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你的表情背叛了你

中国人过去讲究“相面”,即从一个人的面相来判断吉凶祸福,判断一个人是有福之人还是薄命之人。这虽然被视为迷信,但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某种主观读心术的色彩。毕竟,一个面露凶光、凶神恶煞的人,和一个面带忠厚、神态平和的人相比,所传达的人生信息就不一样,也预示着未来两个人有着不同的命运走向。

相术作为古代命理术的一个流派,有着悠久的历史。《大戴礼记·少闲》中记载:“昔尧取人以状,舜取人以色,禹取人以言,汤取人以声,文王取人以度。”可见,以一个人的声、容、形、貌作为遴选人才的标准之一,在上古时代就已经得到高度重视。

据《左传》记载,鲁文公元年,春日,鲁国上下正在为前不久去世的僖公举行葬礼,叔服作为周王室的内史,被派往鲁国参加国葬。公孙敖是当时鲁国的重臣,他听说叔服非常擅长给人相面,很想见识见识,便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难和谷带到叔服面前,请他看看。

叔服看过之后,对公孙敖说:“您的两个儿子都是保家之子,谷的下巴饱满方广,会供养您,也会料理您的身后事。而且,谷的子孙还会在鲁国成为名臣。”这些话日后都应验了。谷的儿子茂,成为鲁国有名的贤大夫——孟献子。

从这则记载中可以看出,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以人的面相来作为判断其人品未来、发展甚至子孙后代福运的尺度。

每个人都有特定的表情,表情是一个人内心的真实反映。人类有一种本能,就是能从对方的表情中窥探出他(她)的真实意思,而不仅仅依靠语言的表达来判定对方的真实想法。当然,想全面系统地了解人类微表情里隐藏的秘密还需要人们掌握特定的方法。

表情能表达一个人的情感,也可以揭开一个人的伪装。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很会掩饰自己、被外界誉为白璧无瑕的人,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狡诈的表情,让别人看到他(她)的另一面,认识到他(她)是一个立体的人,而不是一个刻板的塑像,其塑造出来的个人形象只是隐藏在外表之下的一种假象而已。这会让人感到一种迷失,一种信仰的覆灭。

面对表情,几乎所有人都无法逃避它的揭露和“背叛”。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表情会如实地告诉大家。所有人都会通过你的表情窥探出你真实的为人,但是许多人宁愿尽力掩饰,也不愿让表情出卖自己。可这是难以达到的,因为每个人都无法抗拒表情的力量。

美国联邦调查局前探员乔·纳瓦罗,是一位优秀的非语言行为专家,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他8岁时从古巴到美国,因为不会讲美语,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他人肢体语言的破解上。他说,在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很热衷观察人们的行为举止。他并不是抱着什么目的,也不是为了搜集特定的信息,而是天生就喜爱从看到的东西中去感知背后隐藏的意义。

他注意到,那些喜欢他的小孩会迅速朝着他的方向移动双脚,以表示对他的欢迎。他认为,成年人和儿童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生活环境的变化,让他不得不注意周围人的笑容是真诚的还是虚假的。通过对“察言观色”破案绝技的应用,他日后被誉为“神探”。

他在回忆第一次破案的细节时说,他们来到一个女人家里,调查她枪击警察的儿子藏匿在何处。这位女士说,她不知道她儿子在哪里,也没有见到她儿子。纳瓦罗和同事便询问她是否知道儿子可能藏匿的地点。她摇摇头。可是,当被问到她儿子是否就藏在家里的时候,她用手碰了碰脖子的正面。纳瓦罗知道,这个动作表明,她受到了该问题的威胁或攻击。

事实上,她儿子的确就藏匿在家里——在大衣柜里。可见,帮助纳瓦罗侦破这起案件的,并不是那位女士所说的话,而是她下意识的表情和动作。

人类会通过自己的表情泄露给对方一些其他的信息——同自己伪装的表情无关的信息。你可以说,这是个秘密。可惜,这秘密已经被你自己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别人。这些稍纵即逝的表情,会在你想表达欢乐的情绪时,无意间透露出一些信息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厌恶,至少是情绪不佳。

