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小学 光着脚丫上学的女孩儿

小树要修剪,小孩子要人管。到哪山唱哪山的歌儿,到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的事儿。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平心而论,并非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上学。可受教育是每个孩子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学还得上。日子过得真快,无忧无虑的童年眨眼间就结束了,静钰不得不跟它说再见。1993年,长到6岁,静钰到了该上学的年纪。

当时小学还是五年制,静钰读了五年小学。静钰是在古城小学读的书,学校离静钰他们家有将近三公里的路程。当时静钰家所在的吕蒙乡还没通公交车,家里穷,自行车也买不起。可即使有自行车,刚上小学一年级的静钰也不会骑。更何况上学的路坑坑洼洼、曲曲折折,还要上山下坡,根本就没法儿骑车,于是静钰每天都是走路上学。学校没有午饭,中午要回家吃饭,在家和学校之间,静钰要多走一个来回儿。每天两次往返,单程需要三四十分钟,静钰都是走路。五年间风雨无阻,她练就了一副铁脚板儿。

说是铁脚板儿,真是一副名副其实的铁脚板儿。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吕蒙乡,还不是现在的模样,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林立的店铺,就是一派纯朴的田园风光、一幅落后的农村景象。从家到学校是泥土路,静钰不穿鞋子,光着脚丫儿上学。百炼成钢,静钰的一副铁脚板儿就那样练了出来。

那时候家里穷,买双鞋子也挺贵的,父母让静钰爱惜着穿。可山乡的路不好走,很是费鞋。再加上静钰走路时喜欢蹦蹦跳跳,不挑好路走,一双新鞋子穿到她脚上,用不了几天就穿开线了或者把鞋底子磨破了。为此,静钰没少挨父母骂。以静钰把鞋子穿破的速度,就算富裕点儿的家庭也供不起她穿呀。受不了父母的唠叨,静钰赌了气。你们不是心疼鞋子吗,我干脆光着脚上学得了。一个女孩子,上学不穿鞋,还不被别人笑话死?静钰有她的办法,好钢用在刀刃上,上学路上打赤脚,到了学校,静钰再把鞋子穿到脚上。既省了鞋子,又不给父母丢面子,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上学路上不穿鞋子,静钰居然从没伤过脚。她的脚底板儿上好像长了眼睛,躲着路上的碎石块儿和玻璃碴子走,从来不会踩上它们。别看她蹦蹦跳跳地走,速度还挺快,可她老机灵了,反应速度也快,总能躲得过危险。后来静钰练习跆拳道,跆拳道是一项博击运动,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闪躲腾挪都是至为关键的基本功。在这方面,静钰天生就有优势。光脚上学,躲避路面上的种种不测,快速反应能力和闪躲的功夫,静钰早在那时就练下了。静钰12岁才进体校,可实际上她开始练跆拳道的时间远比那要早。小学时代,在乡间的红土路上,蹦蹦跳跳地走来了少女静钰,她躲闪着路上随时可能会出现的、令人猝不及防的各种“险情”。在上学的路上,静钰就为日后练跆拳道打下了童子功。

光脚上学,静钰走得还挺快,有时候更是一路小跑儿。之所以跑着去上学,是想早到学校,好有更多时间跟同学们嬉戏打闹。学校中午休息时间短,家和学校离得又远,每天中午回家吃午饭,静钰和姐姐静竹都是一路小跑儿着回家,吃完饭放下碗筷,马上又一路小跑儿着赶回学校。有时候在路上,静钰还主动提出跟姐姐静竹比赛,看谁跑得快。姐姐没她那么淘气好动,如果姐姐不跟她比,静钰就自己跑,把姐姐远远地甩在身后。走路要三四十分钟的路程,跑着的话,静钰只要十几分钟就到了学校。小学五年,静钰跟姐姐静竹有两年交集。那两年,姐妹俩一同上学,一同放学回家。小学的后三年,姐姐已经到市里上了中学,静钰就一个人上下学了。

静钰一个人上学,其实挺苦的。夏天还好说,冬天天儿黑得早,有时候放学时天儿就黑了。回家的路上,有一段路没有灯。如果赶上没有月亮的夜晚,四周黑漆漆的一片,伸手不见五指,路上又没别人,没一点声响,更显得阴森恐怖。虽然平时爱玩儿爱闹,可静钰当时毕竟年纪不大,胆子也小,一走到那段路,她心里就害怕。于是,还没进入那段路,静钰就加快速度,没命地奔跑,一口气儿跑完全程,直到有亮光的地方才停下来。因为害怕黑,静钰学会了奔跑。

静钰(前排左二)小学毕业照

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除了爱奔跑,静钰还不喜欢走老路。她喜欢新奇,愿意另辟蹊径,走没人走的路,尽管那条路可能会更艰辛。按她自己的说法,她小时候可真是调皮,只要有近道儿,她绝对不会绕远儿,有墙就翻墙,有坡儿就上坡儿,有沟沟坎儿坎儿就跳过去,放着阳关大道不走,她偏走独木桥。静钰自己也承认:“我从不爱老老实实地走路,我喜欢蹦蹦跳跳、翻墙越脊,所以人家都管我叫野丫头。”

