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贰 得胜寨:硝河城宋代古城址

位于硝河乡西侧1000米、北纬35°53′04.2″、东经105°50′38.8″,海拔高程1863米。2005年9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1 得胜寨遗址卫星地图

图2 硝河城宣统年志硝河城原图

图3 硝河城宋代城址(原名:得胜寨)平面图

图4 晚霞中的得胜寨遗址

一、建置沿革

得胜寨,天圣六年(1028年)建置 ,初属渭州,庆历三年后,隶属德顺军。与笼竿城、羊牧隆城、静边寨都位于陇山以西,大致建于同一时期,《元丰九域志》记载:“天禧元年置羊牧隆城,二年置静边。天禧六年置得胜。庆历三年改羊牧隆城为隆德寨,八年置通边。”

得胜寨统领开边堡,是宋夏缘边一所重要的堡寨。与羊牧隆城(隆德寨)、静边寨共同控扼镇戎军通往秦州的路线,《武经总要》记载:得胜寨“与隆德、静边砦抵秦州界。东南至军八十里,东至李武堡十里,西至边壕一十里,南至笼竿城七十里,北至怀远城二十里,又至界瓦川会百五十里,即西蕃龛谷也,北至延川戎马来路,有摘星、开边二堡。” 北接西夏,与摘星堡、领下开边堡共同扼守武延川(今葫芦川)通道,战略地位重要。

金时仍为砦,属通边县。 元、明时属于静宁州隆德县。明成化四(1468年)年,元后裔满四俊反明,发动了明代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即石城之战。主要领导者满四、杨虎,在得胜寨建立伪招贤王府,自称招贤王,置王府于硝河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固原州升为甘肃省直隶州,“以硝河城为州西南要区,因划海城界设州判,名固原直隶州硝河城州判。”

图5 得胜寨遗址全貌

图6 葫芦河与得胜寨遗址

图7 得胜寨·南城墙局部残痕

二、古城形制

硝河城宋代古城址为得胜寨遗址,记载其形制较早的史料是《硝河城志》,“东距固原30里(这条路线指现在从硝河—将台—马莲—张易—固原这条路线),西至隆德县界10里(今王民乡地界),南至隆德县将台堡12里(今将台乡火家集宋代古城址),北至海城县韩民堡15里(今海原县月亮山下,翻过月亮山就是西吉县上白城),东南至隆德县樊西堡25里(今原州区张易乡张易村内),西南至隆德县黑虎沟5里(今西滩乡黑虎沟村地界),东北至海城县界35里(今海原县红羊乡地界),西北至隆德县界20里(今西滩、兴平乡东北地界)。城址周长约一里八分七里,长六百六十八步。有城门三个,即南门、北门、小南门。” 但却详于道里,对城的形制只进行了简单的估算。《中国文物地图集·宁夏分册》载:“得胜寨(硝河乡老城村北),依山而筑,平面略成长方形,西北墙较平直,东南墙随地形弯曲,南北长约570米、东西约宽270米。”

根据西吉县第三次全国文物实地普查遗留残痕,这个寨子占地面积,建筑规模相当于城,自宋代建设以来,城内建设经历过多次改动,面积基本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硝河城志》的记载面积基本都是估算,西吉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做了详细测算,但却没有统计主城的连衣城,笔者在前人统计的基础上对城址进行了详细测量。

得胜寨依山而建,西高东低,西南侧较平直,东北侧墙随地形弯曲。平面呈长方形,东西残宽570米、南北残长510米,面积290700平方米,占地约436亩。原北门、南门、小南门残迹清楚,残高6米,基宽约18米,夯层0.16米。

图8 古城山烽火台残痕

图9 得胜寨·地道进口遗址

图10 明代宫殿与宋代烽火台遗址

图11 东山烽火台遗址远景

图12 得胜寨·城内烟台遗址

得胜寨山势蜿蜒,与月亮山脉、须弥山相接,葫芦河绕其东、北、南,庙儿山又迤南约3.5公里,瓮城子山(高约1800米)横于南北,约7公里与羊牧隆城相接,形成第一道天然护城屏障。瓮城子山顶5000米处有烽火台一座,残高约3米,正方形,边长残约6米;北侧有烽火台1座,残高4米,正方形,边残长4米,与主城墙相接。

