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所有的伤痛都值得欣赏


人生皆苦,苦来自何方

我曾在微博上发起了一次几千人参与的投票:“压力从哪儿来?” 结果排在前三位的是:后悔过去, 担心未来 ,比较今天。

我认为,后悔过去,担心未来,比较今天,是人生痛苦的三大来源。因为我们太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人、事、环境,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如愿以偿,所以后悔难过,恐怕得不到,所以担忧未来。现实中,太多的人、事和环境不符合自己心中的标准,所以不满。

许多人把今天用在后悔过去、担心未来上,然后今天就变成了后悔的昨天;明天的担心更加剧烈,变成焦虑;焦虑变成恐惧、失眠、胃痛等不适随之而来。这是内耗,是恶性循环。

一行禅师说过:“你用于担心未来、后悔过去的每一分钟,都是你失去和生命重新约会的一分钟。”

出路是放下过去、面对今天、创建未来,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资源、智慧和力量解决自己的困境,只是人常把眼光放在外界,看自己不具备的一切,所以感到无助、无奈。

人实际拥有的只有今天,每天有15万多人离去不再有今天。能做什么就先做什么吧,从今天开始,尽量用心说好每一句话,做好每一件事,好好对待每一个人,做的过程中,路自然开放,自然就无暇后悔过去、担心未来。

后悔过去

在“对于过去,你最后悔的是什么”的调查中,我将网友提到的所有后悔的事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a. 选错了工作,干错了行; b.选错爱错了人;c.说错了话; d.做错了事。

在我看来,人生总有后悔之事,但我们不能老是后悔过去,很多人沉浸在于对过去的后悔中,把时间精力花在悔不该当初上,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地想着如果当时怎样怎样就不会如何如何,时间就在后悔过去之中流过,而现实没有任何改变。

我认为没有人想做错事,没有人想刻意搞糟自己的生活,我相信每个人在每一个时刻都想为自己做最好的决定。过去的决定也都是基于我们彼时彼刻的能力、资源、智慧、信息和所处环境做出的最好的决定,没人可以预测未来,所以不管过去发生了什么,都要放过自己!不必去纠结对错。每一件事都是通向智慧的机会。

对于过去发生的,特别是不愉快的事情,一般有三种应对方法,有的人后悔自责,有的人恐惧害怕,有的人把精力用在思考从中学到了什么。因此,有的人悲伤难过,不能自拔;有的人躲避远离;有的人吸取教训,再次上路。如此,人生从此不同!

看着许多年轻人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无目的的消耗和抱怨之中,我常有一种深切的心痛。人生是一次单向的旅程,没有回头和重来的可能。

看到了太多充满遗憾、后悔的生命,对自己的人生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还会起到破坏性的作用。所以对过去的事,学会接受自己,疼惜自己,需要问自己的是: 在这件事中,我收获了什么?今后如何做得更好?往前走,莫回头!

人的一生中后悔没做的事比后悔做错的事多得多!生命要么在恐惧中耗尽,要么在冒险中绽放。总体而言,多数人在恐惧中错过生命的机缘,在后悔中徘徊;少数人勇于承担人生必须经受的风险,享受无悔的精彩人生。

比较今天

我们常常觉得自己要是像谁谁就好了,我们常常以为别人的生活比自己的精彩。其实,第一,别人的生活精不精彩和你毫无关系;第二,到底精不精彩你也不知道;第三,知道了又能怎样,你不还得过自己的日子。所以,要比就和自己比,今天是否比昨天有所成长?

与别人比较总想证明自己,甚至心里总觉得不服气,不甘心的背后,往往不是自傲而是自卑,是认为自己不够好,是不自信,是不接纳自己原本的样子,不能肯定自己身为一个独特个体的价值。总喜欢和别人比较与竞争,往往是缺少安全感的典型表现,而幸福感源于内心的安定与自由。

比较在一个条件下是有意义的,就是比较是为了给自己找榜样,建立自己人生的方向,激励自己的成长,否则就是对自己的伤害。

担心未来

担心未来是因为现在没有安全感,没有充实感,是逃避努力的方法和借口。与其花时间去担心找不到工作,担心另一半跟人跑了,担心天灾人祸降临到你头上,还不如将这些时间和精力用在去创造自己的生活,丰盈自己的生命,因为担心未来只会有更多的恐惧和焦虑。

没有人能预知未来,应对担忧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在想,都在做和目标有关的事,把握了当下就把握了未来。

一个后悔过去的人、一个担心未来的人、一个与人比较的人、一个忙于评判指责的人、一个传播流言蜚语的人,都不会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属于自己的风采,属于自己的充实,属于自己的安宁与幸福。

你花时间做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每一个用于后悔过去、担心未来、比较今天的时刻,都会成为停止成长、生命倒退的时刻!也会使我们失去觉察、醒悟、创建自己生命的时机!生命在忧虑中萎缩,在行动中充盈!


