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找准了目标再行动

你刚步入高中的时候,有没有想象过自己在大学里的校园生活?或是在图书馆里读书,或是在教学楼前面的草坪中聊天。这些曾经是我最憧憬的画面,正是这种向往让我的高中生活充满动力。很多人说,高考就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然而在我看来,高考是实现梦想的起点,我们要走向哪里,都可以自己做主。而高三,则是最重要的一年。

刚步入高三的时候,漫天盖地的习题和考试,常常让我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回想起高一和高二的时候,每天我都跟着老师的步调按部就班地学习,这样下来无论是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我都应对自如。可高三,我们要将所有的课程重新学习一遍,知识量瞬间加大,大多数时间需要自己安排。

我经常是做着数学题又想着英语卷子还没有做,看着语文阅读又想着考试题目还没有改。每天都很忙碌,却看不到实际的学习成果。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并不清楚哪些知识是已掌握的,哪些是不清楚的,整个人都要崩溃了。高三第一次期中考试,我的成绩不理想,这给之前考试成绩都不错的我严重的打击,让我对高考一时没有了信心。于是,我决定让自己暂停,客观冷静地去分析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我发现了问题所在。高三的学习和高一、高二是完全不同的,高一、高二的进度由老师来定,你是有阶段性的目标的,比如这次课堂小考成绩要达到90分,这次期中考试成绩要进步五名,你潜意识地会为了这些目标而努力。而高三,所有的知识都摆在你的眼前,你需要自己去找到方向,找准目标。面对全面的复习,要想充分高效地利用时间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学习目标。以前,我没有计划,也没有目标,每天像个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当然不会有好的成绩。

于是,我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了我的大目标和小目标。我的最终大目标是北京大学,这是我梦想中的大学,是我高三全部学习的整体方向,是当我想要放弃时候依然能够坚持下去的理由。首先,我弄清楚了北大历年的分数线是多少,以此作为总体目标分数,然后结合每科的学习情况,确定每科的目标分数。

一开始,我的目标分数都非常高,距离我现在的成绩相差甚远,这让我压力非常大,每次考试不管进步了多少分,都非常挫败。于是,我把我的目标分数分段,每一个阶段都只比上一个阶段高一点点,每科成绩也不求平均,优势学科就定得高一点,劣势学科就低一点。由此,我能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对学习也充满信心。

当然,每天喊着上北大是没有用的,为了实现大目标,我制订了一个月、一个星期,甚至是每天的小目标,根据每天学习状态的不同,我也会随时调整我的小目标。制订小目标的时候我也花费了一番心思。例如,我的语文是相对弱势的学科,我希望可以达到135分,可我现在只有120分,如果我把下次考试语文135分作为我的小目标,我根本就完不成。我曾经尝试过恶补语文,规定自己每天做两套语文卷子,背诵三小段美文,结果每天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语文是门注重积累且见效慢的学科,所以我调整了我的小目标,每天花半个小时阅读美文,看10个生僻的词组。这些完全可以在课余时间而不必占用大量的时间,却让我的语文成绩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这就是一个具体可行的小目标带给我的惊喜。对其他的科目也是如此,例如我每天规定自己背10个英文词组,多做一道数学大题,这并不是多繁重的任务,我完全可以坚持完成,而且每当完成任务时,我都非常有成就感。这些目标虽小,但日积月累,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进步。

目标不是一句空谈,也不是摆设,我把大目标、小目标都写下来,贴在自己的书桌上,时刻激励自己。我需要做的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我要求自己一定当日事当日毕,今天的目标就要今天完成,不要想着明天完成也还来得及,今天给自己一个借口拖延,就会影响到第二天的任务,久而久之,任务越积攒越多,就很容易放弃。每当完成一个小目标的时候,我都给自己一个大大的赞。带着这样的满足和乐趣,我享受着每一段学习之旅。