比如,你跟一个同事聊天,他本来是想让你们之间的闲聊愉快地进行下去,但他是个爱冲动、脾气不很好的人,他做出笑的表情,可是突然下意识地皱皱眉。这很可能表明你们之间的谈话并没有给他带来丝毫他所表现出的那种快乐。也许,他对该话题根本不感兴趣,或者几乎没有听明白你在说什么。这时候,你的心里应该产生一种感觉:谈话似乎该结束了。

不但普通人可以从对方微妙的表情变化上感知他人的情绪,对于FBI办案人员来说,微表情更是他们侦破重大疑难案件的利器。

一次,纳瓦罗接手了一起大型间谍案,并需要调查跟此案有关的人员名单。他在审讯一个嫌疑犯时,发现此人并不抗拒。原来,此人对组织很忠心,不想牵连同伙,想以牺牲自己为代价而保全他们。

纳瓦罗不慌不忙地掏出32张卡片,嫌疑犯看到这些卡片上写有跟他一起工作过的人的名字。纳瓦罗要求嫌疑犯一一例举实情,当然,他知道嫌疑犯是不会说实话的,所以并没有十分在意嫌疑犯说些什么。

后来,当嫌疑犯看到其中两个人的名字时,有一个微妙的表情变化引起了纳瓦罗的注意:眼睛突然睁大,瞳孔迅速收缩,随后眼睛轻轻眯了一下。纳瓦罗知道,嫌疑犯不想看到这两个名字。这是唯一的线索,可是已经足够了。就这样,另外两个同案犯被绳之以法。纳瓦罗称,那个间谍最终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破案的。

对人类微妙表情变化的研究和探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人心,识得庐山真面目。人类不仅可以使用语言沟通,更能用神态、举止、动作等传递信息、表达情感、透露情绪上的微妙变化。

在美国,政治选举、司法系统、国家安全和临床医学,都离不开对表情的研究和依赖。表情,可以被称为破解人类情绪的密码,洞悉人内心深处隐情的工具。

2.情绪可以完全掩饰吗

直觉或潜意识,可以通过表情透露出来。所以,表情可以体现人们真实的动机和感受。当某个人高兴的表情里面不含有任何微妙的成分时,就可以判断此人的确很高兴。但如果这种表情里含有一丝奸笑或窃喜的因素,也会立刻被别人察觉,让人产生不信任感。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就是这样产生的,因为你从一个人的表情里察觉到了他(她)的真实目的,那么你心里就会有个声音:他(她)并不可靠,只是想利用我而已。我不能上他的当,成为他廉价的工具甚至牺牲品。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的作品《别对我说谎》中的男主角的原型一样,人类有爱说谎的天性,但也喜欢揭穿别人的谎言。这是从古到今不曾间断的心理战争。人类能看穿54%的谎言,通过对心理应激反应的了解,可以更准确地识别谎言。

表情可以揭穿人的伪装。比如,在遇到一次大灾难,很多人的生命被带走的时刻,人们为了表达自己对不幸者的同情,都应该至少是一副严肃的表情。虽然别人的痛苦自己未必能感同身受,但同情心毕竟是一个人有爱心、有人性的表现。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人明知事实却仍然掩饰不住内心欢喜情绪的涌动,甚至出现了欢快的表情,那么可以断定,别人的痛苦对他而言很可能是一种抚慰剂,让他在对比中减轻了周围环境对其心理的压迫。他并不快乐,只能借助别人的痛苦,在对比之下才可以感受到一丝快乐的慰藉。

这种情形在现代人群中并不鲜见。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人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机会相对减少,工作上的紧迫感,人际交往中的睚眦必报,都会让人的心理产生不平衡,只能在幸灾乐祸中寻找心理宣泄的出口。