苦难并不可怕,苦难生成怨恨才可怕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猴子,有一天摘果子不小心从树上掉下来,肚子被树枝划了一个大口子,流了很多血。小猴子吓坏了,飞快地跑回猴群,不停地惊叫,希望别的猴子看到它。

有的猴子过来给它按一按,有的猴子过来给它舔一舔,更多的猴子只是看看就走开了。最后小猴子还是只能自己回到洞里,等待伤口慢慢愈合。但是伤口的愈合是缓慢而痛苦的,小猴子疼得难受时,就走到同伴面前,复述自己当天的经历,然后一次又一次地揭开自己的伤口给对方看:“你看,它还没好呢,它还在流血呢!”每到此时,它都会得到一些宽慰的话或是心疼的神情、贴心的建议。

小猴子发现,每每这时,内心的焦躁和疼痛才能有短暂而些微的安抚。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这样的过程……

故事原来的结局是:小猴子总是不停地诉说,揭开自己的伤口给别的猴子看,同伴们变得越来越不耐烦,不再愿意接近小猴子了。

最后,小猴子变得越来越形单影只,离群索居,它的心里也聚积了越来越多的怨恨。

不知亲爱的你从这个故事里有没有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想起身边的某一个人?这样的结局熟悉且并不遥远,身上伤口的疼痛或许会被抚慰,而内心的黑洞永远也填不满。一次次撕开伤口,反复显露给别人看,但不知不觉间做了一个令人生厌、想要远离的“受害者”,而你又会因为别人的疏离生出怨恨,如此循环往复。

可是,故事只能是这样一个结局吗?可怜的小猴子只能走上越来越孤单和充满怨恨的人生路吗?

生命的每一次痛后面都藏着一个大智慧

故事还可能是这样的。

有一天,小猴子遇到一只智慧的老猴子,它又故技重演,老猴子慢慢地将它揽在怀里,让它闭上眼睛,然后轻轻地、温柔地对它说:“亲爱的孩子,受伤了一定很疼吧,痛了那么久,一定很辛苦吧,可是,你要知道,疗愈伤口的不是别人的眼神和话语,而是我们自己,在我怀里,好好地疼一次吧,不要再用别的疼痛来掩盖这种痛苦了,用自己的力量勇敢去面对是化解伤痛和怨恨的最好办法。”

在老猴子温暖的怀里,小猴子默默地流出了眼泪。当疼痛和焦躁再次靠近的时候,小猴子没有急着躲开和给别的猴子看,它体会着自己身体的感受,最后发现,自己不用揭开伤口,这份焦躁和疼痛同样会过去。当它睁开眼睛,迎接它的是老猴子慈爱的目光,老猴子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拿起小猴子用来撕开伤口的手,亲了亲,然后把它按在了小猴子的心上……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只小猴子,漫漫人生路,谁没有受过伤?谁没有经历过痛?对于同样的遭遇或是伤害,不同的方式决定不同的结果,是勇敢去面对还是逃避?是做一个探索者和挑战者,还是做一个伤害者和乞讨者?

也许我们没有小猴子幸运,能遇上智慧的老猴子可以帮它开悟,但从你读到这篇文章时就要记得:学会怎样与痛苦相处,内心才会有真正的自由和快乐!把揭开伤口的手抚在心上,去感受你的痛苦。

请记住,每一个疼痛后面都藏着一个智慧。人的本性是远离疼痛,但是对抗,痛苦就会持续。

我们需要做的是进入疼痛,穿越疼痛,温柔的与疼痛在一起,最终收获痛苦带来的启示。无论这启示是什么,其实都是化了装的智慧。

触摸自己的疼痛,带着温柔去关怀内心,我们就会抵达真实的自己。

面对,才是放下伤痛的唯一方式

放下伤痛的方式只有一种,就是面对。面对是非常艰难的事情,但这也是唯一的路径。面对才是人生黑暗中的希望所在。

美国诗人艾伦·金斯堡认为,苦难本身并不可怕,由苦难而生的怨恨才是真正的痛苦。

哈佛医学院临床心理学家Christopher K. Germer(克里斯托弗·肯·杰默)博士在《不与自己对抗,你就会更强大》中写道:“人生中大多数的痛苦不是别人给你造成的,而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别人的同情会让自己显得弱小,自我关怀则会让我们变得强大。”

