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最爱是宸妃

皇太极和海兰珠

皇太极的后宫中,曾出现过博尔济吉特氏三女共侍一夫的情况。这三位女子各有千秋,哲哲为皇太极所敬,布木布泰为皇太极所喜,但皇太极最爱的女人却是宸妃海兰珠。皇太极为她喜,为她悲,为她呕心沥血,可谓是情深意浓。

海兰珠入宫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蒙古科尔沁部贝勒莽古思之女哲哲远嫁皇太极为妻,时年15岁,比皇太极小8岁。皇太极继承汗位后,哲哲被封为大福晋。皇太极对哲哲十分喜爱尊重,可惜她一直没有生育。天命十年(1625)二月,皇太极迎娶了哲哲的侄女布木布泰,即后来的孝庄太后。此后的几年里,哲哲和布木布泰分别生下了几个女儿,却始终没有儿子。

为了巩固后金与科尔沁部的关系,皇太极又于天聪八年(1634)迎娶了哲哲的另一个侄女、布木布泰的姐姐海兰珠为妃。崇德元年(1636)四月,皇太极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立国号为“清”,正式册封“一后四妃”,其中哲哲被册封为清宁宫中宫皇后;海兰珠为关雎宫东宫宸妃;布木布泰为永福宫次西宫庄妃。五宫后妃中,蒙古科尔沁部的女子便占了三位,皆姓博尔济吉特氏,其中明事理的哲哲深受皇太极的尊重,而年轻的布木布泰也为皇太极所喜爱,但是皇太极真心爱恋的却是晚于此二人进宫的海兰珠。

海兰珠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她是哲哲的侄女,也是布木布泰的亲姐姐。她比布木布泰大4岁,却比妹妹晚9年嫁给皇太极。海兰珠嫁给皇太极时已经26岁,史书上关于她的记载也是由此开始,之前的海兰珠名不见经传。

沈阳故宫大政殿

因为她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年纪太大了,所以后人便揣测她是嫁过人的寡妇,但这些也仅仅是猜测,年纪大并不能作为“再嫁”“寡妇”的有效证据。年纪大嫁人的女人虽少但并不是没有,“叶赫老女”东哥33岁出嫁,努尔哈赤的侄女孙带格格28岁出嫁。也有人说,史书上之所以没有关于海兰珠嫁过人的记录,是因为寡妇的名头太难听,皇太极有意销毁了这些记载。这也令人难以信服。五宫后妃中的麟趾宫贵妃娜木钟原是林丹汗的囊囊福晋,衍庆宫淑妃巴特玛·璪也曾是林丹汗的窦土门福晋,林丹汗死后,两位福晋率众归附后金,被皇太极纳为妃子。她们不仅是寡妇,还带着孩子。可见寡妇改嫁在当时是很平常的,没有必要因此故意抹掉海兰珠的过去。

天作之合

天聪七年(1633)四月,哲哲之母科尔沁大妃偕布木布泰的母亲科尔沁次妃,一同来盛京朝见皇太极,同行的还有布木布泰的兄长吴克善等人。皇太极以极高的规格接待他们。在长达两个月的来访期间,双方相互宴请,确定了皇太极的幼弟多铎与哲哲之妹、哲哲生的皇四女与吴克善之子的婚事,与此同时,也定下了皇太极与布木布泰之姐海兰珠的婚事。

天聪八年(1634),在兄长吴克善的护送下,海兰珠抵达盛京,与皇太极成婚。这桩婚事对双方都有利,皇太极可借此加强和科尔沁部的联系,而当时哲哲和布木布泰生的都是女儿,没有儿子,为了保住博尔济吉特氏在后宫的地位,两人也都极力促成皇太极和海兰珠的婚事。

海兰珠到来时,恰逢皇太极亲率大军西征明朝的大同、宣府一带,收降察哈尔林丹汗的部众回朝不久。听到海兰珠前来的消息,皇太极喜不自禁,偕皇后及诸妃出城相迎,并大设宴席接待送亲队伍。随后皇太极又为大军凯旋和察哈尔诸臣举国来附,以及科尔沁部送来海兰珠这几件大喜事,一起举行了盛大的庆典。将海兰珠的到来与出征凯旋并列庆贺,可见皇太极对新妃特别重视。

