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民俗

(一)服饰

新加坡是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工业国家,长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无论是哪个民族,男人都喜欢穿西装。然而,随着近几年人们穿着方式的变化,西装在平时生活中被认为过于严肃,适合较正式的场合穿着,而夹克衫和牛仔装变得流行起来。新加坡妇女喜欢穿裙子,年轻女孩子喜欢色彩鲜艳的裙子,老年妇女穿着的裙子则一般端庄素雅。学生上学穿校服,男生穿白衬衫配黑裤子,女生穿白衬衫配红裙子。

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新加坡的各个民族穿着基本趋同,这是各民族在接触外来文化时所产生的共同认识或达成的统一意见。这样,各民族在保留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能融入其他文化。另一方面,新加坡各民族仍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服装。印度族女性传统服装以“莎丽”为主。莎丽长约5.5米,宽约1.25米,两侧有绲边。穿着莎丽时上身会穿漏肚脐的短袖衫,下身穿上紧下收口的灯笼裙。莎丽的缠法因地区和种姓的差异而不同,穿法有上千种。莎丽有各种质料,有纯棉、化纤、真丝等,颜色五彩缤纷,图案千变万化,有的富丽华贵,有的典雅大方,还有的鲜艳夺目。印度的莎丽广受赞誉,吸引了不少海外游客前去购买。印度族男性着装以白色为主,传统的男子服装叫“托蒂”,也称为白袍,实际上就是一块缠在腰间的布,上身肥大,为过膝的长衫。新加坡印度族只在传统节日和婚嫁丧礼时才会穿上传统民族服装。新加坡马来族的民族服装中“纱笼”最有特色,它宽大松长,能遮手盖脚,分为便服和传统礼服两种。其中礼服做工讲究,尤其是传统女装,它们都是用专门的丝绸或布料制成的,图案秀美,工艺精湛。穿上传统女装,头披一条单色薄纱巾,显得美丽动人、婀娜多姿。马来族男士头戴“宋谷”无边帽,上身穿一种无领、袖子宽大的衣服,下身穿长及足踝的纱笼,显得极其飘逸俊朗。

(二)饮食

从新加坡人口构成来看,大多数人是华族,而他们多来自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或是其后裔,所以大多比较喜欢甜食,尤其喜欢广东菜。广东菜以推陈出新而闻名,从简单的叉烧面到精心制作的上汤鱼翅或脆皮乳猪,都十分吸引人。新加坡的许多餐馆在午餐时间会推出粤式点心,以蒸或炸的点心为特色,颇受欢迎。除了粤菜,其他有名的中国菜还有上海鳝鱼、潮州卤鸭、海南鸡饭、客家酿豆腐与辛辣的四川菜。新加坡华族人的主食以米饭和包子为主,他们不爱吃馒头,下午习惯吃一点儿点心。华族人喜欢的甜食是橘子蛋糕,喜爱吃鲨鱼片、油炸鱼、炒虾仁、咖喱牛肉、咖喱鱼头、鱼香茄子及一些海鲜食品等。新加坡附近热带水域的海产丰富,且品质上乘,口味鲜美,龙虾、螃蟹、虾、贻贝、蚝、墨鱼及其他各种海产都是上桌的好菜。由此可见,海鲜在新加坡美食中也能独当一面。

马来族人基本都是穆斯林,遵从伊斯兰教习俗,包括禁酒、不吃猪肉、不吃宰杀前已死动物的肉和血,爱嚼槟榔,喜欢喝红茶和咖啡。他们以大米为主食,爱吃辣椒,尤其爱吃咖喱牛肉。著名小吃“沙嗲”是传统马来美食。人们把腌好的牛肉、羊肉、鸡肉做成串,并以适度的火候炭烤,最重要的就是要蘸一层厚厚的沙嗲酱一起入口。沙嗲酱由花生酱、椰酱、幼虾等调制而成,香醇无比,吃后令人回味无穷。若享用一串串沙嗲的同时,再配以椰叶或班兰叶包裹的传统马来米饭、小黄瓜及洋葱等,沙嗲的味道就更加分明。马来族人在做马来菜时喜欢用椰奶和辣椒作为调料。马来西亚是传统香料的盛产地,马来族人拥有各种调制香料的技术,其中有种“三巴”辣椒糊是用番茄、蒜、胡椒、盐制成的,味道刺激而独特。