静钰当时没有意识到,跑着上下学对提高她的身体素质和奔跑能力大有帮助。就那样,几年下来,静钰不仅练就了结实的身体,走路和奔跑速度也飞快,同龄的孩子根本撵不上她。静钰的跑步速度不仅在班上女生中排第一,在学校同龄女孩子中间也数一数二。静钰身体好,爱跑爱跳,是一棵搞体育的好苗子,学校的体育老师们早就盯上了她。1999年,在昌江区中小学春季运动会上,静钰获得女子100米跑第二名和200米跑第一名,那要感谢小时候奔跑上学打下的底子。据静钰讲,上小学时,她参加运动会也没少拿奖,得过好多奖状、毛巾和本子。奥林匹克的精神是“重在参与”,那时的静钰还不知道奥林匹克是什么,更不知道奥林匹克的精神是什么,可她那时就特别愿意参与。不是每个学生都愿意报名参加运动会,静钰见有的项目没人报,她就主动请缨,一个人报好多项,跑步、跳高、跳远……她全都参加。

静钰聪明、有灵气,可与其他孩子相比,静钰更爱玩儿。她的心思没全部放在学习上,她脑子里整天就想着怎么玩儿。只有上课和做家庭作业时,静钰才能安静下来一会儿。其余的时间,她就像一匹撒了欢儿的小马驹儿。平常放学回到家,三下五除二做完作业,手脚麻利地把书本和文具收拾进书包,嘴里随便叼上一点午饭剩下的吃食,静钰就出了家门,找小伙伴们到广阔天地里撒欢儿。小时候,静钰非常喜欢过周末,因为她不用上学了,玩儿的时间更多。那时的天很蓝,那时的水清澈见底,那时的静钰无忧无虑,脑子里只装着一个玩字。“每天放学回家,我很快就写完作业,写完了我就出去玩儿。当年我家条件不是特别好,可我觉得我小时候很幸福。我挺快乐的,每天我都开开心心的。”说这话时,静钰满脸的陶醉,仿佛穿越回了快乐的童年。

可童年也不全是亮色,也有不快乐的时候。当时的家庭都差不多,母慈父严。静钰不怕妈妈,她怕爸爸。养不教,父之过。虽然出生、长大在新中国,小时候没读过《三字经》,可静钰父亲脑子里有一种朴素的观念:既然把孩子生出来了,父母就有管教的义务,孩子不能太贪玩儿,读书才是正经事儿。大女儿静竹文静懂事儿,在学习上不用父亲操心。小女儿静钰小脑袋瓜儿不笨,可是太贪玩儿了,不让父亲省心。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静钰父亲认准了这个理儿。小时候,由于贪玩儿,学习上用的心思不够多,静钰没少挨父亲的打。

静钰父亲也是个奇人、怪人,打起人来也很有才,很独树一帜。不像别人的父亲,静钰父亲打静钰,不动拳头,不抡巴掌,不气急败坏地上脚胡踢乱踹,更不拿笤帚,不挥鞭子,不使棍棒。静钰做错了事,父亲觉得有收拾她一下的必要了,他用的“刑具”是细细的、伤人不留痕迹的针。以“假小子”兼“疯丫头”静钰的调皮和皮实,父亲真要是挥拳抡巴掌、使棍动棒子,静钰兴许还不怕呢。打两下就打两下呗,那疼能忍受,打完就不疼了,没事儿了。静钰最怕父亲手上拿的针,针虽细,可扎在身上的疼痛她受不了。

静钰曾回忆说:“小时候,我妈妈有时候也打我。她打我我不怕,我一点儿都不觉得疼,感觉她好像是在给我搔痒痒。我不疼,她打了我反倒自己手疼。可我就怕我爸爸,就怕我爸爸打我。他打我不用手,也不用棍子和其他东西,他用针扎我。小时候,我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爸爸用针扎我。其他的疼痛我都能忍受,针扎的疼我受不了。他用针扎我屁股、大腿和手掌心,扎上去好疼的。”

长大后,静钰终于想明白了父亲为什么爱用针扎她。用巴掌打女儿,女儿疼,打女儿的父亲也会疼。父亲是个聪明人,也是个斯文人,他还爱面子,讲体面。挥巴掌动棍子,打得家里鸡飞狗跳的,邻里邻居影响不好。于是他选择了扎针儿,还不许静钰哭叫。可静钰不记父亲的仇,她知道他是为她好,只不过方式方法不对罢了。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之下,静钰小时候学习成绩还是非常不错的。

1998年9月,静钰以优异成绩考进昌江一中。在昌江一中读初中期间,静钰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除了体育成绩拔尖儿,早早展露出体育天赋,她的学习成绩也不错,拿过全班总分第三名。据静钰当年的一位女同学透露,读书时,静钰语文学得很好。静钰的那个女同学所言不虚,静钰不仅语文好,口才也好。2010年7月1日,中国跆拳道国家队举行“我是国家跆拳道队一员”演讲比赛,静钰拿了个第一名。

有苦有乐,快乐的时光最多,这是静钰对童年的记忆。长大后练跆拳道,静钰是努力的,也是幸运的,她成了奥运冠军。小时候,静钰没想过自己有一天可以成为运动员,在奥运会和其他国际大赛赛场上为祖国争光。那时候,她的梦想是做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穿上一身漂亮的军装,那该有多么英姿飒爽呀!可命运安排,静钰没能圆从军梦,她走上了竞技体育之路。其实,体育比赛可以说是和平时期的战争,从军和竞技体育有相通之处。尽管没能当上女兵,静钰也不遗憾。在国际大赛赛场夺得金牌,为国家争得荣誉,看五星红旗升起,听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奏响,静钰觉得自己像一个保家卫国守护和平的战士,只是她的战场没有硝烟。 TS63S5TMl4L5exR+4pX7enf8lB05tSFnhlOzhj86DmpRdz0nY+xbVkfqYpYzCgq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