二、为什么你每天很忙,却没有收获

如果说我们都是即将展翅高飞的雄鹰,目标让我们的方向明确,而计划,则让我们羽翼丰满,奋力高飞。在整个高考复习阶段中,我的任何一个目标都有相应的实施计划,如果只有目标而没有计划,目标就变成了一句空谈,如果只有计划而没有确定目标,学习就会迷失方向。

每个学校都会为高三学生进行大概的时间安排,来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全部复习。但是每个人的复习进度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是不一样的,整体的时间安排可以作为复习阶段性时间点,却不能保证你能够在这段时间内收获到最满意的学习成果。

在没有制订计划之前,我的学习充满了盲目性和随意性,所有科目想要门门兼顾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常常处于今天狂做数学题,第二天就去啃课文,想起来什么就学什么的状态,一临近考试更是手忙脚乱,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让我去复习。即使是这样,考试前还是心里没谱,总觉得这个也没看,那个也没记住。

我不断地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想找出问题的症结,却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我每天都很努力,但是时间永远不够用,我有时候很自暴自弃地想:大概我是学不好了吧。有次我跟班主任老师说:“内容那么多,怎么可能都学到完?我不可能都掌握的。”老师细问了下我的学习,跟我说:“你为自己制订学习计划了吗?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你清楚吗?你每天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学会的和没掌握的都不知道,当然学不好啦。”

在老师的指导建议下,我开始写学习计划,我把高三总复习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整体全面复习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回归课本,把握基础知识,掌握知识脉络。重要的知识点我们都清楚,但是对知识的来龙去脉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我要利用第一阶段的复习把所有的知识都整合一遍。重读课本的时候,不但要把主要的知识点吃透,还要关注那些平时没有注意的小知识点,并配合做些基础题进行巩固。

不仅如此,在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我会对所有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深度发掘各个知识点之间内在的关系,只有做到这一步才算任务完成。以前,我时常发现有些题目似曾相识又一时之间摸不着头脑,看了答案又恍然大悟,频繁地犯些小错误,或者是做选择题的时候即使做对了也不知道正确的解题思路。可当我头脑中有清晰的知识脉络时,很多问题我都能避免。高考题万变不离其宗,只有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才能融会贯通。

这一阶段的复习我消耗了非常多的时间,偶尔情绪烦躁,但还好坚持了下来,打下好的基础让我接下来的学习都轻松了不少。

第二阶段:大量做题,重点复习。

这一阶段已经没有时间让我兼顾所有知识点了,我把时间都放在多做题、抓重点上。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即使熟记于心的知识点,少了大量做题巩固也不能融会贯通。大量做题能够帮助我们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我们把遗忘的知识点再捡起来。这里一定要提醒大家,大量做题并不代表着做题数越多效果越好,也不意味着什么题目都要做。

高三争分夺秒,海量的习题册你根本就做不完,对于题目也要进行筛选。我做题的时候,熟悉的题目头脑里过一遍解题思路就可以了,没见过的题型或者是不熟悉的地方才会把每一步都写上,这样不仅保证了做题的数量也保证了质量。

除此之外,我还利用周末的时间做整套高考卷子。周末时间相对宽松可以自行安排,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当考场,然后计时做题,就像考试的时候一样。通过这样的模拟考试,增强手感和题感,也让自己熟悉考场氛围,不至于因为紧张而乱了分寸。

第三阶段:查缺补漏,总结错题。

在经历大量做题的阶段后,总结错题非常有价值。我每科都有一个错题本,把做错的题目总结在本上,隔一段时间就重新做一遍,如果做对了我就删掉,做错了继续做,直到自己真正掌握了为止。有时候,看到一个题目貌似做过,有印象,但是怎么都想不起来,一看答案又瞬间都记起来了,这种断片的现象要是出现在考场上不是追悔莫及吗?所以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我狠抓错题,不要让熟悉的类型题一错再错。

