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交通习俗

由于常年生活在深山峡谷中,交通不便,因此珞巴族与外部联系很少,甚至在本民族内部的各部落之间联系也极为困难,这种封闭的环境,极大地影响着珞巴族文化的发展,但也是因为这种封闭性使得其文化保留了更多传统的色彩。珞巴族与外界的联系方式主要有山路和水路两种。

一、山路

崎岖的山路是珞巴族人沟通外界的主要通道,也是村落或者人们活动较多的地方,大多数山路往往是固定性的且经常有人打理,不会随季节变换而荒弃;而有些山路则是季节性的,在季节性对外交流较多的时候,这些山路总有人打理,而当这种交流的时节过了之后,道路又会被茂盛的杂草树木掩盖,等需要时又再集群开辟。珞巴族开辟道路有一套自己的方法,爬山时多沿着山坡上水流冲刷过的痕迹走,这样可以减少荆棘或杂草的阻挡;在山谷中行进时,多傍水而行;爬越险峻的山岭,尽可能选择动物踏出的小径,若遇悬崖时,或绕道而走,或架设天梯。

背篓

珞巴族运输主要依靠人力,最原始的交通工具是手杖,能辅助人们行走,也可用于歇息时支撑身体用。运输用的工具主要有竹篾或藤条编织的背篓,当物件比较大,不方便使用背篓时往往用拖的方式来运输,珞巴族往往用绳子套在额头上,用头部的力量来拖行,这是比较省力的方法。其他较常用的运输工具有竹筒、葫芦等,多用来装运水、酒等液体。

二、水路

珞巴族地区水流普遍湍急,水上交通工具主要有藤条、独木桥、竹木桥、溜索、藤网桥等,有些地区还使用独木舟、竹筏等。

珞巴族横渡小河时最常用的是藤条或独木桥,取材简单,较为原始,但因其便利性和实用性,在珞巴族社会里存在时间很长,至今仍有留存。例如藤条是珞巴族横渡峡谷或小河的最原始的方式,一般用藤条绑在峡谷旁的大树上,人拽下端,一荡而过;在窄小的河流上,独木桥也很常见,先在河岸上找一棵合适的大树砍倒,搭在两岸上,把树枝树杈砍掉,也会留一些充当扶手;在较大的河流上,往往要架设较大的竹木桥,两岸一般都会打上木桩或堆叠石头作桥头,如河面较宽,还要在河里架设若干桥墩,以保证安全性;而在河面较宽、水流较为湍急的河流上,往往架设溜索,简单而便利。溜索用一根粗藤充当,两端固定在木桩或树干上,过河时用硬木制成溜子,溜子上有绳索,能将人捆牢,沿索前进;独木舟和竹筏的使用范围则不广,因为珞巴族地区水流普遍湍急,而这两种方式只能在较缓的水流上使用才能保证安全;藤网桥是珞渝地区独具一格的交通工具,是一种呈管状的悬空网桥。一般高出河面数十米,多架设在水流湍急、水面较宽的河上。整个桥用藤条制成,桥的底部和两边各用几条粗藤构成桥的主体,然后在这些藤条中编织细密的藤条。桥的架设难度较大,而且每年都要维修,工作量比较大。藤网桥相比溜索较为安全,极少断裂或者出意外,体现了珞巴族人的智慧。

近年来,由于当地木材经济的发展,许多珞巴族家庭购买货车跑木材生意,车辆也慢慢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珞巴族交通工具的发展十分缓慢,除了地理位置偏僻等因素外,还与其社会发展进程有关,珞巴族地区物产丰富,基本能自给自足,需要与外界交换的必需品不多,因此,珞巴族历来认为改善交通并不十分重要,运输依靠人力就能完成。同时,由于氏族的解体,个体家庭关系的确立,社会处于分散状态,不可能组织起强大的力量修路架桥以改善其交通状况。传统的珞巴族社会,虽然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较少,但人们却能在最大程度上与自然和谐相处,现在,车子开进来了,公路修起来了,交通便利了,大量的木材却被运走了,这种只顾及眼前利益的经济正在部分珞巴族地区发展起来,这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必然是不利的。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不能让修路这一公益事业成为生态破坏的起点。 4ZZSYhiAdt4e7gjHcuXSqCgEvsJOGqwUxvloHeyqo1KkHaOIY0owmQZyBr/7G5y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