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707~709)初中进士,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他的古体诗,劲练质朴,寄意深远,洗尽六朝铅华,有人评为“首创清淡之派”。王孟诗派也受其影响。

赋得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注释

①“不复”句:不再把织布机上未织成匹的布织完。以织丝不成匹段,暗喻情人不能相匹配。

赏析

“自君之出矣”是乐府诗杂曲歌辞名,作者随手拈来当做首句。丈夫离家远行而未归,他离家有多久呢?诗中没说,只写了“不复理残机”,织机残破,说明丈夫离家已久,君去机残,让人感到落寞冷清。接着,诗人便用比喻手法描绘她心灵深处的活动。诗人用皎皎明月象征思妇情操的纯洁无邪,忠贞专一。她日夜思念,容颜都憔悴了,宛如那团团圆月,在逐渐减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夜夜减清辉”,写得既含蓄婉转,又真挚动人。比喻美妙贴切,想象新颖独特,使整首诗显得清新可爱,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感遇二首

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

①葳蕤(wēiruí):枝叶茂盛的样子。皎洁:明净。②欣欣:草木繁茂而有生机的样子。生意:生气勃勃。自:从。尔:你,你们,这里指兰和桂。这两句说春秋二季,因兰桂之花叶纷盛,便生机蓬勃,自成佳节。③林栖者:栖身于山林间的人,指隐士。闻风:指仰慕兰桂高洁的风节。坐:因。这两句说,那些栖息在山林间人,十分仰慕兰桂的风节,并以其为同调,因而互相感到欢悦。④本心:天性。

赏析

春天的兰叶葱郁茂盛,秋天的桂花皎洁明净,在不同的季节里吐露生机,点缀春意,充实秋景。林中的隐士,闻到芳香更加欢悦。但兰桂散发清香是它们的天性,不是为了让别人攀折。这首诗运用比喻手法赞颂高雅清香的春兰秋桂:不慕求虚荣,不阿谀权贵,芳香出于自然。诗人以此来自勉,透露出他洁身自好、恬淡从容的襟怀,不愿出将为相的高尚气节。此诗比喻贴切,结构严谨,前后照应,文脉连贯,运用比兴,寄意深远。

其二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①岂:难道,反诘词。伊:彼,其,那里,指江南。岁寒心:《论语·子罕》记载有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话。此指耐寒的品性。②荐:进献。阻重深:指道路被重重阻隔。③循环:周而复始。寻:追究。④树:种植。阴:通“荫”。此句意为橘树难道不会成荫?

赏析

江南一带生长的丹橘,经过寒冬还绿叶葱葱。这难道是因为地气暖和?原来橘树自有耐寒的本性。款待亲朋当用丹橘,怎奈有千山万水阻隔着。命运难测只能听其自然,如同四季变更不能追寻。世人都爱桃树李树,橘树不也是绿意葱茏吗!本诗借歌颂丹橘,表达作者遭受排挤的愤懑心情和坚贞不屈的节操。全诗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言志,婉而多讽,含蓄深沉,极为感人。 g8KJ9JG9iGRWWMFl3YZ/mP4sR1XEpejdXb6SYuZcDw0wqlKsFJzunTg91orb+Sj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