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紧接着又在2013年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对其作了系统阐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这个词,具有振奋人心、凝聚人心的正能量,给13亿多中国人民以巨大的精神鼓舞和明确的行动指引。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伟大的事业铸就伟大的精神。近代以来,面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华民族开始了中国梦的孕育和强化。在170多年苦难与辉煌的历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民族精神得到极大的锻造和锤炼,并实现了民族精神的时代升华。作为中华民族先锋队组织的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勇敢地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先后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也不断经历着精神层面的磨砺,先后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彰显政党性质、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伟大精神。比如红船精神、古田会议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寄寓着爱国主义情怀和闪烁着时代光辉的伟大精神。这些精神以其崇高的追求、纯洁的品质、丰富的内涵,为最宝贵的人类精神财富增添了璀璨的篇章。
遵义会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一个关键节点,中国共产党在这个节点上实现了精神的涅槃,开始从理论上和政治上走向成熟。1934年12月至1935年3月,党和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被迫长征并转战贵州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包括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鸡鸣三省会议、苟坝会议等在内的一系列重要会议,这些会议要么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铺垫,要么为遵义会议成果的取得作了重大贡献,是遵义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义的层面上,遵义会议由系列会议组成,而其中的高潮部分是在遵义。在这短暂而漫长的三个多月里,中国共产党几乎是一路开会、一路争论,通过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系列重要会议,批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群体、一个组织,在精神上受到深刻的锤炼,铸就了伟大的遵义会议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她上承红船精神、古田会议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孕育于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彰显于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之时,下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尤其彰显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伟大转折之中,为冲破“两个凡是”,开启改革开放新时代提供了强大支撑,延续于中国共产党创造的辉煌之中。
改革开放以来,遵义会议精神引起了一些领导同志的重视。1984年1月,廖汉生 参观遵义会议会址,留下“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的题词。1991年2月,李鹏 在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后题词:“发扬遵义会议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尤其2010年以来,遵义会议精神引起了更多的关注。2010年9月,栗战书 在遵义考察时指出:“遵义会议突出体现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突出体现了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精神。”2011年7月,刘云山 视察遵义时指出:“贵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勇于突破,敢于超越,善于转变,攻坚克难’的精神,这是推动贵州发展的宝贵财富。”2012年,石仲泉撰文认为,“遵义会议精神内涵可以初步表述为:坚定信念,忠诚革命;坚持真理,实事求是;顾全大局,民主团结;独立自主,实现转折”。
基于精神提炼的简洁性、精准性和现实引领性要求,课题组认为遵义会议集中体现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格的集中展现,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历程中的关键节点,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最光辉、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神象征。如果从一个更长的历史尺度来看,遵义会议精神不仅是一种政治精神,更是一种历史精神、文化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乃至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不断追求独立和解放历程中一笔有着独特价值的精神财富,早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文化的长河中,是中国精神在特定时空断面上的集中体现。它既凝练了爱国主义的基因内核、自强不息的文化根基、众志成城的大局意识等中国精神中丰富的民族精神要素,又凝练了求真务实的思想原则、敢为人先的创新特质、崇尚民主的时代新风等中国精神中那些丰富的时代精神要素,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中国奇迹、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宣言,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财富,是中国梦在精神层面的生动体现。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更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因为,遵义会议所集中彰显出的伟大精神,本身就是我们党探索中国道路、追逐中国梦过程中的精神结晶。在今天中国梦呈现较之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清晰的民族复兴愿景的重要时刻,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时代背景下,遵义会议精神有着更加不可忽略的精神引领价值,她将鼓舞着追梦者坚定崇高理想,激励着追梦者充满道路自信,引领着追梦者开拓发展新路,启示着追梦者永远团结一心。正因如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遵义会议形成的革命传统、孕育的宝贵精神,始终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首站即到遵义,在参观遵义会议会址时指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一些领域腐败现象多发易发。尤其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要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化解发展中的风险、维护发展的公平性、增强发展的持续性,需要我们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开展富有新的时代特征的伟大斗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实践,需要我们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凝聚起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全国的发展态势中,贵州长期处于欠开发、欠发达的地位,贫穷的现实一度成为国人争论的“贵州现象”。但是,我们不想总是垫底,我们也想奋力攀高,想让中国梦的贵州篇章变得更加灿烂、更加多彩。为此,在物质要素不够凸显的条件下,尤其要重视精神的力量。2012年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指出:“贵州条件艰苦,做成一件事,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更需要有一种在逆境中求崛起的精神。有精神才会有力量。唯有‘干’字当头,才能改变面貌;唯有拼搏奋进,才能后发赶超;唯有构筑‘精神高地’,才能冲出‘经济洼地’。” 诞生在贵州这片红色沃土上的遵义会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在贵州地域上的生动实践,已经融入贵州文化、贵州精神的血脉深处。我们坚信,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并让她以契合时代要求的崭新面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坚定信念、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就一定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彻底摆脱贵州历史上“贫”与“困”的纠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贵州的贡献。
今天,要让遵义会议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有力的动力支撑,必须努力推进遵义会议精神的时代化,切实把遵义会议精神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当今时代彰显出来、弘扬开来、传承下来,切实把遵义会议精神转化为人民大众为中国梦而奋斗的决心、信心和行动。为此,我们需要在多元拓展中强化遵义会议精神的时代影响。具体来说,就是要强化遵义会议精神从革命精神到时代精神的拓展,从党内层面向大众层面的拓展,从认知层面向行动层面的拓展,从精神层面向物质层面的拓展,从中国地域向世界范围的拓展。要在多维路径中强化遵义会议精神的现实支撑。具体来说,就是要让遵义会议精神融入改革开放实践,融入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融入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日常生活,切实让遵义会议精神走进当代、走进大众、走向世界。
我们相信,只要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敢想、敢干、敢担当,敢闯、敢试、敢突破,就一定能凝聚起广大干部与群众盼发展、谋发展的正能量,一定能把革命精神的感召力、凝聚力转化为人民大众的行动力、实践力,一定能激励广大干部与群众同心共筑中国梦。在迈向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遵义会议精神一定能再放异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