马来族人招待客人只用冰水或茶水作为饮料,而不会用酒。就餐时,男子盘腿而坐,妇女则屈腿而坐。马来族习惯用右手拿食物,不用左手,因在马来文化里,左手被认为是不洁净的。因此,取食不能用错手。如果在用餐时用到左手,应该向在场的人道歉。不注意这些礼节,会被人认为不礼貌。

新加坡的印度族人大多来自印度南部,但是新加坡的印度食物却包罗了印度各地的风味,有咖喱鱼头、克什米尔腌味、旁遮普佳肴及印度式穆斯林美食。印度族人爱吃大米饭和印度罗提饼,饮红茶、咖啡、冷开水,禁食牛肉,不吃蛇肉。面粉加红糖,经油炸而制成的甜肉是印度老年人喜爱的风味小吃。印度菜大多会使用一种叫马沙拉的调味品,它主要是提取植物的根、叶、果实及种子制成,放入食物中增加香味。印度菜有15种以上的传统烹饪方法,大体可分为北印度和南印度两大菜系。北印度菜味道比较温和,辣味适度,主要有虾、羊肉、鸡肉、蔬菜等,再配上一碗咖喱饭。宫廷菜坦德利鸡是北印度菜的代表。泰米尔人常吃的南印度菜则味道浓烈辛辣。印度式素食是世界上样式最多也最受肯定的美食之一。印度族人大多是素食者,所以在素食菜色的研究上也最花心思——面包、米饭、豆类、汤、沙拉、点心和甜食,无不匠心独具、风味奇佳。

新加坡还有种类繁多的水果,有荔枝、山竹、榴梿、红毛丹、苹果、梨等,这为新加坡的饮食增添了些许清新的口感。种类繁多的水果也为果汁提供了很好的原料,新加坡因此创造出各种创新口感的果汁。

(三)居住

作为一个城市国家,新加坡的土地极为有限。为了更好地解决居民住房问题,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承担建筑了公共房屋——组屋,为大部分新加坡人提供住房。目前,新加坡超过80%的居民住在组屋中,拥屋率达90%。

20世纪60年代是组屋的起步阶段。当时的组屋由简单、平直的块状单元组成,采用长条形布局,底层为商铺,其上为住房,两排组屋之间形成内街,作为居民主要的活动场所。在设计方面,为适应公众迫切的居住需求,组屋的定位是应急型小公寓,设计简单而实用,以多层内廊式为主,房型为一房式和二房式,配以厕所、厨房等设施。到了70年代,组屋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组屋的设计重点转向满足婴儿潮和中等收入人群的需求,出现了四房式、五房式的中大型组屋。与此同时,组屋设计开始引入高层塔楼,建筑高达25层,每层的户数较之前有所减少,确保了较好的视野和隐私性。发展至80年代,组屋经历了改革,更好地整合了周边设施,组屋与游泳池、运动场、公园、晨运跑道等公共活动设施连接起来,为居民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在设计方面,底层设置了托儿所、乐龄俱乐部等,同时多层停车楼取代了地面停车位,停车楼几乎每层都设有通道与邻近的组屋相连。90年代是组屋个性发展的时期,新增了许多组屋形式和户型以适应各种各样的居民需求。除了在景观设计方面更注重对自然生态的保护以外,还开始实施翻新计划,如进行电梯翻新等,改善现有的居住环境以保持旧组屋的价值和吸引力。进入21世纪以来,新加坡居民越来越国际化、多元化,并且社会老龄化、家庭小型化趋势加快,组屋的样式也有所改变。住宅类型更多元化,不同层次的公共空间织成网络,新加坡更是针对不同年龄层的需求分别建造了适合老年人和年轻人居住的组屋。

(四)礼仪

新加坡各民族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独立后,政府对各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习俗都是平等对待,提倡文明礼貌,发扬各民族优秀文化,逐渐形成了新加坡社会相互尊重、民族和睦的良好社会风气,而新加坡也成了世界上著名的礼仪之邦。

1.日常交往礼仪

在日常生活中,新加坡人热情好客、谦虚有礼。在交往中新加坡人注意衣着整洁、讲究卫生,衣着不整或邋遢者会被人看轻,或是被人看成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如果收到参加某一社会活动的邀请函,新加坡人习惯书面明确答复,并表示感谢,若不能赴约则会提前告知并说明情况。收到礼品时,新加坡人会本着礼尚往来的原则,回赠同等价值的礼品,礼品注意包装,送礼时用右手以示郑重,一般不会当面拆开礼物,除非对方主动要求。

