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爱江山爱美人

顺治帝出家之谜

治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冲龄登基,却英年早逝,仅仅活了24岁,给后人留下了不少谜团,甚至连他的最后归宿也出现多种说法。最为流行的说法是他不爱江山爱美人,在爱妃董鄂妃死后,他看破红尘,遁入五台山为僧。

不幸福的政治婚姻

在遇上董鄂妃之前,虽然顺治帝拥有十几名妃子,但多是政治联姻,因此他并没有感到幸福,内心反而常常感到苦闷。

顺治帝的第一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科尔沁部卓礼克图吴克善之女,她是孝庄太后的侄女,也是顺治帝的表妹。这桩婚事是摄政王多尔衮和孝庄太后做主定下的,当时顺治帝在朝政上处处受到多尔衮掣肘,与孝庄太后的感情也不是十分融洽,因此顺治八年(1651)正月吴克善将女儿送到北京,诸多宗室奏请顺治帝于二月完婚时,顺治帝故意拖延,最后迫于孝庄太后的压力,直到八月才举行大婚典礼。

博尔济吉特氏虽然貌美,但是自幼娇生惯养,不懂得体贴人,顺治帝对她本来就没有好感,如此一来愈加感到不耐烦。婚后不过两年,顺治帝便试图废黜皇后,此事引起了朝臣和孝庄太后的反对。顺治帝只好暂时作罢,但心中抑郁,寝食难安,没几日便形容憔悴。孝庄太后毕竟还是心疼儿子,见此情况,只好顺了他的心意。于是顺治帝将皇后降级为静妃,改居侧宫。即使后来顺治帝病重,博尔济吉特氏请求见他最后一面,仍被拒绝。

顺治十一年(1654),顺治帝立另一位博尔济吉特氏为后(即孝惠章皇后),依然是科尔沁部的女子。孝惠章皇后是废后的侄女,也是孝庄太后的侄孙女,可见其中浓厚的政治色彩,也可以想象顺治帝的恼怒和不甘。这位博尔济吉特氏很聪明,她知道顺治帝不喜欢她,所以处处避其锋芒,专心服侍孝庄太后,即使是在顺治帝找碴儿时,也是逆来顺受,让顺治帝找不出把柄来废后,因而顺顺当当地坐稳了皇后之位。

董鄂妃是董小宛吗

心情苦闷之时,顺治帝遇见了董鄂氏,后人多称之为“董鄂妃”。董鄂妃聪颖秀慧、温柔善良,赢得了顺治帝毫无保留的爱。董鄂妃的身世也是清史中的一桩疑案,民间对此有诸多说法。最为离奇的说法认为她是江南名妓董小宛,《清宫演义》等野史均持这一说法。

野史故事的情节大致如下:董小宛是秦淮河上的名妓之一,与陈圆圆、李香君、柳如是等人合称“秦淮八艳”。清军降将洪承畴性本好色,早就听闻董小宛的美名,攻占江南时,他将董小宛掠入府中,没想到董小宛心中已有所爱之人,并且不屑洪承畴的为人,誓死不从。洪承畴霸占不成,恼羞成怒将董小宛献入皇宫。顺治帝被这位来自江南的佳人迷住,立即封妃。无奈董小宛心系所爱,又痛恨这位少数民族君主,终日郁郁寡欢,没几年就去世了。

故事情节虽然离奇曲折,充满了吸引力,但是据多方考证,这一故事是文人胡编乱造出来的。历史上确实有董小宛其人,也确是秦淮名妓,却根本与顺治帝沾不上边。董小宛,名白,字青莲,生于明天启四年(1624)。崇祯十五年(1642),董小宛从良,嫁给江南名士冒辟疆为妾。在战乱中,两人颠沛流离,相依为命。后来,董小宛因劳累过度,于顺治八年(1651)病死。

董小宛比顺治帝大了14岁,而且她病死时,顺治帝才14岁,两人年龄相差悬殊,如何能相知相爱?因此董小宛即董鄂妃一说纯属捕风捉影。那么为何人们会将这两个人联系到一起?一来,她们都是温柔似水的绝色佳人;二来,她们的姓中都带有一个“董”字,一些无聊文人便无中生有,编出了这段风流韵事。其实,董鄂妃的“董”是满语译音,“董鄂”也被译为“栋鄂”“东古”“冬古”“东果”等。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董鄂妃是顺治帝之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妃子,后来被顺治帝看上,纳入宫中。博穆博果尔是皇太极的第十一子,顺治十二年(1655)被册封为和硕襄亲王,翌年去世,年仅16岁。据说博穆博果尔的死颇有蹊跷。