以上都是我的学习计划,我也有我的休息计划。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学习,高考也是个体力活儿,不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怎么行呢?相信我,没有谁能保证一天除了睡觉时间都高强度学习,我经常看不进书,或者脑袋一团糨糊,这个时候不如出去走走,听听音乐,放松下大脑回来再继续看书。周末的时候,我也会约上三五个好友,出去踏青、唱歌、看电影,大家一起聊聊有意思的事情。只有劳逸结合,适当休息,才能保证高效率地学习,才能坚持到最后。

三、计划不是一张纸,计划是行动指南

一提起制订计划,很多同学都会一股热血上心头,洋洋洒洒地写了几页纸,然后第二天该干吗干吗,这些纸被抛之脑后,等到期末的时候,这也没有看那也没有复习好,考试之后看着并不是很理想的成绩才开始追悔莫及,只能自己在心里感叹:“唉,怎么还没来得及准备好,就考试了呢?下学期一定要制订一个好的学习计划。”结果,到了下学期,学习计划只是换了一张纸而已。如此的话,你的计划有什么用呢?制订计划不是一种形式,而是我们要把它变成行动指南,依照它来安排每天的学习生活。

既然是行动指南,就要具体,可执行。我开始制订计划的时候,语句非常空泛,例如:我要认真预习,坚持每天复习,要完成重点背诵等,但很快这张表格就被试卷和习题册淹没了,计划好的时间也被各种突如其来的“意外”给打乱了,这些表决心的话对实际的学习根本没有用处。我很重视我的计划,而且我的计划也是适合我的学习状态的,为什么当初信誓旦旦一定要坚持完成的计划表没有实际作用呢?后来,我发现,计划太空泛,我很难抓住重点立即行动。认真预习,预习什么,怎么预习,预习时间是多少都不知道,怎么能认真预习呢?所以我制订了一份新的计划,每一条都一定是具体的,不是口号式的语句而是在什么时间做什么。

每个周末,我都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制订下一周的学习计划。之所以选择以周为单位制订计划,是因为一周的时间跨度比较小,对学习的内容和进度都有预见性,时间更加容易掌控,如果时间跨度比较长,很难做到具体不说,万一有什么临时状况,就把后面所有的计划都打乱了。

首先,我要确定一周之内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段,然后写出每个时间段都要做什么,下午和晚上的自习、周末的时间段比较长,我利用这段时间来学习比较难以掌握的或者是薄弱的学科,周末也可以给自己安排个简单的模拟考试,考察下自己还有哪些知识学得并不扎实,以便下周重点复习。其他的零散时间可以记英文单词、数学公式等相对杂乱的内容。

一般来说,早上头脑清醒,于是我把背诵课文的时间安排在早上,后来我发现,我每天早上昏昏欲睡根本记不住看了什么,反而晚上的时候精神亢奋,记得飞快!于是我立马调整了时间表,早上就看些比较熟悉的公式、简单的单词句型,困难的部分都放到晚上记。

计划从来都不是死板的,每天的状态都不同,我也会临时调整,相信自己能高效地学习。以前,明明一个晚上能够背下来的课文,我担心自己记不牢就背了三四个晚上,结果大脑早已经疲惫,记忆也不清晰。虽然经验告诉我们重复、重复、再重复,但是没有价值的重复只会让自己身心疲惫。

与其一段内容连续背几个晚上,不如给自己规定时间,一个晚上就记住,等过一两周再去复习。不要想着一开始就有个完美无瑕的计划,它需要慢慢磨合才能更加适合自己。如果今天的复习比想象中的顺利,计划一个小时完成的任务结果半个小时就完成了,也不要让这段时间空着,我会临时增加点练习题,要是今天的内容实在难啃,我也不会为了赶进度就草草而过。虽说计划不要随意更改,但我会根据自己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小调整,让它成为我的专属计划。