2000年,南京一起德国人灭门事件,震惊国内外。

2000年4月1日深夜,来自江苏北部沭阳县的4个失业青年潜入南京一栋别墅行窃,被发现后,他们持刀杀害了屋主德国人普方(时任中德合资扬州亚星——奔驰公司外方副总经理)及其妻子、儿子和女儿。案发后,4名18~21岁的凶手随即被捕,后被法院判处死刑。

任何一个母亲在知道自己儿子一家惨遭杀害后,都有足够的理由愤怒;都有足够的理由要求凶手以命偿还;也有足够的理由认为世界是黑暗的,人是残暴的;甚至有足够的理由,选择离开这个世界,也可以抱怨终生。

而普方先生的母亲,接到噩耗后,从德国赶到南京,老人作出一个让中国人觉得很陌生的决定——她写信给地方法院,表示不希望判4个年轻人死刑,“德国没有死刑,我们会觉得,他们的死不能改变现实”。

接纳不能改变的,改变能够改变的就是面对。

伤痛,不是逃避,而是需要面对;痛苦,躲开就会持续,面对就会化解。如何和痛苦相处是我们一生的功课,而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足够的智慧、力量和爱去面对和穿越一切疼痛、苦难和黑暗!

是的,每个人都可以,没有例外,只要你愿意学习和面对!


与痛苦和平共处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一只老鼠总是痛苦,因为非常怕猫,上帝同情它的遭遇,便把它变成猫。老鼠变成猫后又害怕狗,上帝又把它变成狗。但它又开始害怕老虎,上帝就让它做老虎。最后,它又担心会遇上猎人,上帝只好把它变回老鼠。上帝说:“无论我怎么做都帮不了你,因为你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想远离痛苦,所以希望得到一种消除痛苦的神奇秘方,以便把世界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然而,生活中有太多的痛苦——亲人的离开,健康的丧失,无法忘记的过去,无法改变的环境和人,无法疗愈的病痛,等等无法遂愿、力不能及的现实,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解脱或消除。

这时,需要另外的途径——改变自己和痛苦的关系,学会和痛苦共舞,不是敌对,才能真地驾驭痛苦。

痛苦由两个核心和三个层次组成。两个核心:第一,客观发生的事件;第二,自己编演的悲剧。三个层次:当现实和预期相差太远,产生第一层痛苦;然后就要求别人改变,别人不改,就认为自己没有被爱、被认可、被尊重,产生了第二层痛苦;之后就开始指责、对抗甚至攻击,这就产生了第三层痛苦。

如果能够区别什么是客观发生的事件,什么是自己编演的悲剧,就能够明白现实和预期的差距是因为自己的愿望与能力不匹配这个事实,那么改变预期的标准,就会减少很多没有必要的痛苦。

与不能改变的一切和平相处

如果你感到痛苦,不是因为发生了什么,而是你对自己说了:Ta欺骗了我,Ta伤害了我,Ta不尊重我,Ta不爱我,Ta对不起我,Ta委屈了我。

静下来,细细想就会知道:是自己编了网缠住了自己。没有谁对不起你,是你的判断错了位,期待错了位,选择错了位。

人生遇到的一切痛苦大多是错位的提醒,仅此而已。

人生绝大多数的痛苦都发生在人际关系中,许多痛苦的起源都不是我们想有意伤害彼此,而是彼此的误解和表达需求的错位。真正的疗愈是我们能够静下来,倾听彼此的心声,还事情以真相。

在关系中受伤,在关系中疗愈。但是,大多数人不是选择对抗,就是选择逃避,再加上自己在头脑中无限夸大,于是使自己陷入长久的痛苦不能自拔。

所以,如果你感到烦恼或痛苦,一定是有的人,有的事,有的地方不尽如你的意,或者你想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没有“得逞”。而且,你坚持得越久,痛苦就越深。你用以往的方式,只会重复以往的结果。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学会在生活中与不能改变的一切和平相处。在每个你不喜欢的人、事和环境后面,看到自己需要成长学习的功课,接受现实,改变自己——记住是改变自己,不是改变他人。