如今的网络“喷子”,有一大部分就属于这种情况。有些人认为“喷子”是在传播“负能量”,从他们的口中听不到任何褒扬或正面的声音,多是对某人某事的无限上纲上线。

其实,从表情中,大家何尝看不出每个人心声的真实流露?别人的内心正是自己内心的映射。因为大家同属人类,所以你感受到的,别人也已经感受到了。大家彼此心领神会,对于表情透露出的信息,早已了如指掌。

有人在讲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时,说到在公共汽车站点等车的人们,无一不是一副“纠结”的表情。诚然,这也许是人们的生活压力所致,但也体现出人们面对生活时的困惑和无奈。不知何时,人们发现身边虚伪的表情似乎多了起来,言不由衷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如何从对方微妙的表情变化上窥测出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就成了读心术爱好者热衷的话题。

有人对常见的表情做出注释,其中一点说明,当某人生硬地重复你问的问题时,很可能他在说谎。另外,也表达出他对你的不满和不在乎。更重要的是,人类似乎已经“进化了”。以前,经常会在国外电影里听到诸如“看着我的眼睛”之类的台词,为的是测定对方是否在撒谎。如果你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就说明你可能对其隐瞒了什么。正因为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有些人会故意注视对方的眼睛以表明自己没有说谎,或者观察对方是否相信自己。这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可信度而做出的表情。

通过表情,女人们也可以识别老公或男朋友是否在跟自己说谎。比如,当他揉鼻子的时候,可能说明他在说谎。因为说谎会使一个男人鼻子里的海绵体发痒。据统计,70%的男人要靠肢体语言来表达心中所想。男人们会认为他们微笑的次数越多,女人相信他们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他们时常会在说谎话时面带假笑。那么,如何发现假笑呢?

真实的微笑,一般只会持续2/3秒到4秒,如果微笑的时间超过6秒钟,也许就表明他在刻意掩饰什么。而且,假笑会使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呈两边不对称的形态。右撇子会挑高左面的嘴角,而习惯用左手的人,右嘴角则会不自觉地翘起来。

心理学上有一种看法,就是情绪应该在理智之上。因为情绪是在人类理智产生之前就有的,故而人们面临一切事物时的第一反应都是情绪性反应,其次才在理智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分析和归纳。所以,虽然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和人的正常生活都离不开理智的主导,但理智毕竟是后于情绪的。可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主导人的思想,影响人的行为。对不理智的人而言,情绪会左右他们,使他们做出不理智的举动,比如为不值得的事情而危及他人生命,等等。

只要人产生某种情绪,就一定会被某种表情反映出来。但人产生某种表情,却不一定完全是因为真实情绪。很多人比别人更善于伪装,也许是由于他们的个性优势,也许是后天磨炼的结果。而另一些人,则比较率真、直接,不善于掩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人们经常会发现,人的性格分很多种,有些人比较沉稳老练,喜怒不形于色,给人以理性和知性的印象;而另一些人则比较感情用事,说话时极易激动,并伴有激烈的手势和肢体动作,以及夸张的表情,而且表达方式较为风趣幽默。比如,新东方的合伙人之一徐小平,就曾被网友评价是“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当然,这是褒奖之词,意思是徐小平时刻保持一种兴奋的状态,可以为他事业的成功“推波助澜”。

由此可见,读心术不仅是心理学的分支,还是一种有趣的哲学。老子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想做一个明智的人,不但要懂得自己的心理,还要学会窥探他人的心理。可见,读心术并不是什么玄学,它只是告诉人们察言观色的方法。能窥探别人内心世界的人,通常都比较心细,善于“见事知长短,人面识高低”,也能给对方恰当的心理暗示,以便导出他想知道的“秘密”。

在《广辞林》里,读心术被描述为一种能通过对方肢体语言了解物品所藏地点的技术,是主观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读懂别人的内心世界,也许是很多人所向往的。人们渴望了解他人,与身边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避免误会,化解矛盾,与周围人文环境和谐相处。这些都离不开读心术,离不开对表情的细致观察。语言的内容并不一定具备真实性,但表情能帮助你了解一个人的真实内心世界。

