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珞巴族概况

珞巴族是居住在西藏南部的古老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喜玛拉雅山脉东段南侧,雅鲁藏布江的珞渝地区及米林、隆子、墨脱、察隅等县,另有少数散居在拉萨、林芝、山南等地。他们勤劳、勇敢、热爱自由,长期以来,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开发藏东南地区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境内的珞巴族共计3340人,其中绝大多数生活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有2778人,其中米林县1134人,墨脱县1580人,察隅县64人,米林县珞巴族占珞巴族总人口的34%。

“珞巴”意为“南方人”,是藏族对居住在珞渝及附近广大地区的人们的惯称,因其居住的地域而得名。“珞”在藏语中还有“不开化的人”之意,故另有解释认为因珞巴族长期生活在丛林地带,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而称其为“珞巴”有一些负面含义。在珞巴族内部,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称谓,而是以不同的部落名称相称,如:博嘎尔、德根、米辛巴、米古巴、达额母、希蒙、坚波、崩尼、崩如等20多个,由于大部分部落都生活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印度占领区),无法做全面调查。近一个世纪以来,英、印等国学者也对珞巴族进行了一些研究,称其为“阿巴达尼人”或者“阿迪人”,意为阿巴达尼的子孙或大山人。

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内部方言、土语复杂,部落间有较大的语言差别。由于常年生活在深山峡谷之中,交通极为不便,与外部联系极困难,但各部之间的联系也极为困难,各部落之间处于相对独立封闭的状态之下,这种地理环境、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极大地影响着珞巴族社会文化的发展,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这种对整个珞巴族社会文化的发展带来制约的自然环境,使得珞巴族在民族文化上始终保持着纯朴、古老的充满原始理性的特点。

在部落的分布上,自东向西依次为:靠近东部察隅的丹龙曲河流域住着义都部落,向西为巴达姆部落,历史上称作白玛岗地区(即现在的墨脱县地带)。自北向南散布着的是米辛巴、米古巴、达额姆、希蒙等部落。其中:米辛巴、米古巴两部落在现在的墨脱县境内。在白玛岗以南的雅鲁藏布江两岸及其底抗河流域住着的是阿因、伯西、卡姆卡、潘其、波摩、坚波、卡可等部落,在马尼岗、梅楚卡及其以南地区住着博嘎尔、博日、凌波等部落,在凌波部落以南直至传统边界线住着的是民荣部落,民荣部落以西为加隆部落。在博嘎尔部落的西南和西巴霞曲河流域东北地区是德根部落,在德根部落的西北部一带至山南隆子县境内,杂居着巴依、玛雅、纳等部落,再往南部和西南部是崩如、崩尼、迦龙、登尼等部落。在靠近西部门隅地区还有鲁苏、达姆美、布根等一些小部落。这些大大小小的30多个部落,散居在群山深谷之中。由于交通极度不便,相互之间极难沟通交流,形成30余种不同的方言,构成独特的珞巴文化。

表1:珞巴族各部落名称

在喜马拉雅山东段南侧,有一片广袤的区域——珞渝地区。“珞渝”是藏语音译,意为西藏的“南方之地”,是珞巴族的故乡,与之北缘毗连的墨脱、林芝、米林、隆子等县也有珞巴族居住。珞渝地区北依喜马拉雅山脉,与藏区相望;西衔西巴霞曲河,与门隅相连;东以丹龙曲河为界,与察隅接壤;南抵布拉玛普德拉河流域北缘,与印度毗邻,总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群山、河流星罗棋布。北部耸立着闻名遐迩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常年白雪覆盖,蔚为壮观。由北向南,海拔逐级递减,北部谷地,属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珞渝南部接近平原地区,常年多雨,年平均降水量在2500毫米以上。珞渝地区每年4~9月为雨季,来自印度洋的季风由于受喜马拉雅山的阻隔,降雨量自南向北逐渐减少,每逢雨季,海拔低的地区常常大雨倾盆。而每年10月到次年3月,北部的高山地区降雪量很大,常常大雪封山。整个境内群山纵横,河流密布,垂直气候带呈现出来的奇异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环境,养育了这一方独特的人文景观。由于复杂的地形,珞渝及附近地区的气候往往呈现差异性和多样性。珞巴族人用非常贴切的谚语来形容这种气候:“隔沟如隔世,一山有四季。”

气候的多样性必然会孕育丰富的自然资源,珞渝及周边地区想当然地成为动植物繁衍生长的理想家园,因而这里成为富含资源的自然宝库。

珞渝的森林和植物资源令世人瞩目,茂密的森林遮天蔽日,森林中有丰富的药用植物,如天麻、五味子、当归、黄芪、灵芝、鸡血藤等,还有高山寒温带和高山寒带的贝母、虫草、雪莲花、小叶杜鹃、胡黄莲等也是可以入药的珍贵植物。已发现的菌类多达200余种。该地农作物资源也很丰富,主要有水稻、玉米、鸡爪谷、马铃薯等,除此之外还有多种蔬菜水果。

珞渝地区的动物资源亦很丰富,是众多珍禽异兽栖息的地方。除了常见的家禽畜牛、猪、鸡、羊外,还有丰富的野生动物,其中不乏国家各级保护动物。

珞渝地区的水利资源也甚为丰富,以雅鲁藏布江为主干的河流湖泊星罗棋布,主要有丹巴江、金珠河、西洛木曲、西巴霞曲等,水流多险急,成为养育这片土地的生命之源,珞巴族在此世代繁衍生息。

该地还富含矿产资源。

珞巴族生存的自然环境对其社会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珞巴族的农业长期停留在刀耕火种的阶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自然环境的影响无疑是重要的。珞渝地区地处深山峡谷,平地较少,耕地一般都是在相对较缓的山坡上,人走都困难,因此难以推行牛耕和犁。而且那里草木茂盛,采用烧荒无疑是最省力的方法。第二,由于山高路远,藏族社会的变迁很难深入地影响到珞巴族聚居的地区,除了与藏族相邻而居的个别部落外,珞巴族的社会始终没有受到较大的冲击。第三,珞巴族聚居的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山峡谷区,气候呈现多样性,因而生物资源丰富,为他们的采集和狩猎生活提供了天然的场所,这给珞巴族社会经济带来了深远影响,如珞巴族的主食之一“达榭”,就是从野生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淀粉。可见,在这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民族中,自然环境对其经济起着支配性的作用,这也使得其文化中包含了许多与自然环境相关的要素。第四,特殊的地理环境还大大阻碍了相互的交流,许多部落各自独立发展,虽然有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但是仍表现出各自的特性,换个角度看,这种交通上的滞后,也使得珞巴族许多传统的文化得以保存下来,虽然没有文字来记载,但是传统文化却以惊人的生命力代代相传。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环境,是珞巴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源泉,它们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珞巴族的社会生活、文化特性,乃至审美情趣和精神气质等。珞渝地区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很早就为珞巴族先民所开拓、利用,珞巴族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 rSdevnnypoj5sDAK1lp9H7EX2iCflVnDkZ/aSmd69q4TTBUNdsa+QgvzG+BvdYT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