对抗和逃避只能放大痛苦

不要以为只有甜美、快乐、幸福、开心才是生活的体验,担心、害怕、烦恼、愤怒、纠结、压抑、悲伤、内疚、悔恨也是生命的必然体验。如果去对抗和逃避,你所拥有的就不仅是害怕和愤怒,还有对抗和逃避后产生的痛苦,也就是说,本来只有一箭穿心,现在变成双箭穿心。

感到痛苦时,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想远离、逃避、排斥、对抗,但痛苦不会因此而消失,反而更加激烈。结果,除了本身的痛苦,又添加了对抗和逃避的痛苦。痛苦是哨兵,是警卫,来告诉我们身体、情绪、环境需要调整了。这时,当务之急是进入它,接受它,感受它,倾听它带来的信息,问问它如何缓解。

因为,就像孩子是在母亲的痛苦中诞生的一样,所有的智慧和能量都来源于痛苦。

不管生命经历了什么,都是你参与的结果。或成或败,都与你的判断、能力和知识有关。当人生不尽如人意时,不要数落别人的种种不是,而要马上思考:我需要提高什么?学习什么?

没有一个人是靠抱怨成就幸福人生的,快乐的人和痛苦的人,最大的区别不是经历不同,而是经历之后问了自己什么。

蛹化成蝶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只有经历过才能自由飞翔,这个过程没人可以替代,也没人帮得上忙。但请记住,任何时候,你都可以决定:你究竟想一生为蛹,还是由蛹化蝶。做蛹做蝶,本身并无好坏,关键是你决定要做什么,而不是常常纠结。

亲爱的,要感恩痛苦

人痛苦是因为常常不自觉地把太多的思想、时间和精力用在后悔过去、不满今天、担心未来上了,因为把眼光放在外界,看自己不具备的一切,所以感到无助、无奈。

这是内耗,是恶性循环。怎么办呢?出路是放下过去,面对今天,创建未来。

所以亲爱的,不要急于躲避或推开你此时感到的任何痛苦和不愉悦,不要急于把此刻难受的感觉死死认定为不好的东西。痛苦是我们保护身心健康的哨兵和卫士,告诉我们有的地方出问题了,需要调整,需要关怀或改变。

当痛苦来临时,要感恩痛苦的提醒,这时,你可能会发现感恩的心态会使痛苦减轻。静下来,细细体味其中的感受,身体的、情绪的、思想的,收获其中的所有。

每段经历中的困惑和坎坷都是生命的提醒,痛苦是灵魂被困扰时发出的呐喊,困惑是智慧的开始,都让我们更加贴近真实的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疲倦不堪,实际上是因为我们与疲倦对抗,所以才感到有点儿撑不下去了;我们痛苦,是因为我们对抗痛苦,所以愈加痛苦。对抗,就会持续。而接纳和关怀,才能安心,抵达平静。

当我们能够不再任由头脑批判、控制、挑剔,试着学习接纳每个时刻的不如意和不完美时,痛苦就会悄然减弱,甚至消失。


人生没有意外

记得在汶川救援时,一位父亲在地震中失去了8岁的儿子, 他满脸挂着泪水,说道:“每当我想起儿子让我陪他去钓鱼,而我拒绝了他,去打麻将的场景,我就有钻心的疼痛,我总以为来日方长,‘5·12’ 当天早上,他离家上学走的时候,我还凶他,让他好好学习,没想到竟是永诀。”

还有一位母亲,女儿在读高三的时候,因患癌症病逝。她一向以做严母自傲,认为女孩子要学会独立自主,让女儿学琴、棋、书、画,让女儿业余时间补数、理、化,让女儿把全部精力和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不准和同学玩耍,不准看课外书,也不准玩手机、打游戏,甚至看电影的时间都很少,总之,要女儿出人头地,功课名列前茅。女儿按照妈妈的标准是非常优秀,琴、棋、书、画样样都会,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只是郁郁寡欢,不太与人来往,回家话也很少,当然也没时间说话,当她因体力不佳学习跟不上的时候,去医院检查是患了癌症,不久便离开了人世。我听着这位母亲悲痛欲绝地呼喊:“我的女儿,妈妈恨自己,没有让你有过快乐的童年,也没有快乐的青春,妈妈只想让你学习好,成名成家;现在,你人都没有了,是妈妈害死你的,妈妈对不起你啊,可对不起你有什么用呢?如果你给妈妈一次机会,我什么都不要求你,只求每天能看到你。”