2.见面礼仪

在社交场合相见时,人们一般都施握手礼,男女之间可以握手。熟人见面时也可以点头致意。马来族人则按伊斯兰教习俗,双手合在一起互相接触,再把手收回放到自己胸口。印度族人见面时一般是双手合十致意。在见面称呼方面,对男性予以先生的称呼,若对方年纪较长则称老先生或某老,如果知道对方的职务,可直接称呼某董事长、某总经理、某经理等。对女性可称呼小姐,对年长女性可称呼女士,如果知道她的职务,也可称其为某董事长、某总经理、某经理等。

新加坡作为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政府十分重视市容市貌及公民的精神面貌,无论哪个方面都力争做到最好,不失礼节,讲究文明,实现人与人的友好相处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五)婚姻

不同地域的移民将不同的婚俗带入了新加坡,新加坡的三大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多姿多彩的婚俗。他们的共同点是男女双方经过自由恋爱,符合婚姻注册的条件,便可结成合法夫妻。一般女性在25岁左右,男性在30岁左右被认为是结婚的最佳年龄。新加坡青年男女在选择伴侣时十分注重实际:对男性的学历、职业、收入、家庭背景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而对女性,则首先要求其秀外慧中、健康、能干,而对其学历和职业并不十分看重。在新加坡人眼中,男婚女嫁是人生大事,不论华族还是马来族或印度族都很重视,婚事要经过求亲、送订婚礼物、订立婚约等程序。

新加坡华族大多数按照中国传统的婚俗举行婚礼。传统婚俗仍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传统,如议婚、纳彩、纳银、择期迎亲、祭祀祖先、拜见翁姑和回门等。如今新加坡年轻人也采纳了一部分西方的婚礼形式及婚俗,如向亲友发送请柬、穿婚纱、撒彩纸祝贺、花车迎接等,使很多新加坡人的婚礼中西合璧。新加坡华族喜欢在农历八月举行传统婚礼,象征着花好月圆。如果新人决定举行传统婚礼,新人要先接受各自母亲的“梳头礼”,象征新人都已长大成人。结婚当天,新娘往往仍要遵循习俗,身穿大红色的衣服以示新禧。新郎由男傧相陪伴,前往女方的家迎娶新娘。新郎抵达时,新娘的一个弟弟或年幼的男性亲戚就会上前为新郎开车门,新郎得马上送一个红包给他。新娘随新郎离开自己的家时,通常由一名女傧相和几名“姐妹”陪伴,以代表女方家庭。新人抵达新郎的家后,先在门口的祭坛前三鞠躬,表示向祖先通报结婚的消息。然后,新人向端坐在椅子上的男方父母叩头。之后新娘恭恭敬敬地端上茶盘或茶杯,在新郎的陪伴下给公婆敬茶。公婆从新娘手中接过茶杯,就表示新娘已正式被接纳成为这个家庭中新的一员。公婆则将茶碗和祝福的红包放在媒人手捧的托盘上。之后进行婚礼的其他仪式。而大多信仰基督教的华族则在教堂举行婚礼,新娘穿婚纱,新人在神父的见证下承诺终身相伴。

新加坡马来族绝大多数是穆斯林,其婚礼仪式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他们在专设的穆斯林婚姻登记处进行婚姻登记,婚礼需要一男一女两个司仪。女性司仪是被称作“玛克·安达姆”的中年妇女,她包办新娘的穿戴,仪式前帮新娘剔去眉毛、额头上的汗毛、鬓角上的乱发,教给她婚后的生活经验,最后将圣水倒在新娘的头上以示洗净身心。而婚礼仪式由男司仪“卡提”主持。婚礼在女方家举行,新郎抵达后,坐在家中上座的位置,接着开始伊斯兰教仪式的祈祷。然后,卡提把结婚证交给新郎,新郎签完字,把结婚费交给卡提。女方收下卡提转交的结婚费,并在结婚证上签字,婚礼圆满结束。按照伊斯兰教教规,婚礼时新郎必须身穿白礼服,头戴白帽子,新娘则打扮得格外典雅华贵。婚礼开始后,被邀请参加婚礼的女方亲友纷纷前往新娘家,他们围绕在新娘身边祝贺新禧;男方的亲友也提前来到男方家,他们排成规定的行列,手持橡树状的小棒,敲击小鼓,跟随着新郎前去新娘家迎娶新娘。宴后,新娘和新郎要给每一位客人送一枚蒸熟的鸡蛋,寓意夫妻在今后的日子里子孙满堂。