这一说法来源于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汤若望是顺治帝的老师,有一段时间,两人关系十分密切,顺治帝还尊敬地称呼汤若望为“玛法”(满语“爷爷”的音译)。有人根据汤若望生前遗留下来的书信和回忆录等相关资料撰写了《汤若望传》一书,记述了汤若望在中国大半辈子的经历。其中有汤若望的一段回忆:

“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燃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此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

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像顺治八年

汤若望并没有明说这位贵妃是谁,也没有指出“满籍军人”的姓名,后来有史学家专门对此进行了考证,认为这位“满籍军人”是博穆博果尔,而贵妃便是深受顺治帝宠爱的董鄂妃。孝庄太后的一条谕旨也隐约成为了这一猜测的佐证。

当时清宫有命妇轮流入宫服侍后妃的制度,顺治十一年(1654),孝庄太后认为原无此制,应“严上下之体,杜绝嫌疑”,便废除了这一惯例。于是有人猜测,也许正是在太后的寝宫中,顺治帝偶然遇到了董鄂妃,为她的美貌和才情所倾倒,两人不顾伦常陷入爱河。孝庄太后大为恼火,为了断绝他们的关系,下旨禁止命妇入宫。

董鄂妃的入宫时间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猜测的可信度,对于董鄂妃进宫的情形,史书没有详细的记载,顺治帝在挽词中说她18岁时因品德优秀入选宫中,而选秀制度规定,参加选秀的旗人女子年龄在13~17岁,董鄂妃已年过18,不太可能通过选秀这一渠道入宫。那么,董鄂妃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进宫的?顺治帝又是如何认识她的?这实在是令人费解。

情投意合

无论是猜测也好,事实也罢,董鄂妃毕竟是进宫了,而且获得了少年天子顺治帝的万般宠爱。那么,这位佳人究竟是什么人?又为何能被顺治帝如此爱恋?

其实董鄂妃的身世并不是谜,她是内大臣鄂硕之女,生于崇德四年(1639),其弟是后来深受康熙帝信任的抚远大将军费扬古。董鄂妃容貌秀丽、仪态大方,更重要的是她知书达理、性情温和、品行高洁、谦恭节俭,因而深受顺治帝的喜爱和尊敬。

顺治十三年(1656)八月,董鄂妃刚入宫便被封为贤妃。按常理,初入宫的女子的最初封号往往是级别较低的答应、常在、贵人,而董鄂妃一入宫,便封号妃,可见顺治帝对她的重视。

同年十二月,顺治帝认为“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妃之上者”,因而将董鄂妃册封为皇贵妃,并破格颁诏大赦天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她的品级一升再升,地位仅次于皇后。如果不是孝庄太后和董鄂妃本人的反对,顺治帝还想废黜皇后,让董鄂妃取而代之。

次年,即顺治十四年(1657)十月,董鄂妃生下皇四子。爱子的诞生让顺治帝欣喜若狂,他深信在董鄂妃的教导下,爱子必定能成为优秀的君王。尽管已有3个儿子,顺治帝依然在许多公开场合和诏谕中称其为“朕第一子”,表明了他有意立此子为储君。

无奈皇四子命薄,不足百日便夭折了。董鄂妃是个深明事理的女子,入宫后,她得到顺治帝的专宠,但从来不恃宠而骄,反而战战兢兢,上恭恭敬敬地服侍太后和皇后,下对其他妃嫔也是尊重有礼。为了使自己获得后宫的认可,董鄂妃如履薄冰,行事处处小心,在精神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她的身体本来就孱弱无比,现在又突遭丧子之痛,最后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一代佳人董鄂妃香消玉殒,年仅22岁。

无奈红颜遭天妒

董鄂妃的死,几乎让顺治帝崩溃,他悲恸欲绝,在董鄂妃死后第三天,追封她为皇后,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顺治帝的悲痛到了极点,他命令上至亲王,下至四品官,公主、命妇齐集举哀,又打算让服侍董鄂妃的太监、宫女殉葬,幸而孝庄太后出面阻止才罢手。董鄂妃的梓宫从皇宫移至景山观德殿暂安,抬梓宫的都是满洲八旗二品或三品大臣。顺治帝还下令全国服丧,官员一月,百姓三日。董鄂妃的葬礼已经远远超过一般的定制了。

