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 研究的材料

本研究所使用的资料有两类:一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CHARLS数据,二是基于重庆市虎峰镇白林村定性访谈资料。

(1)定量资料

在研究个体性社会资本对精神健康的影响时,本研究的数据来自于北京大学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简称CHARLS),该调查(CHARLS)旨在收集一套代表中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家庭和个人的微观数据,用以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2008年CHARLS项目组执行第一轮调查,考虑到中国东部和西部的地域、经济差异,基线调查选择甘肃省和浙江省作为抽样单位,为保障样本的无偏和代表性,调查分四个阶段进行,分别在县(区)—村(居)—家户—个人层面上进行抽样。在县(区)层面,CHARLS采用按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PPS),在两省共抽取了16个县(区),在村(社区)层面,从上述16个区县中各随机抽取3个村(社区),最后得到48个村(社区);在家户层面,通过绘图和列表工作获取村、居抽样框,考虑到空户、无应答和适龄率,在每个村居随机抽样使最终目标有效家户达到24户;在个人层面,在每个抽中的样本户中随机选择一位年龄大于45岁的家庭成员作为主要受访者,其配偶也一起参与调查。2008年CHARLS首轮调查最终抽取了1570户家庭,2580个被访者的数据信息,其中农村抽取1304户,2154个被访者。调查模块包含了老人个人信息,家庭与子女交往状况,健康状况与功能,医疗保健与保险,工作史、退休与养老金,收入与资产等6个模块的信息,同时也涵盖了被访者社区信息。

(2)定性资料

本研究的定性访谈案例都取自重庆市的一个农村的调查,我们调查的农村是一个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集中居住的村庄,村子距离重庆市100公里左右。20世纪90年代,在新农村建设推动下,这个村庄作为新农村建设典型,其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都与传统农村有着很大的区别。从1998年开始,一个大型企业进入农村,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始集中连片承包当地的土地,进行规模化的苗木经营。整个村庄包含7个公社,有5个公社在项目初期就将土地按照20年的有效期进行长期的承包,部分土地被征用,农民获得一次性的补偿。土地被征用之后,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第一,农民不需要再向传统社会一样进行小农化的经营,而是在公司统一规划下,农民在公司打工维持生计。这样的设想虽好,但问题在于农民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受公司经营绩效的束缚,特别是在重庆政治风波之后,整个公司经营都陷入了困境。因此,在地就业基本上就成了空谈,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维持生计,而老年人口则由于就业市场歧视等原因不能再获得稳定的就业。第二,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过程中,征地通常与土地换社保联系在一起,但这种征地的程序受到政府宏观政策的影响,比如土地指标的限制,由于当地土地指标没有顺利获得,所以本来应该获得社保的老人,目前仍然没有获得社保,同时由于丧失了传统社会中的土地保障,老人的社会压力非常大。

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我们进入这个村庄,专门访谈了60岁以上的老人,从老人整个生命历程的角度审视社会环境变迁、家庭变迁与老年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变化。我们一共访谈了20个老人,通过与老人的深度访谈,我们着重考察了三个出生组的农村老人对社会变迁过程的体验,从这个社会背景下窥视整个农村社会老年人可能的变迁过程。

表1-2 20个访谈对象编码及基本情况

续表 37QdbfPTD5cqGiASJ6yhIUqWPYcCduHO9t9WLp7Zm4rBVQUoA8RoEdFCgDT0oZR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