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论语》导读

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和儒家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都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在朝鲜、日本、越南等周边地区形成了“儒家文化圈”,并远及欧洲。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粮仓)与乘田(管理牲畜)。他虽然生活贫苦,但好学上进善于取法他人,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以毕生精力致力于三件大事:传道授业、游说列国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

由于他知识渊博,开始授徒讲学,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据说孔子有弟子三千,精通六艺的弟子有七十二人。孔子所传的“道”是远古和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等先王遗留下来的典章制度、仁德礼制。孔子所授的“业”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艺和忠孝信义、内省修己等思想修养的内容和方法。

孔子一生采取积极入世的态度,以“克己复礼”为己任,或直接参政,或四处游说,以求“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挽救“礼崩乐坏”的世事。在三十二至六十八岁期间,他曾三度离开鲁国,周游齐、卫、曹、宋、郑、陈、蔡等地。但孔子的主张终因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大相径庭,而使其政治抱负难于施展。

直至近七十岁时,孔子返回鲁国,致力于教育和古代文献的整理。孔子的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影响巨大,自汉代推行“独尊儒术”政策以后,历代都尊奉孔子为“圣人”,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也称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全书共分 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篇名为后人所起,各篇篇名为首章中的头两个字。每篇上下章内容没有必然联系,有的采用问答交谈的形式,有的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

《论语》全文共 27000余字,简明扼要,而内涵丰富。在治学、为政、修身养性、交友、为人处世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见解。

本书遴选了《论语》中 120名句,每句原文后有个别难解字中文注释、中英文参考释义,便于海内外读者研读;并附全文以及生僻字、通假字、古今字、多音字注音,以方便广大读者通篇诵读。 1OMvNXJVlON0893DHYYq4Xus6LSAA/bpQxZKqTFJbVE5cI74WKWSejKKfY5u0og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