印度族的婚礼则一般在寺庙里举行,由印度教僧侣主持。在新加坡,印度族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都很自由。在婚礼仪式上,新娘穿着传统的莎丽,上面缀满金银珠宝饰品,色彩艳丽的贵重绸缎裹在身上。新郎的婚服则较为随意,大部分选择西装礼服,一部分较传统的家庭则选择印度传统婚服。婚礼开始后,等候在寺庙前的新人手挽着手,在圣歌和祷告声中步入庙内。在圣坛前,新郎跪在新娘面前,将一枚贵重的戒指缓缓套在新娘的脚趾上。新人会举行植树仪式,两人在一个小盆里栽下树苗,象征着新的生活吉祥幸福。之后举行更衣仪式,新娘身穿新郎赠送的新衣,预示着新娘以后的一切都由丈夫负责。接着新人围着由僧侣点燃的圣火举行“净化”仪式。礼毕,新人脖子上戴着花环,坐在席上,周围的人向新人抛洒黄色米粒,祝福新人在婚后幸福美满。同时鼓声高奏,据说是为了盖住被印度族视为不吉祥的狗叫声和喷嚏声。最后新人再围绕圣火步行,婚礼至此结束。

在新加坡,家庭富有的青年男女,会把结婚的喜讯刊登在报纸上,一般以这种形式登报:“某某男女经过某某人介绍,在征得父母同意后,结成美满姻缘,两人表示今后一起生活,互爱互敬,百年好合。”结婚照也一并登出。刊登结婚启示的目的一方面是公开宣布正式结婚,给亲友以通告,另一方面可以显示自己的财富和社会地位。

(六)禁忌、禁令和避讳

1.日常交往中的禁忌

新加坡是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不仅有亚洲文化的流入,也受到西方文化的洗礼,因而存在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信仰,在生活中也有一些彼此忌讳的行为举止。新加坡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深,与人交往时,尽量不要询问和谈论个人的隐私,比如配偶情况、财务状况等。新加坡有自己的政治社会特色,因此也不要议论当地的政治、民族或宗教方面的问题。

与人交往时,尽量把双脚平放在地板上,露出脚心或鞋底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切忌在长者面前交叉双腿。到新加坡人家中做客时,进门前应该脱鞋。与东南亚大多数国家一样,新加坡人视头部为心灵所在,头被人触摸即被视为受到侮辱,因此不要随意摸别人的头尤其是小孩的头,那不是亲热和善意的表现。在新加坡,用食指指人,或将拇指插入食指和中指之间,均被认为是极端无礼的动作。

2.宗教活动中的禁忌

新加坡华族人大都信仰佛教或道教,马来族人和巴基斯坦人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印度族人信印度教,西方人一般信仰基督教。佛教一般主张不杀生,以食素为本,认为不能随便抚摸小孩子的头顶,坐着不能跷二郎腿,出入寺庙须穿戴整齐。清真寺是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非常神圣,非穆斯林若要进入,必须事先征得同意,并由穆斯林陪同,进入时须脱鞋,并从右门进入。信奉基督教的人一般都认为“13”是不吉利的数字,故举行活动时应尽量避开该数字。在印度教中,牛被视为神圣的动物,食用牛肉和使用牛饰品是被禁止的;出入寺庙须赤脚,不能穿短裤或短裙;头是神圣的,不能随意用手去摸;左手是不洁的,忌讳用左手递东西。新加坡十分注意维护宗教的严肃性,尊重各宗教的创始人,反对使用如来佛的形态和侧面像,禁止在商业活动中使用宗教名词或象征性标志。

3.政府禁令和民间避讳

新加坡治理环境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措施是重罚。久而久之,人们已养成了注意公共卫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在新加坡生活或旅游,不要在地铁站和车厢内吃东西,不要乱扔废物,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停车辆,公厕用完要及时冲水,过马路不能闯红灯,否则会被罚款,如再犯会加倍处罚。

除在家庭经营的小饭馆外,在新加坡餐馆用餐结账时须加上一些服务费。新加坡提倡节约,在饭店吃自助餐,取到盘中的食物应全部吃完,否则会受到餐费加倍的处罚。出租车的管理非常具体,严格按路程长短来收费,对超载、夜间行车、电话预约等的加费都有详细的规定,不用另给司机小费。对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执行计分制度,两年内如果超过24分,交通警署就会吊销司机的驾照。 M+HyR8xEBMFMjMQTtWV3FK7s0xOM1wy24KVayilX2xwU8yC9urjY9jfCyDjbKDM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