瓮城子北侧城内山脚下有一处地窨子(地道),圆拱形,出进道门两个,两道门间离约7米,每个道门宽约1.6米、高约1.7米,地道全长约3.5公里,出口在(大溪山中)隆堡村川口组塌山梁顶。进入右侧地道大约100米汇合在一处,向右侧行走100米,出口到哨马营(瓮城子烽火台)。据当地群众回忆,新中国成立初期,当地人进出地道走捷路,放牛、羊时穿越地道避雨。瓮城子山建有城墙,残高2米、基残宽7米,长约1公里,东侧是连衣城,长约600米、宽约300米,面积180000平方米,占地约270亩。这里曾出土较多宋代瓷器和钱币。地窨子(地道)主要作用是防御不测,发生战乱后,一旦城门被封锁,一则可以进出通风报信,传递信息;二则可以逃命。在宋代没有先进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建造这样长的地道,在宁夏甚至西北地区实属罕见,这也是堡寨附属工程中的里程碑。

图13 硝河城(宋代遗址)出土的柱顶石

图14 硝河城出土的宋代耀州碗

东岳山烽火台在城东2.5公里处,烽火台残高约12米。现硝河乡政镇府驻地东侧,当地人称喇嘛山墩,经西吉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认定是一处宋代建造的烽火台,平面呈圆锥形,底径残约12米、残高约6米,黄土夯层,层厚0.16米,四周散步大量宋代陶瓷片。该烽火台无疑是得胜寨附属工程,与古城山烽火台、寨内中心烟台、宫殿东侧烽台相互对应。得胜寨中心烽台呈正方形,底边长约6米,顶部边长4米、高9米,北侧有一圆拱形窑,供哨兵存放东西,站在上面,可以望到四周。距此烽火台约500米外的东北、西北、东南还有烟台三处,残高约3米,占地面积约0.3亩。

现硝河宋代古城址遗痕清楚,主体城墙依山势而建,分内外两道城墙,西北面墙基本平直,东南墙随地形弯曲,城内北侧有一高平台,残长约300米、残宽约80米,东侧有烽台1座、北侧有烽台2座、西北有烽台1座、西南有烽台1座。高平台也是北城墙,高约16米,正北与葫芦河相接,西北与黑虎沟河相接(黑虎沟河发源于西滩乡黑虎沟,注入葫芦河)。《固原州志》载:“高平台,明成化四年满俊、杨虎反,自称招贤王指挥使,在此置宫殿,满俊被灭后,成为朱元璋第十四子肃王朱英的牧场,清代为固原硝河分州州判府。” 宫殿残迹内出土大理石柱顶石,造型别致。其中最大的外方内圆,外方边长0.91米,内圆直径0.80米,厚0.40米,柱石四周雕刻花鸟图案,纹饰细如发丝,艺术精湛,宫殿毁于1920年海原大地震。这里先后多次出土汉代自清代窖藏钱币,宋、夏等历代陶瓷瓦片随处可见。遗址面积呈长方形,宽约100米、长约400米。平台上每座烽台,都呈正方形,边残长4米、残高约5米,每座侧面都有圆拱形进出通道,供哨兵行走,顶边长3.5米,基宽约2米,夯层约0.16米。城外西北角有马号一处,据当地人回忆,大概有3亩,1920年海原大地震被破坏,现遗址可见。

图15 硝河城古城西侧护城河

图16 得胜寨·小南门遗址

硝河宋代古城址是连衣城,南北接连处两城公用一道城墙。城北有护城河,宽约12米,200米处山顶(哨马营)西侧有护城河,残长约1公里、残宽约12米、残高约6米。小南门1966年社教后坍塌,残宽约9米、残高13米,夯层厚0.16米。出城门就是上、下高庄(史称瓮城山),城门西侧有圈马圈,基本成正方形,边残长约60米,现残痕可见。小南门正面有泉水,至南向北流,城内饮用的就是山中泉水,古称天河水,宣统年《硝河城志(硝河城图)》也有记载 。由于水土流失,遗址范围内山水冲出一道深沟,流出的水汇入葫芦河,小南门西侧1000米高山(古城山)有一座烽火台,现残痕隐约可见,面积不详,四周散步宋代陶瓷瓦片较多。小南门东南瓮城山突兀森郁,犹如一条长龙,山体与羊牧隆城连接,山顶是有名的哨马营,占地面积残长约200米、残宽约80米,北可以暸望到唐山(现名红崖,距古城址约2000米),南可以暸望到古城山烽火台。古城山烽火台西南可以暸望到黑虎沟烽火台,东可以暸望到东岳山烽火台。

