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第一章 |

举选分离与铨选制的建立

汉魏两晋南北朝的选官途径,大体可以分为征召、辟举和察举(包括特举和岁举),而且逐渐向着以察举中的岁举为主的方向发展。 征召主要是皇帝下令征调某人至朝廷任职,辟举则是公府长官和地方长官辟置僚属的主要途径,察举是各级官员向朝廷推荐官员或后备官员。担任公府和地方官府的僚佐构成察举的资历,经过察举后再被任命为朝廷的官职。大抵到南北朝时期,察举对象就不局限于在职的公府僚佐,没有官职的士人逐渐成为被举的主体。南北朝时期,察举制向着科举制的方向发展,秀才试策、孝廉试经的考试科目之区分,是隋唐时期进士科和明经科区别的滥觞;从孝廉开始有寒门的加入,到秀才和孝廉都逐渐容纳寒人,这个过程中门第限止逐渐放宽,因此为隋唐科举制度的建立开辟道路。这些都表明,在察举制内部产生了科举制的萌芽。

察举制是一种举选合一的选官制度。随着汉魏以来征召、辟举等选官途径的地位下降,察举成为各种选官途径中的主体,选官政务因此向中央集中。到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废除地方长官自辟僚属之制,实行地方佐官中央任免。从此,“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实现了所有有品级的官员都统一由尚书吏部和兵部进行考核和授任。铨选制因此成立。正如宁欣所论,“铨选制的正式确立,若以吏部专总选官大权为标志,则始自隋;若以循资格原则的普遍实施及选官层次的正式定型为标志,当在开元年间” 。不过,吏部专总选官权还只是铨选制成立的表征,举选分离才是隋唐之际铨选制成立的决定性要素,察举制成为选官主要途径则是举选分离的前提。正是在举选分离的过程中,举本身发生着从察举到科举的转变,而且逐渐成为获得任官资格的考试。当科举制确立之时,铨选制也随之建立起来。 yx0rfTOZFzbRRVRks3wZ2SagPsA+Nu6c5oiSQl1n3o70/rfWKTMkAxJgw96tkk/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