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本书的研究框架

本书共分为十章。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分析本研究提出的背景,阐明研究的意义,并对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进而说明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到第九章是本书的核心,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二章到第四章。以高等教育组织文化为框架,从工程教育发展的历史、当代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研究型大学工程教育的特殊性三个层面分析工科教师队伍所应该具备的特点,构成了工科教师队伍的质化结构。

第二章以中美两国工程教育诞生初期的特点入手,归纳出影响工程教育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工程实践、通识教育和科学研究。以不同的重心为标准对工程教育的历史进行分段研究。在每个阶段,工程教育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诉求,也就决定了不同时期工科教师队伍在人员构成和职能上的特点。随着历史的发展,工科教师队伍也不断地变得多元化,以满足工程教育不同方面的需要。

第三章以全球化经济和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背景,分析了当代工程教育的特点以及中美两国工科教师的新变化。工程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学科,从时代背景中获得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为此,作为工程教育主体的教师也就需要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顺应时代的变化。

第四章从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和定位入手,分析研究型大学工程教育的特点。研究型大学的工程教育由于其在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在实现大学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时面临了更多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提出了对研究型大学工科教师更高的要求。同时,在前三章的基础上,总结研究型大学工程教育对工科教师的要求,归纳出工科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框架。

第五章到第八章是第二部分,用中美两国部分研究型大学工科系教师队伍的数据描述了教师队伍的生师比、年龄、学历、学缘、学衔和工程实践经验等方面的量化结构。通过中美两国对比,提出了教师结构所反映出来的教师队伍的问题和不足,并综合运用教育学和教育管理的相关理论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九章是第三部分,总结了第二部分所反映出的教师结构特征及问题,提出优化我国工科教师结构的建议。

第十章是全书的总结,归纳了本书的主要观点。

全书的研究框架如图1-2所示。

图1-2 研究框架 PGyOxguIpmkIBxJjwBxpzu2YuATCDxv38m61CJv/P2t+IjR58VRABFyQWnZPypM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