海兰珠文静贤淑、秀丽妩媚,入宫以后,深受皇太极喜爱。两人情投意合,几乎形影不离。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册封五宫后妃,海兰珠被封为关雎宫东宫宸妃,仅次于哲哲皇后,位居四妃之首。皇太极赐其宫室名为“关雎宫”,此名取之于《诗经·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明了皇太极对她缠绵深厚的爱情。

崇德二年(1637)七月,海兰珠为皇太极生下一子,即皇八子。皇八子的诞生让皇太极欣喜若狂,并为此大赦天下。皇太极在赦令中称“今蒙天眷,关雎宫宸妃诞育皇嗣”,他把这个刚来到人世间的婴儿称为“皇嗣”,即代表着他有意立这个刚刚出生的孩子为皇太子。

在此之前,皇太极的元妃钮祜禄氏、继妃乌拉那拉氏等人已为他育有七个儿子,但这些皇子们诞生时都没有举行过如此盛大的庆典。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当时已经30岁,是皇太极的得力助手,也是大清的核心人物之一,但皇太极也从未表示过让豪格继承皇位。皇太极此举充分表明了他对海兰珠及皇八子的极大宠爱。

天人相隔

然而天不如人愿,崇德三年(1638)正月,未满周岁的皇八子夭折,连名字都未来得及起。《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记载:“崇德三年正月二十八日,关雎宫宸妃所生子,诞生七月染疾,至正月二十八日薨。”海兰珠无法承受痛失爱子的打击,终日以泪洗面,皇太极和她母亲的百般劝慰也不能拂去她的悲伤,她整日郁郁寡欢,不久便身染重病。

崇德六年(1641)九月,皇太极御驾亲征,攻打明朝军事重镇锦州。不久,从盛京传来了海兰珠病重的消息,当时正处于战争的紧要关头,皇太极犹豫再三,最终还是不顾一切起驾回朝。他一路马不停蹄,抵达距离盛京城不远的地方,见天色已暗,便扎营休息。谁知入夜不久,盛京皇宫遣人来报宸妃病危。皇太极闻报,立即下令拔营起程,连夜赶奔。同时,遣大学士希福等人快马疾驰,先趋问候。

天尚未明,銮驾刚入盛京就传来海兰珠薨逝的噩耗。皇太极犹如五雷轰顶,直扑关雎宫,当看到已合上双眼的海兰珠时,他实在按捺不住心中的悲痛,声泪俱下,涕泣不已乃至昏死过去,经紧急抢救,才渐渐苏醒过来。面对此情此景,诸王大臣皆跪地劝皇上节哀。

经众大臣力劝,皇太极才稍止悲痛。他为海兰珠举行了隆重的丧礼,赐谥号为“敏惠恭和元妃”。他还亲自撰写祭文,内容情深义重。在皇太极的坚持下,丧殓仪式以超越常规的规格举行。海兰珠死后火化,暂安于盛京城地载门外五里的墓地,皇太极多次率众王及后宫女眷前往祭祀,每次祭祀他都在灵前奠酒,痛哭不已。回到宫中,皇太极坚持不入宫,而在临时的御屋中居住,以表示对海兰珠的哀悼和怀念。宸妃之丧被视为国丧,皇太极特下诏,崇德七年(1642)元旦大典因为宸妃之丧而停止,举国禁止举行筵宴。在宸妃丧期内作乐的宗室和官吏,都招致了皇太极的怒骂。郡王阿达礼、辅国公扎哈纳便是因为在丧期中作乐,被剥夺了爵位。海兰珠死时才33岁,虽然她和皇太极的婚姻生活只有短短的7年,但她赢得了这位铁血君王最深的爱恋,可以说是一生无憾了。

相见于黄泉

自从失去宸妃海兰珠后,皇太极身体每况愈下。后来,诸王大臣奏请他去蒲河射猎,借以消愁解闷。不想路过宸妃墓时,皇太极触景伤情,不禁又在灵前哭祭一番。

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夜,皇太极处理完政务后,回到寝宫清宁宫,在东暖阁炕上小憩,端坐而崩,史书上记载是“无疾而终”,年仅52岁。如此年纪便去世,可想而知,海兰珠的死对皇太极造成了多么沉痛的打击。皇太极驾崩后,葬入昭陵,海兰珠也被迁葬到昭陵。 ab6hC5fopn+2XzZgxdEJHmil8iRgWfNVKAxM1/oh/kXCYucZN+QkufcGsWZn+8D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