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文化国情

1 民族

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19世纪前半期,中国、印度、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的移民进入新加坡。截至2012年6月,华人占74.2%,马来人占13.3%,印度裔占9.2%,欧亚裔及其他民族占3.3%。大多数新加坡华裔的祖先来自中国南方,主要是福建、广东和海南,其中四成是闽南人,其次为潮汕人、广府人、莆仙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还有峇峇、娘惹等。

2 宗教

新加坡的主要宗教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其中佛教是新加坡的第一大宗教,40%的人口信奉佛教,多为华人。其他一些华人还信奉道教、基督教以及天主教等。马来人绝大多数是伊斯兰教徒,印度裔则以信奉印度教和锡克教为主。

特别提示

★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的移民国家,也是全球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华人在新加坡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很高,其经商表现突出,成立有“中华总商会”等规模大、影响广的商会组织。

★新加坡的宗教信仰比较繁杂,人群种类比较多,有着不同的文化。

★多数新加坡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感觉族群关系紧张。

新加坡佛牙寺 图片提供:达志影像

扩展阅读:新加坡的宗教信仰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有宗教信仰的新加坡人占全国人口的83%。新加坡提倡宗教与族群之间的互相包容精神,实行宗教自由政策,为多宗教国。新加坡的宗教建筑各式各样,许多历史悠久的寺庙都被完整地保留下来,而且每年都有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

佛教与道教

佛教是新加坡的第一大宗教,教徒约占人口的33%。多年以来,各个佛教团体联合主办宗教、文化、教育与社会福利计划等活动,把佛法与公众的距离拉近。光明山普觉禅寺有90多年的历史,是新加坡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

道教徒占人口的11%,早期的华人移民带来了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习俗,不同籍贯的华人各自兴建庙宇,其中有一些庙宇,如天福宫和粤海清庙,已成为国家古迹。四马路观音堂是新加坡香火鼎盛的庙宇之一,观音堂主殿内的主神像是十八手观音圣像,各地赶来祈福的香客络绎不绝。

天主教与基督教

教徒占人口的18%。新加坡共有30座天主教堂,并管理30多所学校。天主教会也开办医院、老人院和儿童收容所。莱佛士在1819年登陆新加坡后4个月,曾把一块土地赠送给伦敦宣教会。5个月后,第一位基督教传教士抵达新加坡。在最初的数十年里,一些不同的团体对新加坡基督教会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这些团体包括西方商人族群、海外传教士,以及印度与中国的基督徒移民等。

伊斯兰教

新加坡有近65万名伊斯兰教徒,占人口的15%。马来人或巴基斯坦血统的人民基本上属于伊斯兰教的逊尼派,另外也有部分印度血统和华人信奉伊斯兰教。

兴都教

新加坡有超过10万名印度裔教徒。新加坡有24座主要的兴都庙,其中位于桥南路的马里安曼兴都庙和实龙岗路的斯里尼瓦沙柏鲁马兴都庙都被列为国家古迹。

锡克教与其他宗教

教徒合计只有2万余名。锡克教是19世纪从印度传入的,在新加坡有7座锡克庙,教徒主要是锡克族警察和保安员。犹太教在新加坡有2个会堂,拜火教在新加坡则没有庙宇。

3 风俗与禁忌

(1)民族服饰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着各自的服饰文化习俗。但新加坡作为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国家,长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不论哪个民族,一般都喜欢穿西服。

但穿西服过于严肃,因而近几十年来,穿夹克衫和牛仔装也很普遍。妇女喜欢穿裙子,尤其是年轻姑娘所穿裙子的颜色特别鲜艳,洁白的上衣罩在薄薄的裙子上,显得轻盈飘逸、落落大方。老年妇女穿的裙子一般素淡庄重。学生上学穿校服,男学生穿白衬衫、黑裤子,女学生则穿白衬衫、红裙子。

马来人的民族服装“纱笼”最有特色。纱笼宽大松长,穿在身上遮手盖脚。它分为便服和传统礼服,其中礼服讲究做工,尤其是传统女装都是用专门的丝绸或布料制成的,图案优美,工艺精细。穿上传统女装,头披一条单色薄纱巾,显得光彩夺目、婀娜多姿。男士穿上纱笼,头戴“宋谷”帽,则显得飘逸大方。由于穿着纱笼上班不方便,马来人一般在探亲访友、上清真寺或在传统节日时才穿。

印度男人的传统服装是白袍,腰间扎一条白腰带;女人则穿裙子、披纱丽。

在新加坡,华人约占75%,旗袍是备受当地华人妇女喜爱的服饰。

娘惹服饰 图片提供:达志影像

早年华人下南洋,娶马来人为妻,生下的女儿称为“娘惹”,是娘惹文化的代表之一。在马来传统服装的基础上,改成西洋风格的低胸衬肩,加上中国传统的花边修饰,就是娘惹服饰。娘惹服饰多由轻纱制成,颜色不仅有中国传统的大红和粉红,而且有马来人的吉祥色土耳其绿;点缀的图案多是中国传统的花、鸟、虫、鱼、龙、凤等。