清制规定平时皇帝批奏章用朱笔,遇皇帝及太后之丧时,改用蓝笔批本,过27天后,再用朱笔,皇后之丧,则无此制。而董鄂妃之丧,顺治帝用蓝笔批奏章,从八月到十二月,竟长达4个月之久。为了彰显董鄂妃的贤德、美言、嘉行,顺治帝还命大学士撰拟祭文,并亲自动笔撰写了《孝献皇后行状》,高度赞美了董鄂妃的品德言行。

爱妃之死,给顺治帝带来了巨大的打击,精神萎靡不振,健康也大受影响。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顺治帝崩于养心殿,享年24岁。

顺治帝出家了吗

民间盛传顺治帝没有死,而是假死,隐姓埋名到五台山出家了。其子玄烨继位后,曾多次前往五台山觐见父亲,但顺治帝都避而不见。此说为野史所沿袭,又编出了许多亦真亦假的传说和故事。

顺治帝生前崇尚佛教,从顺治八年(1651)他打猎途中偶遇禅师起,便对佛教产生了兴趣。顺治十四年(1657),顺治帝途经京师海会寺,召见僧人憨璞聪,两人相谈甚欢。憨璞聪向顺治帝引荐了高僧玉林琇、木陈等人。顺治帝延请他们入宫讲授佛法,还得了个“行痴”的法号。后来玉林琇又为顺治帝推荐了弟子茆溪森,两人常常在一起讲经论禅。

董鄂妃逝世后,顺治帝一时心灰意懒,看破了红尘,执意削发为僧。茆溪森苦劝,顺治帝执意不听。茆溪森不得已,只得为顺治帝剃发。

此举震惊了满朝文武,连深居后宫的孝庄太后也被惊动了。王公大臣们和孝庄太后的规劝,顺治帝一概不听。见规劝不成,孝庄太后干脆召来了茆溪森的师父玉林琇。

玉林琇自有对付顺治帝的招数,他让茆溪森坐在一堆干柴上,手举火把,对顺治帝说,皇上如果不蓄发还俗,他便将茆溪森活活烧死。顺治帝无法,答应蓄发。之后,他再次向玉林琇表明出家的意愿,并问:“佛祖释迦牟尼和禅祖达摩,不都是舍弃王位出家了吗?”玉林琇回答道:“佛祖和禅宗是悟立佛禅,而当今世间需要您护持佛法正义,所以,您应该继续做皇帝。”正是这段规劝,顺治帝才回心转意,打消掉出家的念头。但顺治帝仍然眷恋佛法,在他驾崩的前几天,还亲自把平日最宠信的太监吴良辅送到京城悯忠寺替自己出家。

顺治帝摈弃了出家的打算,正想振作起来治国安邦,可是在与玉林琇的那次谈话后不久,他便患上了绝症——天花。天花在当时是不治之症,顺治帝对此十分恐惧,多次出宫避痘,没想到最终还是染上了天花。

在顺治帝驾崩之前,他召来翰林学士王熙和麻吉勒起草遗诏。王熙在他所著的《王熙自定年谱》中记录了这件事。顺治帝死的前一夜,即正月初六晚,顺治帝召他至养心殿,说:“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顺治帝刚说了两句,便疲惫不堪了。王熙担心龙体不堪重负,便奏明待他们将诏书全部拟就再行进呈。顺治帝点头答应。王熙和麻吉勒两人便在乾清宫西朝房连夜起草了遗诏,送到养心殿让顺治帝过目。顺治帝拖着病体修改,直到次日清晨才完稿。当天,顺治帝就去世了。

顺治帝驾崩,宫中举丧后,将其梓宫移至景山寿皇殿。停灵百日后,僧人茆溪森举火将其遗体火化。次年,顺治帝的宝宫(骨灰坛)与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生母)、孝献皇后董鄂氏合葬于遵化孝陵。 prNFyCzmmiOzec0Bj+7ZTGP0XOeudf4jMTntGinL682w9lGeav+BEgPrDNYOtL+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