为了严格执行我的行动指南,我把计划书放在书桌上最显眼的位置上,在我不知道干什么、发呆、太累想放弃的时候,抬头看看我的计划表,让它时刻激励着自己。每次完成后我都做个标志来增加成就感,我会把喜欢的诗词写在上面,每完成一项任务就描一句诗,等都做完了,一首完整的诗也出来了。我的计划书不再是一张纸,而是陪伴着我学习的好朋友,督促着我从一点一滴做起慢慢进步的良师。

四、紧抓重点、兼顾一般

高三,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时间总是不够用的。所以让有限的精力发挥最大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俗话说,打蛇打七寸,计划也要抓重点。

记得高一的时候,刚从初中升到高中,一时之间还很难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每天紧跟老师,感觉每科之间差距并不大。高二文理分科,能明显感觉到有些科目我不用花费太多时间也能学得很好,可有些科目我必须下狠功夫才能攻克难关,那个时候,我尽可能地弥补薄弱学科,不要有“短板”。到了高三,进入总复习阶段,想要平衡发展真的力不从心,大多数时候疲惫不堪,但是分数依然没有提高多少。

我刚进入高三的时候,当了一阵子的拼命三郎,语数外和综合科目,每科半个小时,利用晚自习以及放学回家的3个小时来学习。我发现,对于数学来说,用半个小时根本就不够,有时候也只能做两道大题,经常占据其他时间,而语文需要背诵的比较多,晚上大脑经常处于混沌状态,盯着书本时间一晃而过。因为时间很零碎,整个晚上都是忙完这个忙那个,睡前脑子里一团糨糊。后来,我跟一个要好的朋友提及此事,他跟我说:“你又不是超人,怎么可能一个晚上什么都学会,慢慢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我,欲速则不达,我越是门门都兼顾,越是什么都学不精、吃不透,怎么会有好结果呢?于是,我把自己的学习时间进行了重新的规划。

有了之前的教训,我的新计划要“因科制宜”,确保重点,狠抓弱科,平衡发展。这里所说的重点,不仅仅是高考提纲上的重点,也包括那些“短板”科目。我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单词句型很容易混乱,课上的笔记课下要花很多时间来消化。针对这种情况,我制订了补习英文的计划:每天完成各科学习任务的同时,安排一个小时的时间系统学习英语,分模块巩固提高,每天一个题型,一周一个循环,集中两个月的时间专攻英语,将问题逐个突破。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掌握的单词量很少,严重影响了我的阅读速度和答题准确度,所以除了课文里的单词,我会把平日里练习的阅读题里出现的陌生单词,都用小本抄写下来,每天花10分钟的时间记10个。不要小瞧这10个单词,一天10个,一个月就300多个,一年就将近4000个单词!凭借着每天的集中训练,我的英语成绩果然提高了。每天的学习任务重,千万不要想着一下子把所有的成绩都提高,否则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短期也看不到成果。从最薄弱的环节开始,每天解决一个小问题,时间久了,就能进步一大截。

高三一年的复习中,我对各科的时间分配都是有变动的,重点也随着复习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全面复习阶段,我把重点放在了语数外上,对文综的投入比较少,因为这三科是重点学科,基础一定要打牢以后才好拔高,而在这三科中,数学比较难,英语又是我的弱势学科,所以整块时间给了这两门课程,语文则利用零散的时间做积累。

第二阶段,语数外依然是重点,但对综合科目也投入了精力,该背诵的要开始背诵了,该整理的也要开始整理。到了四月份,语数外成绩相对稳定,主要查缺补漏,把重点放在文综上,平日的积累能够让我在短时间内抓住文综的重点,快速提高成绩。这样整体的学习计划很好地控制了我学习的节奏,不至于在一开始的时候不紧不慢,到后面发现时间不够了开始狂补。

我在制订计划的时候参考了很多优秀学长的计划表,也曾按部就班地实行别人的计划,效果都不理想,直到我碰了很多次钉子修改了无数遍才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计划表。所以,只有你最了解你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学科和劣势学科,了解自己的作息、疲惫点和兴奋点,所以提醒大家,方法是可以学习的,但是不要盲目地照搬别人的计划,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制订计划。