此外,新加坡还有很多行业服装,如商店有店服,工厂有厂服。男律师出庭时穿长袖衫和黑长裤,女律师则穿白长衫和黑裙子。

(2)饮食文化

新加坡的饮食文化十分发达,甚至以“美食天堂”自居。新加坡同中国香港相似,都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在饮食文化方面体现得也非常突出。在新加坡可以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国的美食,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饭菜绝不是一件难事。

新加坡的饮食特色集中在当地人做的美食上,包括中餐、印度餐和马来餐。中餐主要以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的特色菜为主,也融入了马来饮食的特色,如咖喱鸡和咖喱鱼头等菜可谓别具特色的“中餐”。新加坡人非常喜欢吃辣,他们在吃饭时,都要配一碟泡辣椒。

中餐可以说是“新加坡特色的中餐”。随着越来越多中国大陆移民的涌入,在新加坡也可以吃到中国各地的食物,如四川火锅、北方饺子、上海菜等。不过这些中国本土的食物在新加坡并不普遍,也不是大众化的食物,需要到特定的餐馆里才可以吃得到。

印度菜和马来西亚菜别具一格。具有代表性的是马来人做的沙爹(这是一种类似刷上咖喱酱的烤羊肉串的食物),马来炒饭以及印度人的煎饼和羊肉汤都是相当不错的美食。

在新加坡的饮食特色中,印度菜和马来西亚菜对中国人来说还是因人而异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能接受这些食品,有些华人甚至在新加坡居住了好多年也没尝过这些食品。

新加坡人吃饭的地方往往被称为“熟食中心”,分布在各住宅区、商业中心、地铁站和大的商场里。在这些熟食中心,有很多提供不同食品的摊位,同时会提供吃饭用的桌椅等设施,类似于国内大公司或者学校里的餐厅。

(3)风俗习惯

“华裔之国”—新加坡,其华人从事的职业无所不包,但一般都继承了祖先的传统,经营饮食业、酿酒业的多为广东籍华人,从事贸易业的多为福建籍华人,而广东潮州集团和海南省籍华人则以从事工厂劳务或厨师等职业居多。

新加坡人在社交场合与他人所行的见面礼节多为握手礼。由于文化的多元化,新加坡的礼仪与习俗也呈现多样化:华人习惯于拱手作揖或鞠躬,而马来人则采用“摸手礼”。新加坡人特别强调笑脸迎客,彬彬有礼。新加坡政府强调“不学礼,无以立”,而且专门编撰了《礼貌手册》。

新加坡人招待客人一般是请客人吃午饭或晚饭。与新加坡的印度人或马来人一起吃饭时,不要使用左手。到新加坡人家里吃饭,可以带一束鲜花或一盒巧克力作为礼物。谈话时,避免谈论政治和宗教,可以谈谈旅行见闻、所去过的国家以及新加坡的经济成就。

新加坡人对色彩的想象力很丰富,对红色、绿色、蓝色比较喜欢,视紫色、黑色为不吉利,视白色、黄色等为禁忌色。在商业上,反对使用如来佛的形态和侧面像;在标志上,禁止使用宗教词句和象征性标识。喜欢红双喜、大象、蝙蝠等图案。数字禁忌4、7、8、13、37和69。

(4)重要节日

新加坡各民族按照自己的历法有着不同的节日与风俗。新加坡的法定节假日为11天。比较重要的节日有:华人新年(同中国的春节);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10月新月出现之时);泰米尔新年(每年4~5月);国庆节(8月9日);圣诞节(12月25日)。此外,还有元旦、复活节、哈芝节、劳动节等。

新加坡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周六、周日为休息日。

特别提示

★新加坡人的饮食习惯往往受广东、福建、海南和上海的影响,口味喜清淡,偏甜。马来人忌食猪肉、狗肉、自死之物和动物的血,不吃贝壳类动物,不饮酒;印度人则绝对不吃牛肉。在用餐时,不论马来人还是印度人都不用刀叉、筷子,习惯于用右手直接抓取食物,忌用左手取食。

★在新加坡进行贸易谈判时,不要跷二郎腿,否则将破坏成交机会。假如不知不觉地把一只脚颠来颠去,以至于鞋底朝向了对方,这笔买卖就要告吹了。哪怕是无意中稍微碰了对方一下,也会被认为是不可忍受的。

★新加坡有很多种宗教信仰,到一些宗教场所时要尊重他人的信仰习惯。在参观庙宇和回教堂时,衣着必须端装得体,手脚要有衣物遮盖;访印度寺庙时,要在进门之前脱鞋,到本地人家里做客也是如此。

★新加坡不鼓励支付小费,酒店和餐馆的账单上都会列出10%的服务费。机场内禁止支付小费。 dcwRlxnA/u2mWzev5SiDfq6dBjEkdaDMIAW+EuygXLhRdk3U+57lo13XEKJBO9z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