3.假象背后的真实

个性平和的人的表情往往不易被察觉。他们不会大笑,谈话时常给人面无表情或表情平静的感觉。那是因为在他们说话的时候,他们的思维是由理性主导的。这类人总是给人以知性的印象。所谓知性,是一种介于理性和感性之间的状态。

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经常会表现出知性的神态,因为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在一个和谐、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的环境里工作,所接触的工作内容涉及大量的理论,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知性的气质和风度。对于知性的人,表情平和是他们的一大特点。

同知性之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演员。比如,有某些素养的演员,可以在几秒钟之内控制哪一只眼睛流出眼泪。而且,演员善于模仿各种表情,有时甚至还需要做出十分夸张的表情,来表现剧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比如,赵丹在拍摄电影《聂耳》的时候,有一场戏是聂耳到电影制片厂去应聘演员。导演让他笑,他立刻就做出开怀大笑的表情;导演又让他马上哭,他的表情旋即变为悲伤。这是做一个好演员的基本素质。

再比如,吴启华在《倚天屠龙记》这部电视剧中饰演张无忌一角。张无忌得知赵敏已经去世,来到赵敏的假坟前,吴启华就做出了一个十分夸张的悲伤表情,来表现“张无忌”对“赵敏”死去的无限哀痛。可以说,表情是演员的看家本领之一,也是人类宣泄情感的途径和晴雨表。

演员和歌手由于职业需要,有时要刻意隐瞒自己的恋情或婚姻。可是,娱乐圈里的一对高颜值情侣,尽管一再掩饰,还是逃不出微表情对天机的泄露。男主角在做一次访谈节目的时候,被主持人问道:如果你成为火星上的第一批人类探险者,你希望陪伴在你身边的是×××吗?意指绯闻中的女主角。听到女友的名字,男演员先是微微地愣了一下,然后开始咽口水,身体也出现了后仰的姿势。

据专家分析,咽口水明显表示紧张,因为此时肾上腺素和血压都会升高,口渴的症状就会出现,表现出一个人内心冲突很激烈,而身体向后仰的动作是放弃抵抗的表现。之后的情况也证明,男演员的确是遵循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选择了那个女演员。

表情无处不在,甚至无所不能。对表情细致入微的观察,可以帮助人们掌握读心术的要领。

很多人都以为,名人皆是心理素质比较好的人。首先,他们情商比较高,心理素质本身就很健康、阳光;其次,他们经历的事情多,见过无数大场面,这些都为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但是,名人的内心就没有波动吗?换句话说,我们如何从一个名人微妙的表情变化上来识别他的情绪?

其实,这是不难办到的。因为名人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也会紧张、气愤,甚至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发作。举个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作为世界知名的钢琴王子,曾在很多年前来过中国。在做一期电视节目的时候,他不小心把观众献给他的花束掉到了地上。但是他很有礼貌,没等主持人或其他工作人员帮他捡起来他已经自己先捡了起来,然后向台下走去。其实那一刻,他是有一丝尴尬的。

西方人经常会怀有一种民族优越感,可在中国的时候,理查德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和一群完全陌生、跟自己完全不同的人,他的紧张情绪已经从他不慎掉落花束上表现出来了。而从他随后略带尴尬的微笑表情中,也可以看出他其实很窘迫。因此,即使是阅历丰富的名人,在面对一个自己不熟悉的环境时,也会变得毫无把握,惊慌失措。只不过,人类掩盖自己情绪的本领会发挥一定的作用罢了。

2001年,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同世界第一男高音帕瓦罗蒂齐名的西班牙歌唱家多明戈到中国上海演出,就曾因为中国观众的含蓄内敛而内心紧张。在采访多明戈时,他的话语里表现出明显的紧张情绪,害怕中国观众不喜欢他、不接受他。再加上感冒等原因,他出现了少有的失声情况,不能不说这主要是紧张所致。