抓住重点、兼顾一般的学习安排让我整个高三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也很少出现焦虑不安、毫无头绪的心态。我想这也是我高考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做计划的主人

进入高三,周遭的学习氛围和繁多的学习内容让我感到紧张。面对这么多的内容安排,一开始做计划的时候,我有点摸不到头脑。有时觉得计划安排得很好,但是实行起来又有些死板,临时更改计划又有没按时完成的负罪感,这让我执行计划的时候心态很不好。

于是,我开始试着根据实际的学习情况调整我的计划,比如之前安排学语文的时间,我总是被数学题占用,那么我的新计划就给数学多点时间,可计划刚改完不久,就发现了语文上的学习漏洞,原来的时间并不够集中突破语文难点,就又重新更改安排。不断地更改计划仿佛并没有让这份计划更加适合我,而是变得有点乱无章法,计划也随心情而定,进而学习又陷入混沌忙碌的状态,计划又变成一张没有效力的白纸了。

为什么我制订好的计划没有让学习紧张有序,反而让我压力重重呢?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即使做得再详尽再具体,也有些不能预料到的情况发生,比如学校组织活动、生病休息等。所以,我不再把计划表中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留一点空隙时间,给突发事件预留时间也让自己心情放松。慢慢地我又发现,一份计划永远都不够用,或者说,一份计划永远不能够满足日常学习变化的需要,你需要计划B,甚至计划C,才会达到最终的目标。于是,我制订了三份计划,分别是长期计划、短期计划和临时计划。

我的长期计划有点像复习大纲,内容不详细也不具体,包括本学期需要突破的重点有哪些、每科都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水平、年级名次要进步多少名等。短期计划从月计划、周计划到日计划,每个月都抽出一个小时时间写月计划,每周半个小时写周计划,每天晚上睡觉前十分钟写第二天的计划。我会把一个月所要做的事情全部罗列出来,包括这个月要学习哪几章、练习题做到哪几页等,然后分成4周,再把内容细化,具体到每周做些什么,最后再分配到每一天做什么。

这些内容,我都不是想想而已,我都写在一张纸上。诚然,一开始我也觉得每天做什么脑子里想一遍就可以了,写在纸上多麻烦,可后来发现,只有把计划写出来,让自己每时每刻都能够对照计划表去协调时间,清楚哪些做到了哪些没有做到才能真的去做,只是脑子里过一遍,很多事情就忘了,你不知道做了什么,没做什么。

每天花十分钟,我都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写在纸上,这让我的学习非常有规律。时间久了,生物钟似乎也有了规律,到什么时间学什么内容,头脑也会很兴奋。学习不是死板的机械运动,能够周而复始一成不变,根据每天学习状态的不同,对原来的计划进行科学而适当的调整,学习效果会更好。我是夜猫子,晚上精神兴奋,把背诵的内容安排在晚上,久而久之效率非常高。我周围有很多同学中午也抓紧时间学习,但是我午睡20分钟能让下午精神更饱满,这个时候我就果断放弃中午的学习时间,让自己完全休息。

此外,我还针对临时事件制订临时计划,这个提前一天安排好就可以。比如明天如果有模拟考试,我就安排考前复习,这就和平日的复习有所不同。要是有突发事件影响了原来的进度呢?我也不慌张,我把所有的事情分为A、B两组,那些无论如何都要完成的事情分为A组,剩下的事情放到B组,A组的事情做完之后才可以做B组。这样,能保证重要的事情都会完成,如果还有空闲的时间,可以继续做B组,即使没有完成B组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这几份计划让我成为主人,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有相应的学习安排,既有固定的内容,也留出了弹性时间方便调整,真正做到“胸中有丘壑”。 qdCPOqRSatub9UnxwlwYuVDiY0h8/YnKtOkqam63rhmu1gfnHknlebpnss+/o+L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