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 中国未来城市对外交往趋势

(一)从注重“获得”向积极“给予”且互助共赢转型

过去40年里,中国城市对外交往呈现欧洲、亚洲、美洲、大洋洲、非洲依次递减态势。如表3-10所示,按照中国友好城市在各洲分布数量排列,依次为欧洲776个,占总数比例35%;亚洲713个,占总数比例32%;美洲455个,占总数比例21%;大洋洲141个,占总数比例6%;非洲124个,占总数比例6%。如果将目前全部国际友好城市按所在洲平均到每个国家,则在欧洲、亚洲、美洲、大洋洲发展相对均衡,与各国平均友好城市数量各占约四分之一,而与非洲国家的城市友好往来相对较少。

表3-10 中国在世界各区域国际友好城市分布情况

但是,如果将国际友好城市所在区域进行细分,如表3-11所示,不难看出,国际友好城市分布并不均衡,非洲、中东、拉美、中东欧等区域的国际友好城市发展缓慢。

表3-11 中国在非洲、中东、拉美、中东欧、中亚友好城市分布情况

在非洲,与中国结好的友好城市分布相对广泛,在非洲2/3国家的124个城市建立有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但结好总数偏少。

在中东地区,与中国结好的友好城市分布范围狭窄,在14个国家中仅与6个国家的城市与中国城市结好。

在拉美地区,虽然与中国结好的友好城市总数较高,但分布不广泛,还有一半的国家未与中国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在中东欧地区,虽然与中国结好的友好城市分布广泛,但与整个欧洲情况比较,仍有发展空间。

在中亚,与中国结好的友好城市分布广泛,但总体数量偏少。

因此,未来发展方向将从注重“获得”向积极“给予”且互助共赢转型,加强与非洲、中东、拉美、中东欧、中亚等区域建立友好城市,优势互补,互助发展,共创繁荣。

(二)“一带一路”倡议赋予沿线城市开放发展新机遇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明确城市将成为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重要支点和抓手,因此,这为一批“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经济与文化的联姻,是全球化时代的突出特征,也是‘一带一路’丝路城市魅力的应有之义。” 而经济、文化产业的合作恰恰是目前城市对外交往最成熟、最活跃的领域。借友好城市平台,从经济、文化领域着力,整体带动城市发展。

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应符合国际产业演进规律,第一,要不断提升转移层次,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制造业向服务业、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第二,服务业成为产业转移的热点,旅游、金融、保险、咨询、管理和培训等专业服务是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旅游和文化产业将发挥“杠杆作用”,找准突破口,起到以点带面的功效。例如,“海南岛屿观光政策论坛”,用“岛屿观光”做名片,以点带面,中、韩、日、印联合发起共创多边地方政府联络机制和区域型旅游合作组织,并逐步发展成为世界著名岛屿联合体,实现全球化的产业发展与共赢。由此,“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可充分借助友好城市平台,提升城市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推动互助共赢。

(三)开拓创新,整合资源,建立具有特色的“友好城市群”模式

友好城市的合作可以国家战略和区域合作为依托,通过开拓创新,全方位促进“友好城市群”的建立。借用城市外交的优势和特点,在作用于不同区域范围的主要核心城市周围,聚集不同类型、规模、特点的城市,形成与核心城市保持较密切联系的群体,即“城市群” ,不仅可以增强核心城市的影响力,同时也将增强核心城市对外围区域的辐射作用。探讨建立“一带一路友好城市群”“新兴市场友好城市群”“金砖国家友好城市群”等,充分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抱团取暖,互助共赢。

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至今已经走过4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开放交往的重要平台,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对外交往、推动城市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国际城市直接互动交往,通过友好城市,实现机制化、长效化、可持续的目标,对有效增进民众之间的信任度与亲和度、推动城市建设、夯实国家关系的社会基础、实现国家外交战略目标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比发达国家,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工作开展的时间较短,友好城市数量和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尽管城市结好是城市对外交往的重要形式,但友好城市并非城市间开展互利合作的必然选择,缔结友好城市也并非适合所有城市对外交往最有效的方式。由于语言沟通不畅、机构变更频繁、地理距离遥远等因素,40多年间,也有一些友好城市建立后,没有开展实质性交流活动,友好城市关系也就没能给城市建设与人民交往带来切实效益,友好城市有名无实。因此,在未来国际友好城市工作中,如何将国际友好城市机制合理长效化,使友好城市平台的搭建切实起到促进发展、增进友谊、互助共赢的效果,将是未来城市开展对外交往活动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当今世界,人类文明面临深刻转型,国际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兴力量集体性崛起,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外交整体布局全面展开,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基本成形,大力开展城市外交将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个重要创新形式。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看,城市化是发展城市外交的内在动力,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参与全球治理的需求又为中国实施城市外交提供了外在机遇。城市外交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战略下,对促进城市国际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利用政府和民间各种方式调动国内外资源,协调、整合城市发展的大数据,共享经验,分享知识,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的社会基础都将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各城市积极开拓创新,开展城市外交,助力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升国家形象,向世界展示中国城市发展魅力,推广中国理念、中国经验、中国成就。 Ka1VNg3nnV9I36/AoiiOPAZa3ONXpL3DJ5QVYrlXamzOyqaGysIi67Wxz7HujmD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