以上例子说明的是情绪会影响名人的行为和声音。那么,情绪会影响表情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马云是阿里巴巴的创始人,操一口流利的英语,令他的个人魅力瞬间大增。2011年,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当美国女记者现场采访马云时,相信第一次看到马云用英语接受采访的观众都会对其优秀的听力竖起大拇指。他听完女记者的问题后,常常不假思索,几乎不停顿就直接回复,显示出高超的语言天赋和流畅的思路,看不出丝毫紧张。可是,马云从来没有紧张过吗?

在达沃斯论坛上,当男主持对他提出第一个问题时,倾听这个问题的马云不自觉地紧抿了一下嘴唇。这就是一个微表情,表明那时的他有一点紧张。马云也不可能永远不紧张,他在倾听提问的时候也需要全神贯注,以免在老外面前出糗。而他的“微表情”就透露了这一点。

还有一个例子,说的是一位出色的女演员,在观众眼中,她有着超强的心理素质。在一次采访中,被记者问到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是她年少无知时口出狂言留下的把柄,她当时停顿了一下,眼睛不自然地瞟了记者一下,淡淡的笑容也消失了,瞬间变得严肃起来。这也是一个微表情。当然,毕竟这位女演员非常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从来不因激动而失控。所以,观众仅仅能察觉到她有短暂的停顿而已。

显而易见,即使是身经百战、沉稳老练的名人,也会在不经意间被表情出卖,人的表情是骗不了人的。人的情绪波动不可能不从表情上反映出来,但有些表情是人们故意做出来给别人看的。比如,如果一个人显出超过1秒钟的惊讶,就很有可能是假惊讶。不过,情绪不可能被完全掩饰,即使一个不到1岁的小孩子,也可能表现出极度愤怒的表情,即眉毛下压,上眼睑抬高,下眼睑紧绷,甚至做出因愤怒而呐喊的口型。人类的表情是与生俱来的,小孩子也许不知道什么是愤怒,可当他感到不高兴的时候,也会流露出愤怒的表情。

除了泄露每个人心里的“天机”,表情还可以使情绪被传染。当人们看到一张极度惊恐的脸时,就会感受到那双恐惧的眼睛里看到的一定是不同寻常的令人惊悚的事物,人们也会被那张惊恐的面容吓到,产生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仿佛自己也看到了那幅惊惧的画面。

而快乐和微笑具有“传染性”,早就成为了大家的共识。这就是为什么服务行业要求员工要“微笑服务”,要对顾客有礼貌,要使客人“宾至如归”,感到温暖和贴心的原因。通常,小生意人如果对顾客笑脸相迎,生意也会做得不错。如果每天板着一张脸迎接顾客,生意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另外,在一些省市级电视台,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都需要面带一丝微笑地主持节目。在一些跨国公司的年报里,每一幅员工的照片,上至CEO,下到最基层的普通员工,都必须面带笑容地拍照,以便把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企业形象传递给年报的使用者。这一切,都是假象背后的“真实”。

4.多听听“弦外之音”

听得懂弦外之音,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佳句,也渗透着“弦外之音”的味道。当然,听懂弦外之音,知道对方话里有话,需要有丰富的阅历和一定的智慧。

“弦外之音”是中国独有的文化表现,体现了中国人的人情世故。美国文化人类学家Hall提出了“高低背景文化”的概念,即高语境和低语境。这一理论,深层次地反映了东西方思维方式、文化价值维度和行为特征的差异。

高语境文化社会的成员在传递信息和表达感情时喜欢用隐晦、间接、含蓄的方式进行,而低语境文化社会的成员则喜欢以直白、坦率的方式沟通交流。高语境文化以集体主义为主导,追求整体的和谐,尽力避免冲突和对立;而低语境文化则以个人主义为基础,喜欢采取正面冲突的方式解决问题。中国属于高语境文化社会,而美国则属于低语境文化的范畴。