不是所有的再见,都意味着再次相见,有的再见,就是永诀。有多少未尽的情、未了的意、未说的话、未做的事、未来得及的道歉、未告白的爱、未言的感恩和祝愿,一起涌上心头,让人痛苦难耐,不知如何化解。

失去是人生的痛苦之一,最大的失去是失去亲人和爱人。我们每天与亲人在一起时,常觉得来日方长,没觉得需要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因为习惯了彼此,也就不以为意;因为会有矛盾,还可能互相伤害。可是,生命无常,我们真的需要在意外发生后、亲人离开时,才想起我们本该好好对待亲人和爱人吗?

人生的意外其实是常态

人生其实没有意外,意外也是常态。在充满变化和意外的世界里,不是每个人每天出门都能够安全回家;也不是每个人今晚睡下,明天仍然能够活着起来。人间唯有生死是大事,其他真的都是小事。

在岁月的流淌中,我们终究会发现,其实人生最宝贵、最让人心底充满温暖幸福的不是功名利禄,不是多么光鲜靓丽,而是晚上回家,躺在床上,身边有一位相伴多年仍不改初心的人——Ta从心底希望你好,希望你健康,希望你不要太劳累,你病与不病,怨与不怨,Ta将身心的温度都给予你,这才是生命真正的旋律和归宿。

这个世界上也许有很多不公平,但有一样东西上天对谁都绝对公平,那就是时间。如果不珍惜每一寸光阴,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人生或将充满遗憾,或将悔恨难当。到头来,生命也许就像一缕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我们真实拥有的只有当下这一刻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说,他17岁时读到一句话:“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话,那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从那时开始, 33 年来,他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

当答案连续多天是“No”的时候,他知道自己需要改变某些事情了。“记住你即将死去”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箴言,所有的荣誉、骄傲,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这些在死亡面前都会通通消失。你已经赤身裸体了,没有理由不去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现在,无论你是妻子还是丈夫,无论你是孩子还是父母,停下来,是的,就在此刻。

当孩子说:“妈妈,你陪我玩儿。”请别再说:“宝贝,等我做完手头的事情再陪你。”记得蹲下来给Ta一个吻,然后和Ta一起玩儿。

当妈妈打来电话问你几点回家,请别再不耐烦地说:“别催了,别催了,忙着呢!”而是轻柔地说:“妈妈,我很快就回来。”让她少一些牵挂。

当爱人要和你亲昵时,别再想着你的微信、邮件还有那些狗屁账单,和Ta温情地相拥相吻吧,带着爱去含情脉脉地凝望Ta的双眼……

人生很长,也很短。所有的事情都在这一刻发生,这一刻组成了生命的全部。有人却用这一刻来后悔过去,用这一刻担心未来,用这一刻与人比较,总以为还有很多的未来,很多数不尽的时日,所以很少用心体验和珍惜这一刻。有时,一转眼、一转身,便是我们今生缘分的全部。实际上,今生,我们永远真实拥有的只有这一刻。

请在有生之年,请在这一刻,爱自己,爱你的Ta。

现在,深呼吸,静下心来,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这辈子的最后一天,我要做些什么?”


一切都可以放下,只要用合适的方法

每个人都有一些难以忘怀的经历,都曾经遇到过一些人,碰到过一些事,听到过一些话,看到过一些场景,有的甚至已经记不住细节,但那时的感受和情绪还一直萦绕在心间。比如亲人离世、恋人分手、遭人误解、经历不幸等等,让我们常常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每每想起心中都难以释怀。

许多人以为,时间可以疗愈一切伤痛。实际上,时间可以疗愈一些伤痛,但时间不能疗愈所有的伤痛。如果一件事情发生后超过一年,你想起来还会感到难过、害怕、恐惧或者愤怒,还会对你今天的生活产生影响,这件事就是心理的“创伤”,就不是时间所能疗愈的了。

