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人,就是平凡之人。他们没有超人的力量,没有卓越的智慧,没有强者的才干,没有勇者的胆略,没有仁者的贤良。显而易见,在社会进步的历史车轮中,庸人是无足轻重的,只需在有能力、有才干、有智慧的人们的领导和教导下,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就行,不需要智慧的双眼明辨方向,不需要惊人的力量改造世界,也不需要思考。不用担心明天有没有面包吃、有没有工作干,只需听从吩咐,其余,就大可以放心睡个安稳觉了。
庸人虽属平庸之辈,但并不是俗不可耐。一个庸人,本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无奈,庸人不知自己的幸福所在,因此并不知对那些给自己“幸福生活”的人感恩,闲下了,又没有睡着,开始有点烦恼:一天又一天,重复又重复,真没意思。如何才能有点意思?就这样琢磨着睡着了。第二天,和往常一样,第三天、第四天,也都无忧无虑地过去了,渐渐地,他几乎忘了自己的这个想法。
可不久,庸人又有点烦恼,他又想到日复一日地重复的无趣,于是又想到了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样几次后,庸人烦闷异常,不知该不该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一切烦恼都由自己产生,实在是“庸人自扰”。但最后,庸人终于决定自己到外面看一看,改变一下。
庸人出发了,当然,他没有同其他人商量。于是,他看到山,看到河,看到阳光,看到希望,也看到幸福。庸人庆幸自己的烦恼,如果没有烦恼,他现在还在那里日复一日地重复。他决定不回去了,留在这里。
还有传说中杞国那个人,好好地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他却偏偏要想到“天”的问题:天会不会有一天掉下来砸着我呢?并为此大伤脑筋。“天”在人们头顶上,一年又一年,从没有掉下来过,也从没有掉下来的迹象,为“天”发愁,实在是“庸人自扰”!
假如世上真没有“庸人自扰”,那么直到现在,人肯定还是在丛林之中,裹着兽皮,嚼着生肉,住在岩洞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呢。因为作为无所不能的造物主,创造了亚当和夏娃后,压根就没有想着让他们有“智慧”,那可怜的“智慧果”不就是他们受到罪恶的蛇的诱惑,产生“想吃它”的烦恼,并被折磨得难以忍耐后,才弃上帝的忠告于不顾,最终“偷吃禁果”吗?
若真没有“杞人忧天”,人类直到现在还可以为所欲为,而不用被“地球也是有生命的,也是会从宇宙中消失的”这样的问题苦恼,就不用受“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事情的影响,随心所欲,岂不自在?
芸芸众生的我们,也常常自寻烦恼,好生无趣。比如,明明有馒头吃,却仍要烦恼:面包是什么滋味,要能尝尝就好了。住在遮风挡雨的木屋,看着屋外的雨点落地该是多么惬意,却自寻烦恼:有朝一日,能住进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多好。烦恼无处不在,欲望无止境。有了车子,为房子而“烦”,有了房子,为别墅而“烦”,为名誉而“烦”,为地位而“烦”;有了老婆,为没有情人而烦恼;有了工资,为没有外快而辗转反侧,钱少的人为挣钱而烦,钱多的人为钱更多而愁……
可见,自寻烦恼实在是人的“劣根性”,就像荒野的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虽然没人喜欢烦恼,但也没有人能摆脱烦恼。不过,有烦恼,也未见得就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烦恼,我们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于是我们全力以赴,考学、考资格证,起早贪黑地奔波赚钱,信心百倍地美容。没有这些,我们怎能获得成功与别人的尊重,怎能过得舒适而安逸,怎能延长自身的美丽与光彩?
因为烦恼,我们决心改造世界,于是人类有了船、桥用以过河;有了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用以行走;有了衣物、火炉、煤炉、暖气用以御寒;有了木屋、竹楼、瓦房、高楼大厦;有了电视、电脑、洗衣机、冰箱、音响、随身听。所有这些舒适与快乐,都起源于人自己敢于突破原有的一成不变的生活,善于给自己找烦恼。
可见,“庸人”还是有点烦恼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