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2002年至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旨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1世纪初期是中国改革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人才,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大战略命题。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成为各个国家提高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武器。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受到强力冲击,西方敌对势力采取“文化帝国主义”战略,潜移默化地侵蚀中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这种“文化帝国主义”的目的和目标,在于征服和控制人心,其影响不可低估。

从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来看,他们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满信心。在汶川地震救援、奥运会以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工作和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体现出当代青年激情、理性、务实的精神状态,彰显了当代青年充满爱心、敢于负责的精神品质,体现出当代青年胸怀远大理想、自立自强、富于探索的良好精神风貌。毫无疑问,这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流。在肯定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主流是好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之中,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价值追求,会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更趋于多样化。加之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网络负面影响日渐凸显,同时,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未能得到及时解决,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受到影响,从而暴露出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从新闻媒体的报道来看,近些年高校恶性案件时有发生。从马加爵案件到药家鑫案件,都折射出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亟须改进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理想信念危机。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存在社会政治理想迷茫等问题,而理想信念危机问题能否解决,则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承载历史使命的大学生群体出现理想信念问题,令人忧虑。 二是诚信意识缺失。培养公民的诚信品德,是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的重大问题。从目前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和诚信行为来看,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亟须关注。 三是功利主义倾向严重。从目前高校普遍的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追求、素质培养以及知识学习上,都呈现较强的功利化趋势。四是法律意识淡薄。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具有被动性、易变性和不成熟性,甚至会出现大学生犯罪这种极端现象。五是心理问题严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整体形势不容乐观。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推进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建设必须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对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目标和内容、原则和方法等,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方面,科学发展观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上层建筑,能够发挥激励、保证和导向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方面,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人是目的而非手段,尊重个体的思想政治品德发展规律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基本前提,教育主体应关注人的差异性、层次性和多样性,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要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个体主动性和创造性是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动力,思想政治教育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普及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方面,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既要促进人们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又要关注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发展,要处理好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掌控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平衡点,建立能够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发展的领导体制和教育机制。科学发展观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论述,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

在这一宏观背景和理论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早在2003年4月15日,胡锦涛在广东考察时就指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也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是新阶段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该意见在深刻分析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内容要求、主要途径与组织保证。该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建立并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努力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发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文件,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该意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工程,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工程,具有里程碑意义。 2005年1月17日至18日,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和李长春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胡锦涛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所有大学生都明白,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寄予殷切期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二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三是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四是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胡锦涛还强调,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管理,建立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要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使它们充分发挥作用、密切配合,积极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认真坚持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重要原则,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在观念、内容、方法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改进创新,不断总结和创造新经验。李长春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要抓住育人这个中心,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切实抓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用当代马克思主义指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的重要作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7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为切实贯彻落实上述意见和会议精神,中央有关部委和职能部门按照分工,先后印发了十几份相关工作的实施意见,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要求逐一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于2005年2月7日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出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教育部于2006年5月20日颁布、9月1日正式施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24号部长令),制定与实施《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这些文件的出台,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各地高校积极贯彻文件精神,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北京大学学生开展了“感悟成长、畅谈理想”主题团日活动;清华大学学生结合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40周年,举行了“核武器事业与清华青年”主题教育活动;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举行了以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为主题的辩论赛;北京邮电大学开展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诚实守信校园”的主题宣誓活动,千余名大学生在横幅上签名,表达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诚实守信的决心;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则大力建设网络文化,并有效地引导网上舆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使校园网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渠道、新阵地。 深圳大学党委提出并构建大德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这一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不断向前推进,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012年十八大召开之后,历史发展步入一个新的时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社会思潮、形成思想共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等系列讲话中,提出或重申了一系列紧扣时代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观点、新思想、新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内涵,创新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了时代感和针对性。

重视运用理想信念教育人、鼓舞人,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传统和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认为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得“软骨病”。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他关于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是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结合起来,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强调要通过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教育,激励、引导包括广大青年大学生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凝心聚神,为祖国建设事业奉献力量。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民族、国家的精神追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十八大明确概括了“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在政治局第十三次学习时提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使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提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内容,习近平总书记还要求加强党史、国史教育和法纪教育。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有利于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习近平多次讲道“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在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在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他强调:“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法纪教育,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

总体而言,讲政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本质属性。事实证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的统一,才能更好地发挥导向作用,引导、动员和团结当代大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的育人实践,要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展开。在新的形势下,从社会需要出发规范教育活动的同时,关注个体需要,实现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统一,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的变化,逐步转变观念,把大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构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践行之,这种价值取向的出现和存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态势。我国由于受“左”倾主义影响和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影响,出现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解,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内,将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人”,排除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之外,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对“人”的疏远和忽视。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使人向上的教育手段,它的本质是提升教育主体的精神境界,使之达到完善。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非“制器”,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人为本将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发展的趋势。高校是一个培养人才的神圣殿堂,不仅需要促进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这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把国家的需要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相结合,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JSZrsHyMasiYSyIRMvWKkAie+24ytApn4PucDoNUsS5wywNv5a1NSjATguW9TR7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