弦外之音,即言外之意,是指在语言里间接流露,而不明确说出来的意思。这个词出自南北朝时宋朝范晔著的《狱中与诸甥侄书》,其中有语: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时,能听懂对方的弦外之音,是待人接物必要的技能之一。

在中国,很多时候崇尚“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赞许“点到为止”的中庸。在这样的文化和社会氛围中,很多时候人们说话的意思不是靠字面的一字一句清楚表达出来的,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讯息,需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和各自的悟性来体察。所以,如果听不出别人话里的“弦外之音”,彼此之间很可能会产生误会或隔膜,久而久之,容易影响双方的交流和情感的表达。这在恋人之间尤其如此。

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男人会为自己终于听得懂妻子的“弦外之音”而感慨,自己的确是成熟了。而且,这也会给家庭生活和爱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一个很好的平台和契机,会让两个人的感情更和谐、更深厚。可见,听得懂别人尤其是家人、朋友、领导、同事等利害相关者的“弦外之音”,是一个人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被誉为“百家宗师”“周师齐祖”的姜子牙,就曾演出过一幕“弦外之音”的好戏。他原本出身贫寒,半生潦倒,直到七十多岁也未曾建功立业。然而,他韬光养晦,具有接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的气度,深信自己可以“直挂云帆济沧海”。

商朝末年,纣王昏聩,民不聊生。姜子牙听说西岐姬昌广纳贤良、善待百姓,便不顾年老体弱,跋山涉水来到这片乐土。他停驻于此,并没有急匆匆地去面见姬昌,而是定居于渭水之北,每日在渭水之上垂钓。可是他一不用钓钩,二不用鱼饵,甚至连钓竿都不垂到水里,口中还念念有词:姜尚钓鱼,愿者上钩。

当一个樵夫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时,他说,曲中取鱼非大丈夫所为,他是宁愿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其实,他要钓的根本不是鱼,而是西伯侯姬昌。试想,如果姬昌也像那个渔夫一样不理解,甚至瞧不起姜子牙的钓鱼法,又轻视他年已老迈,怀疑他“尚能饭否”,还会有以后的姜子牙辅佐姬发灭商汤、兴周武的旷世传奇吗?

可见,“听得懂”弦外之音,不仅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交流,说不定还能帮助人们实现理想、完成宏图大志。

对于能否听懂别人的弦外之音,也许很多年轻人没有自信。而当他们问别人怎么办时,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要过分在乎别人、要做真实的自己,或者是劝其需要经验的积累,一时是学不来的。

这些话有一定的道理,证明想听懂别人的话,跟想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一样,都有一个逐渐积累经验、自我磨炼的过程。这是说和听的艺术,是口才和智慧的积累,是人际交往知识的汇聚和总结。

美国语言学家保尔·兰金等认为,在人的日常交往中,听的时间占去了大约45%,说话占30%,阅读占16%,而写只占9%。这说明,每个人都要花将近一半的时间去倾听。听别人说话,不仅是人类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大家交流心得、增进情感和友谊的有效途径。倾听的时候,不仅耳朵要派上用场,听话人还要全身心地理解并领悟说话人的语境,再加上对说话人表情、动作、手势等的悉心揣摩,才能深切领会对方的弦外之意。

从前,中国的皇帝接见一个来自小国的使者。使者捧着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前来进贡。皇帝十分高兴,但使者却给他出了一道难题:这三个金人哪个最贵重?皇帝无法分辨,就叫来珠宝工匠看做工、称重量。仔细检查后,珠宝匠发现三个金人一模一样,分辨不出哪个更贵重。