真正的疗愈是当你看到类似场景时,或当回忆往事时,心中不再有伤痛,能平静地观赏曾经的经历。

对于所有使我们伤痛的事情,人的本能反应就是逃避,不去想它,把它埋藏在记忆深处,希望时间把它带走,以为时间可以让伤痛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其实是个误区。如果伤痛不是很深,时间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忘记过去;可是如果伤得太深,就会跟随我们很久很久,无法自愈。

这和身体遭受的伤害一样——如果只是手上被划伤,过几天它自然会愈合;可是如果伤得很深,愈合的时间就会变长;即便愈合了,也会留下很深的疤痕,甚至畸形,正常功能受损。

心灵受伤害也是如此,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随时光远去。到底哪些可以自行疗愈,哪些不行?通常以一年为界,如果超过一年我们还不能够自行梳理的,就需要寻求专业的梳理,这种梳理叫作“放下过去”。

一切都可以放下,只要用合适的方法。

面对,才会让噩梦消散

举个例子,有一名外企的女主管,人长得漂亮而且非常能干,她曾有一个中等身材、有些秃顶的丈夫。在婚姻生活中,丈夫对她经常实施家暴,于是两人离了婚。分手后这名女士一看到像她前夫那种体形的男人,就会身不由己地害怕,浑身发麻、颤抖,无法控制。而中等身材、秃顶的中年男性到处都有啊,可以想象前夫对她生活影响的严重程度。

因为前夫施暴曾发生在某个城市,后来她就不敢再回到那个城市了。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们的身体有一套自动记录危险信息的报警装置,会记录一切让我们感到不愉快或危险的人、事和场景,并且会把事件发生时相关的形状、颜色、味道、气味,环境中的一切,都记录下来作为不安全信号,每每遇到相关信号,身体就会自动反应,提醒我们远离和逃离危险。身体本能的趋利避害,可帮我们避免再受伤害。

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中等身材、秃顶的男人都会对她造成伤害,她心里也知道,道理也懂,但就是无法控制和面对这种场景。相信读者朋友中也有很多人,道理都知道,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因为许多人不明白,其实控制人的行为最强大的东西,第一是本能,第二是情绪和欲望,第三才是道理。这个驱动我们行为的顺序,对了解自己、理解别人都很重要。

那个害怕中等身材、秃顶男性的女士,我们陪她到商场里去逛,不一会儿就看到一个外形类似的男性,她紧紧攥着我的手,浑身发抖,手脚冰凉,脸色变白,马上想转身就跑,我让她站在那儿,把关注点放在身体上,慢慢地呼吸,一边呼吸一边接着看那个男人,那个人在买东西,没有看她,也没有回头,更重要的是没有攻击她。她的身体慢慢停止了抖动,心慢慢平静下来,她预设的危险并没有发生,这个过程我们叫“现实暴露”。

在这个过程中,她的身体重新记录了信号,不是所有中等身材、秃顶的男人都是危险的。从此以后,她就不再惧怕这一类男人,生活自由和轻松很多。

如果你有类似的困惑和苦衷,用0~10衡量你难受的程度,难受程度在5~7的话,你可以尝试自己去面对,如果不确定,可以找专业人士来帮助你。

灾难所带来的伤痛,惟有面对才能放下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的时候,很多师生因为校舍的水泥墙塌陷而被埋。一些幸存者在地震过后开始害怕和恐惧水泥砖瓦的空间结构。其实这些空间结构在正常生活中是不危险的,但是因为和创伤事件连在一起,使得他们看到所有水泥结构的建筑,都会不由自主地恐惧回避,有很多人因此不能走进学校、办公楼、甚至餐馆,心里创伤使他们不能正常生活。

对于环境和具体物体的恐惧,“现实暴露”疗法非常有效。我和我的团队在汶川处理了大量地震创伤的案件,经过梳理的师生都能重返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这也让我感到无比欣慰。

还有更多的伤痛来自于,谁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你久久不能忘怀,不能原谅。绝大多数来自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伤痛,都是因为没有看到事情的全相,偏听偏信,只从自己的角度理解,没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放下过去的最好方法,就是面对过去发生的事件,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当时他(她)在什么场景、什么背景、什么时刻和什么状态下这么做。当你真正理解那个人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一般都会放下。在我这么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只要愿意面对,看事情的全相,从对方的角度考虑,基本上没有放不下的隔阂。

很多人,不是选择面对,而是回避,把这个事件当作彼此关系的一个壁障,特别是在恋人之间、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和母子之间,无论对方做了多少件好事,但只要有一件对自己伤害特别大的事情,这件事情就会替代和掩盖过往的一切好事。

