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在国际竞争中争得主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工程教育所培养的各级各类的工程技术人才(余寿文等,2004)。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着工程科技人才短缺的境况。目前在我国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工科毕业生的需求较为旺盛。根据《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08届、2009届与2010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均为工学,各年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分别达到了90.4%、90.2%与93.3%;其次为管理学,分别为89.3%、89.2%与92.3%;最低的为法学,分别为79.5%、82.3%与86.7%。在2008届、2009届与2010届各学科门类毕业生本科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中,专业对口率最高的均为医学,分别达到了90%、88%与88%;其次为工学,分别为77%、73%与75%;专业对口率较低的专业为历史学与法学,均在50%左右(麦可思研究院,2011)。
工程师供需矛盾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工程教育生源问题很早就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当前我国的工程教育生源状况也存在隐忧。1993~2008年,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招生总数由386458人提高到2970601人,其中工学招生数由168312人提高到943738人,但是工学招生数占总招生数的比重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由1993年的43.55%下降到2008年的31.77%。1993~2008年,我国研究生招生总数也由42145人提高到446422人,其中工学招生数由19458人提高到155484人,工学招生数占总招生数的比重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由1993年的46.17%下降到2008年的34.83%。再看工学研究生招生的录考比,在北京大学2009年各学科门类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录考比中,工学的录取率最高,为35.94%,而该校当年平均的录取率为13.22%。在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各学科门类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录考比中,工学的录取率为28.14%,高于该校当年平均录取率(23.04%)5.1个百分点。通过历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国家线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看出工程教育生源的质量,2000年以后工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国家线的总分线与单科线同其他学科相比一直处于较为靠后的位置。工程教育生源状况体现出人们对工程教育的选择倾向,而教育收益对教育选择的影响也一直是学者们感兴趣的主题之一。
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彰显了发展工程教育的重要性,国家发展的战略布局为工程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我国工程教育专业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等诸多背景交织下,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收益率进行深入和系统的分析,无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