皇帝不想被小国使者轻视,为了显示泱泱大国的风范,他召集群臣商议。有一位已经准备告老还乡的大臣一拍胸脯,说自己有办法。只见老大臣拿出三根稻草,第一根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稻草从另一只耳朵里出来了;他又把第二根稻草插入第二个金人的耳朵里,从嘴里出来了;而第三根稻草,却没有从耳朵或嘴巴里出来,而是直接掉进肚子里不见了。于是老大臣说:第三个金人最贵重!使者哑口无言,因为老大臣猜对了。

故事的道理很简单:最能说的人,不一定是最有价值的人;对别人的话左耳进、右耳出,不善于倾听别人想法的人,也一样价值很低。因此,只有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

老天既然给了人类两只耳朵和一张嘴巴,人们就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多听少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善于倾听,有助于把握要领,在掌控局面时也将显得更为游刃有余。所谓贵人语话迟,就是如此。

不仅如此,若不善于倾听或从来都听不出言外之意,就可能漏听、误听,甚至会为此付出意想不到的惨痛代价。

5.找出对方的破绽

破绽,是说话或事情的漏洞。人们总是期望通过找出对手的破绽而出奇制胜,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比如,游戏玩家们经常互相切磋,想方设法要找出网页游戏的漏洞。如果你准备参加一场辩论,也会急切地想知道如何才能在对手说话的逻辑中找出缺点和漏洞,来反驳他并维护自己的观点。这首先要求一个人不能冲动,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冲上去跟对方打一架,如此才能理智地反驳对手。

通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言谈举止来找出对方的破绽、洞悉对方的内心,是很多人想要掌握的技巧。心理现象跟物理现象毕竟不同,因为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没有重量、味道或高矮胖瘦之别,也没有具体的形态。所以,人的内心是很难了解的。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女人心,海底针”,都是在用通俗的语言阐述这一认识。

但是,人又离不开心理活动的存在。无论我们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心理活动和现象时时刻刻都伴随在我们左右。因此,心理学家相信,通过科学方法的检验,心理最终可以为人类所认识。

人类的心理问题,既可以显示于外,也可以隐藏于内。虽然它无形无相、无声无息,却可以通过人的表情和行为表现出来。比如,人在努力想事情的时候会紧皱眉头,无计可施的时候往往会抓耳挠腮,遇到生气的事情时常常会跺脚、大喊大叫以发泄情绪。行为虽然不是心理本身,却可以通过形象的方式显现于外。

故此,对表情和行为的探察,可以帮助人们间接地了解人、认识人的心理活动。

人类的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其中,植物性神经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有帮助人们应付紧急突发事件的作用。如果一个人正在搏斗、挣扎,或者他的内心正经受着愤怒和恐惧的侵袭,交感神经就会立即反应,令心跳加速,使更多的血糖从肝脏内被释放出来,以供肌肉使用;消化系统的功能也会暂时停止或减弱,从而使全身肌肉运动起来,保护身体安全,应付危机。

这一点,可以被用来侦破刑事案件。

1999年,一名被称为“千年轰炸者”的恐怖分子的信息被美国有关部门截获。但实际上,这次截获是意外的,而且是在恐怖分子还没有到达美国本土之前。在入境检查时,美国特工发现一个人汗流浃背、神色慌张。经验丰富的特工敏锐地察觉到,这个叫阿默德的人是由于一种深切的恐惧心理驱使,才会显得如此与众不同。

他有什么猫腻儿吗?特工命令他下车接受询问。就在这一刻,阿默德突然做出想要逃跑的姿态。尽管是下意识的,但已经说明了一切。他很快被拘捕,而且特工从他的车子里查到了定时装置和炸弹。铁证如山,阿默德不得不认罪伏法。

无独有偶。福州市公安局盗窃犯罪侦查中队的中队长李鑫,也是一个能利用罪犯微妙的表情变化破案的高手。他曾5次荣获个人嘉奖,并于2008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他的本事,就是通过肢体动作、表情或者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来揣摩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并找出他们的破绽。