一件坏事可以把一千件好事抹掉,使双方深陷痛苦,让自己多少美好的回忆化为尘埃。就好比我们携手旅行,走过无数青山绿水,路过无数如诗如画的地方,而回忆时只记得路上的一坨狗屎。

这其实不怪你,本能使然。但我们需要知道:动物靠本能生存,而人还需要对本能以外的能力的认识和了解,然后把握它。

重要的是,不因为自己害怕而逃避或抗拒。对我们有恶劣影响的创伤性事件就像身体上的脓疮,你可以不管,但是一碰就会疼,并且将伴随一生;而如果切除,虽然会痛,却是暂时的,而且可以一劳永逸,以后虽然会结疤,但不会再疼了。

我曾在美国最大的心理健康中心为来自32个国家的移民和难民治疗创伤,做过大量的“放下过去”的治疗;包括在汶川抗震救灾的三年,也帮助了很多失去父母、失去孩子、失去爱人的人。通过这么多的案例证明了——没有放不下的过去。

放不下过去,会像带着一个一直流着脓血的伤口生活,会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真心希望每一个人都不要背负着创伤生活,不要让一个个创伤性事件像乌云一样笼罩自己的一生。


所有的不满后面,都有一个你认为的应该

所有不满的后面,都有一个你认为的应该。“应该”是痛苦之源。没有人会完全按照你的标准行动。

有一种深渊叫“应该”。如果仅仅因为对方是你的父母、孩子、姐妹兄弟、叔舅姨姑、朋友、爱人,你就认为他们应该为你做什么,就必须对你负责任,因为他们没有满足你的期望,就得背负理所当然的谴责,也就是所有和你有关系的人,就自然而然地欠了你一生还不清也说不清的债务一样。

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对方是谁,得到过帮助就应该学会感恩戴德,没得到帮助,理所应当自己担当,没有人欠你。

当现实和你的预期不同时,先别急着抱怨,而是怀着好奇,问为什么?然后再去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不会经常跟自己过不去,跟别人过不去了。

如果在一段关系中,感到疲惫不堪,这关系一定有了问题。而且问题是:你用了太多的时间对抗、逃避、纠结;你想了太多的应该、不应该、公平、不公平、谁对谁错;你用了太多的精力想让对方按你的标准和方式说话、做事。但事实上,每个人骨子里都希望随心所欲,所以人与人之间会有矛盾,而健康的关系是在自律和任性之间找到平衡。

没有人喜欢被说教,没有人喜欢被控制

没有人喜欢被说教,没有人喜欢被控制。因为当我们想要改变对方时,无论出发点多么好,道理多么正确,其实都传递出了一种气息:我不喜欢你现在的样子,你应该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而当我们放下所有的要求、控制、评价,只是单纯观察对方当下的样子,关注他当下的感受,并愿意和这个真实的人在一起,这样才是真正的陪伴。可我们经常的做法是,只要自己认为好的,就要强迫别人按自己的意愿去做;或是违背他人的意愿,以爱之名做伤害Ta的事。例如,在北京5月份的天气里,妈妈觉得天冷,就让孩子穿羽绒服,但是孩子不想穿,妈妈坚持要他穿,孩子去学校后,同学问:“这么热的天,你竟然穿羽绒服?”孩子回答道:“有一种冷叫作‘你妈觉得你冷’。”生活中还有一种饿叫作“你妈觉得你饿”,以此类推,还有“你爸觉得……老婆觉得……爷爷奶奶觉得……”

殊不知,最深厚的爱是尊重对方的意愿。最大的伤害是违背对方的意愿。

人,其实真正听的道理是自己的道理。在任何关系中,我们永远应该要求的是自己,而不是他人。对于他人,我们可以邀请、请求,但最有效的还是通过要求自己、改变自己从而去影响他人。如果一味地对他人提出要求,那就只会出现一个结果:你会常常失望和痛苦。


每个坏情绪后面都藏着爱的呼喊

每一个愤怒、悲伤、恐惧的情绪后面,都是感到缺乏安全,没有得到肯定、认可、理解和关爱的呼喊;每一个当下的行为和状态,都是过去的延长或冰山一角。

有很多能干又漂亮的职业女性,她们在职场上是常胜将军,在家里也常是女王,总希望老公、孩子、婆婆都要听从自己的指挥,有的甚至为老公做好了生活进步、事业提升的具体计划,达成时间期限。结果是:老公不愿意回家,孩子不愿意亲近妈妈——因为被管制又无处藏身。和婆婆自然是硝烟四起,落得为妻不贤,为母不慈,为媳不孝。所以心里非常憋屈,说起来义愤难平,眼泪汪汪,心中充满迷茫:该做的我都做了,不该做的我也做了,只不过是脸拉得长点儿,说话难听些,可我的心是好的,我不都是为他们好,为这个家好吗?怎么他们就那么不知好歹?不能看到我的一番苦心?!