图17 得胜寨·小南门遗址外侧

图18 得胜寨·小南门西南角

南门在1920年海原大地震中遭到损坏,残宽约20米、残高约9米,夯层约0.16米。出城门就是有名的金钱柳池,原占地面积6亩左右,池内有一眼泉水,清澈见底,足供人、畜饮用,四周柳树根株结盘,浓荫蔽日,是夏日人们休憩的场所,遗址新中国成立初期被破坏,现遗迹可见。南门出口正对东岳山烽火台,距城门200米便是葫芦河,城门东南100米是一处三圣祠,在一高台上,占地面积约15亩,现遗迹可见。南门东侧是一处耳城,墩台残高约6米,正方形,边残长约40米,夯层厚约0.16米。西南角有耳城一处,呈正方形,残边长50米,耳城内有南北方向的两个拱形门,通向瓮城山烽火台。瓮城山西侧有一处赛马场(现在下高庄组内,被当地群众耕种,遗址残痕可见,面积无法测量)。

图19 宋代“大观通宝”铜钱

北城门1968年坍塌,残高约6米、残宽约10米,夯层厚约0.16米,西北角有耳城一处,现残痕遗迹可见,由于地震塌方和人为取土,破坏严重,面积无法丈量。北门距葫芦河50米,正面是马厂堡,距古城址2.5公里,是古代牧马和圈马的地方。

图20 硝河城出土的宋代茶沫釉小罐

图21 硝河城出土的明代蓝釉瓷碗残片

图22 宋代瓷杯

图23 宋代红耀州磁盘

图24 宋代耀州瓷钵

通过调查发现,古代在城内建造放哨用的是烟台,只是一个方墩,一侧只有一个藏东西的小拱形窑洞。而烽燧则建置在一处小城内,规模大,设置复杂,可以驻扎少量军队,储藏粮食和军需品等。所以,烽火台、烟台和烽燧存在一定区别,这也是城、寨、堡子调查中一个重要发现。

三、出土遗物

得胜寨出土大量的宋夏代窖藏古钱币、陶瓷、砖、瓦等器物。1971年3月,距北门100米处出土宋代窖藏钱币43680余枚。1990年7月小南门东侧,地窨子西侧门口30米,出土宋代窖藏钱币31公斤。1998年6月在现清真寺东侧100米左右出土宋代铁钱3吨多。2002年9月在寺台出土西夏钱币28枚,其中“天盛元宝”17枚、铁质“乾元宝”9枚、铁质“天盛通宝”1枚、“光定元宝”1枚。

城寨附近也发现了丰富的遗存。1994年城址内进行电力线路改造时,距北门100米左右处,挖出宋代耀州窑瓷盘、碗等较多碎瓷片,应该是当时一处食堂。推断理由有二:首先,出土地堆积大量生活用瓷残件,且有部分保存完整,说明不应是生活垃圾堆放地,因为垃圾坑,不会出土完整的盘、碗,只会出土碎瓷片。其次,出土地点距城内烽火台只有100左右,距宫殿不足100米,便于士兵用餐,从城寨建筑功能区划上是合理的。距南门30米左右,出土宋代窖藏钱币一窖,大多是熙宁通宝、景祐元宝、庆历重宝、至和重宝、政和通宝折十铁钱等(因群众哄抢具体枚数不详),预估在100公斤左右。在金钱柳池西侧出土西夏褐色蒜头瓶一件。2007年在南门西侧60米左右城墙底下,一位村民取土时挖出宋代耀州豆绿18厘米莲花碗两件。现城内但凡动土,就会零星出土宋夏钱币和宋夏金辽瓷片。

图25 清代霁红瓶

图26 宋代影青执壶(西滩黑虎沟宋墓出土)