一次,他遇到一个心理素质很好的女犯罪嫌疑人。那是2011年4月,他们接到报案,一个老大爷的存款被人分几次盗走,涉案金额达三十多万元。李鑫和同事经过现场查看,发现老大爷家的门没有被撬过,窗户也没有被闯入过的痕迹,而且老大爷一直都把存折带在身边。那么存折里面的现金怎么会被盗取呢?这个案件十分诡异,令人费解,李鑫也是头一次遇到。经过排查,他和同事们把重点锁定在老大爷家里工作多年的保姆身上。

他们把保姆叫来接受调查,保姆面无惧色,一口咬定不是自己偷的。“你们污蔑我,我要起诉你们!”保姆反咬一口,气势咄咄逼人。后来,侦查员把调查得来的情况反映上来,原来这个保姆是个赌徒。

李鑫和保姆面对面坐在审讯室里,他看到保姆头微微向上扬,嘴角露出十分自信的微笑。她的笑容里有轻蔑、有不屑,再配合同样的动作,显得并不自然。因为按他的经验分析,清白的人不可能只说这两句话就完事了,肯定会提出一些观点和证据来证明自己无罪。李鑫知道,她是在赌,赌警方没有证据证明她的罪行。她以为已经把所有证据都销毁了,所以才这么自信。

接着,通过侦查,同事们发现,老大爷的定期存款每次被取走之前,这个保姆都会拨打相同的电话。这个反常的情况让李鑫找到了突破口。

他对同事们说:“这个电话号码不能直接拿给她,因为她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们要来个出其不意。”他和同事准备了一连串与电话号码无关的问题,一个一个提问,让保姆回答。就在问答进行时,李鑫突然说出一串数字,然后冷不防地问:“这个号码是谁的?”保姆脱口而出:“那是做假证的电话。”李鑫听了,大喜过望。案件基本上水落石出了。据办假证的人交代,保姆每次打电话都是让他伪造一本存折,然后她在老人熟睡的时候把存折掉包,再到银行把钱提出来。

面对做假证的人的供述,保姆不屑的神色虽然还挂在脸上,但伪装已经被彻底揭穿,脸色不由变得惨白,嘴角也微微发抖,跟当初气势汹汹的样子相比,只剩下垂头丧气了。

显然,若是没有对犯罪嫌疑人表情、神态的细致观察,李鑫不可能掌握她的心理状态,也就不可能推断出她的疑点,从而找出破绽,将其击溃。可见,表情对刑侦工作的帮助果真的很大。

1952年,科学先驱保罗·麦克林提出“脑的三位一体”的假设,人类大脑由三部分构成:爬行动物脑(脑干和小脑)、古哺乳动物脑(边缘系统)和新哺乳动物大脑(新皮质)。哺乳动物脑是一个诚实的大脑,它从不会说谎,而且全天候不间断地工作。它可以“不假思索”地帮助人类做出条件反射。因此,它对周围环境讯息的反应是最真实、最直接的。前文提到的那个恐怖分子流汗、下意识逃跑等反应,都是由哺乳动物大脑操纵的。

而独属于新哺乳动物脑——新皮质就不一样了,它比较诡诈,会说谎,更能识别谎言,它负责记忆、高级认知和思考。它最善于欺骗和说谎,却帮助人类创造了文明。人类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和抑制,当这两种元素在大脑皮层产生后,会沿着皮层向附近区域扩散,使这些部位出现同样的情形。

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把一些相似的知识混淆;运动员在练习过程中,会做出多余的动作;或者人在发脾气的时候所产生的不理智的冲动行为,都是由于兴奋的扩散造成的。而抑制正好相反,比如在黑夜里看鬼片时,会感到毛骨悚然、不寒而栗,或者一时呆若木鸡,这些都是抑制过程扩散的结果。

兴奋和抑制的扩散都可以暴露出破绽,只要善于观察,这些破绽就能被找出来,从而判断出对方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2Ss7nZxTz0ZnwY+NfDHYxGzwCvuCQStmdY8s7aAAwvKt7mx3u3TB5ncgRd3kgCS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