变局势。身为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康熙帝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

值得注意的是,康熙帝虽然宠爱皇十四子胤禵,但是他对皇四子胤禛也是十分喜欢的。胤禛10岁受封为贝子,32岁晋封为亲王,在诸多兄弟中,他不显山不露水,保持中立的态度,不结党(他的一党是在康熙晚年才结成的,而且做得比较隐秘),超脱于皇子们的朋党之争。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帝废掉皇太子之后,因伤心过度病倒。其他皇子趁太子被废之机展开激烈的争斗。胤禛却避开争夺,专心侍候康熙帝,也经常为被废的皇太子胤礽说好话,从而给康熙帝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康熙病愈之后还亲自下诏褒扬胤禛“性量过人、深知大义”。

胤禛一方面博取康熙帝的信赖和喜欢,另一方面也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将皇十三子胤祥、皇十七子胤礼拉到自己的阵营,同时也将康熙帝面前的红人隆科多和年羹尧争取了过来。

在诸皇子纷纷落马的情况下,康熙帝逐渐有意立胤禛为储君。胤禛先后代替身体渐弱的父皇参加祭祀有22次之多,居皇子之冠。康熙帝还多次召胤禛共商军国大事,表明了他对皇四子的重视。

也有人认为,胤禛能登上帝位是沾了其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的光。康熙帝对聪明伶俐的弘历宠爱有加,为了传位给心爱的孙子,所以选择胤禛为皇位继承人。弘历出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康熙帝逝世时他不过12岁,即使再聪明伶俐,也不过是个童稚小儿。康熙帝对弘历倍加宠爱,其实可以看作对胤禛的一个暗示。

对于雍正帝继位之谜,学者们各执一词。然而无论矫诏夺位也好,合法继位也罢,都没有确凿的证据。事实的真相更有可能是康熙帝在胤禛和胤禵之间犹豫不决,在尚未下最终决定之前便突然去世,胤禛及时抢占时机,清除对手,迅速登上帝位,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先农坛祭祀图先农坛在北京正阳门外西南,建于明嘉靖年间,是皇帝祭祀神农的 jzLaD7pW7wS4rr0XHc7cK2Y+SrZqslViaZZN8TLbhrPjWFEMZHgMaOSR8qKZnCK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