1985年在东南距西吉县20公里、得胜寨西南5公里、羊牧隆城北10公里处的西滩乡黑虎沟村内被洪水冲出一座宋代墓葬。墓葬形制为砖券顶单室墓,平面呈长方形,由斜坡台阶式墓道、甬道、墓室组成,甬道长2米。墓室两壁及门和部分甬道用长条砖错缝平行砌成,墓室底部用长方形砖对缝平行铺地。在墓室东、西及后壁中部嵌有侍人(启门侍女、梳妆仕女、男侍奉人、单身侍女)、花卉、蔓草、门窗图案(门样、窗子图案)、孝子故事(二十四孝砖雕)、着甲武士等砖雕(现藏固原博物馆)。出土随葬品有青白瓷执壶(现藏西吉博物馆)、青白瓷小碗、小口瓶、铜洗(现藏西吉博物馆)等。 孝子故事砖雕,内容丰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反映了宋夏时期这一地区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家庭观念,砖雕人物,其服饰具有明显的等级差别和时代特征,同时反映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图27 硝河城出土西夏铜头盔

图28 西夏石墨盒

图29 梳妆侍女砖雕(西滩黑虎沟宋墓)

图30 武士砖雕(西滩黑虎沟宋墓)

图31 王裒闻雷泣墓孝像砖(西滩黑虎沟宋墓)

图32 王祥卧冰求鱼(西滩黑虎沟宋墓)

硝河城历史文化悠久,有丰富的文化遗存。现西吉钱币博物馆馆藏有硝河城出土的10万年以上牛角化石,西夏铜头盔等尤为珍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吉西滩黑虎沟出土规格最高的宋代墓葬,墓葬内出土高规格的文物,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肯定不是一般平民百姓,应该是得胜寨或羊牧隆城驻军官员墓葬。

图33 得胜寨与喇嘛墩烽火台

从出土文物的服饰、神态、动作反映出,墓主人身望较高,墓室中雕葺孝像砖,表明墓主人可能是一位汉文化修养很深的将官,这为研究宋夏时期的军事和当地历史文化提供依据。特别二十四孝图砖雕文物的出土,在当今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要让他们认识历史,崇尚历史人物,尊老爱幼,热爱父母,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学习先辈的优良传统。

宋夏好水川之战,元昊逼宋承认其独立地位。从此,宋夏展开了百余年断断续续的战争。得胜寨在葫芦河沿岸具有重要军事地位,是宋夏必争之地。葫芦河流域,川道平坦,水草丰盛,便于骑兵行动,既是著名的牧马地,又是重要的军事通道,西夏占领葫芦河川道,南下可以直接威胁关中安全。西夏以天都山为基地,为了争夺对葫芦河川的控制权,在这里反复用兵。而要夺取葫芦河川道的要冲,必须夺取得胜寨。

得胜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并且在以后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据《西吉文史》记载:“1936年10月22日三大主力红军长征胜利会师西吉将台堡,党史资料证明,硝河城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将台堡会师前后的中央军委和各方面军的密码电报中,多次提及硝河城,说明硝河城在会师前后的重要性,即指挥后勤补给作用。当地老人回忆证实,硝河城在将台堡会师前驻扎了大量红军,是二方面军指挥部的所在地。在访问萧克、肖华、廖汉生等原红一、二方面军首长时,他们都谈到硝河城,特别萧克将军很郑重地说:‘两个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后,当晚就转移到了硝河城宿营,在那里有一方面军为我们准备好了宿营地,红二方面军指挥部就设在城内高台下窑洞内,当地的回民都很欢迎红军。因为,我的名字是萧克,所以,在硝河城宿营的情况就记得很清楚’”。 就是因为这里依山傍水,具有独特的民族习俗,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优越,文化发达,群众思想基础好,拥护红军,当地并且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将台堡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前后,红一、二方面军大多数首长都到过硝河城,硝河城在革命时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枢纽作用。

图34 当年红军第二方面军驻扎硝河城设立的指挥部窑洞旧址 yhA44iYO2lYhUqwO1zw76SqI8E6fgiDDFVP4SONibs9TvdSFfM5Bz45HFAfOIF5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