因为你觉得自己的好心没人看到,还被人误解,吃力不讨好,当然会感到委屈,因为,所有人的行为处事,经常都达不到你的标准,你自然会经常烦恼。

在这种环境的循环往复中,你会看什么都越来越不顺眼,无名之火频频升起。

究竟是什么引爆了你的情绪

经常引爆我们情绪的有三个引爆点:(1)认可与被认可; (2)控制与被控制;(3)赢和输。把控情绪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情绪,你在什么情况下喜,什么情况下怒,什么情况下焦虑,又在什么情况下压抑难过?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练习来看看你的情绪引爆点到底是什么。

练习

请拿出一张纸来,回想十件让你生气愤怒、悲伤难过、恐惧害怕的事情,然后写下来。那是一个什么季节,在什么地方,什么场景,对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你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在这些具体场景中,是什么让你愤怒、悲伤、恐惧?看看经常引爆自己情绪的原因是什么?

有的人是当感到自己被控制或失控的时候,有的人是当感到不被认可的时候, 有的人是当感到不能胜过别人的时候……每一个当下的情绪,都是过去的延长或冰山一角。人会被情绪牵动,从而冲动、无所顾忌,所以有“一失足成千古恨”之说。把握了情绪,就把握了自己命运的走向。

当情绪来袭时,该怎么办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情绪不是后知后觉,而是学会当知当觉,就不会在情绪中伤害自己,伤害他人,使得自己没有回头的可能。

当情绪来袭时,可以做以下的尝试。

Step 1

停下。停止与人与己的对抗行为。离开产生情绪的现场,如果当时的状况不允许离开现场的话,那么选择闭上眼睛或眼睛盯住其他的物体上,使思想回到自己本身。

Step 2

呼吸。找在一个安静的地方深呼吸,特别是呼气的时间长一些,做十次深呼吸后,看看自己的情绪是否有所平息,如果仍然激动,就继续呼吸,直到自己平静下来。这里用呼吸法平复情绪。

Step 3

观察。我们所有的情绪,都是由身体承载的。不同的人感受不同。有的人是头部,有的人是喉咙,有的人是胸部,有的人是心脏,有的人是胃部。所以,当有情绪时,感受一下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最不舒服。

Step 4

安抚。把手放在身体不舒服的地方,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个地方,把温暖的呼吸带到你身体不舒服的地方,随着每一次的吸气,带入温暖;随着每一次的呼气,呼出身体的不适,直到身体慢慢变软,不舒服越来越少。

Step 5

与情绪对话。尝试和自己的情绪对话。看看究竟为什么有这样的情绪?不与自己不舒服的情绪对抗,也不逃避,接纳它的存在。一般来说,我们的情绪和外面的人、事、物没太大的关系,只是自己的旧伤被触发了而已。

Step 6

应对。当情绪平定之后,闭上眼睛,想象一位你相信的智者就在眼前,与他对话,问问这件事,你如何应对是智慧的选择。你会得到答案,来自智者的答案,一定是利人利己的方法。

每个愤怒、悲伤、恐惧的情绪后面,都是对爱的呼喊。

所以,亲爱的,不管你因为什么心绪不宁,一定要记得,不要用发泄和攻击他人的方式表达,大多数的情绪与没有感到被爱、被尊重、被认可有关,攻击和发泄会使你得到爱、尊重和认可的机会越来越少,周围的人也会越来越少,最后,只剩孤独的自己。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能够不带情绪地表达需求和愿望。当需求和愿望没有被满足时,不抱怨、不攻击、不逃避,用利人利己的方法面对和满足自己的需求。 MFbIm3m2fu+5KaIGDJVfglrkTImRFlWgzmEwbS/Rd3yCC14aim+OufArBQBcW+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