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与开放式扶贫

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雷明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报告。刚才毛教授说,昨天北大的书记在论坛上做了发言,今天我给大家报告一个学术上的思考,报告的题目是“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与开放式扶贫”,主要是提出农村治理与生态的概念。

我们知道农村社会治理作为国家社会治理的一部分,是非常基础和核心的部分,是中国社会建设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依法治国”,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理念,就是说农村社会治理是其中的一个方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社会治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改革和深化改革方面,也采取很多的措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社会治理主要是“乡政村治”的模式,主要是通过简政放权来充分发挥农村农民个体的主体意识、主体权利。改革开放过程和农村现代化治理的体系构建过程,应该说是一个成熟的进步。但是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农村社会组织出现一些不可忽视的特征,包括组织碎片化、人口流动超常规化、村落共同体空心化、农村社会过疏化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以“乡政村治”理念来主导农村社会治理,将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将面临的挑战和国家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战略蓝图相结合,综合考虑农村社会化治理怎么走的问题。对此,我们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做了很多的思考。

从现代治理理论来看,所谓的治理就是一种管理行为,当然这种管理行为不仅仅是经济行为,更主要的是社会行为。昨天朱善璐书记在发言中提到一个很好的概念,就是中国现在追求的还是社会主义,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为什么我们追求的是社会主义而不是经济主义?经济应该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离开经济基础就谈不上上层建筑,也谈不上社会发展。但是如果只有经济没有社会,也就不存在社会,我们的社会发展也就成为一句空谈。所以,中国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它坚持的是社会主义而不是经济主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的工作重心可能有所调整,我们之前提到在社会主义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推行“乡政村治”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村民自治,给予广大农民个体应有的权利和享有的利益。

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改革的发展,农村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都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引发了一些不可忽视的特征,这些特征对于农村社会化治理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由此,我们应该思考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采取“乡政村治”的路径来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的方向是否正确?或者思考下一步在农村试行“善治”,从“仁治”变成“善治”。要想实现这种转变,以实现初衷,这是我们现在必须思考的问题。

从现代治理理论来说,乡村的治理不仅仅是经济的治理,而且是社会的治理;不仅仅是环境的治理,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的治理。这种治理到底是传统的控制型治理还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善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条重要的途径,需要我们根据当前的社会状况来做出选择。从现代治理理论来看,这种治理理念的主体不是传统的权威,应该包括治理体系内部的所有扶贫对象。

所有扶贫对象在治理体系中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的责任和义务应该与传统的治理体系、治理理念有天壤之别。所以现代治理理论里面提出诸如多元治理、整体治理、横向治理、协作治理、网络治理等一系列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对于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的推进,我们认为仅有这些理论是不够的。十八大以后,在构建国家现代治理体系的战略目标和框架下,我们结合调研,有了新的思考。

我们认为现代治理体系应该是非传统僵化的、非传统层级结构的、非传统机械模式的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式,应该是有机的生态体系。这个生态体系由治理主体和治理环境共同构成,并且生态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应该是相互和谐、彼此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特别是相互和谐的动态系统。治理的主体包括政府、自治组织、私人部门、第三方组织以及村民。治理环境包括治理体系中所有治理主体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社会、经济、法制、信用和服务等众多因素构成的现实环境。其中既包括农村治理、社会治理以及农村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服务,也包括农村社会治理的决策机构以及农村社会治理的监管机构,更包括社会治理体系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等各种要素。实际上,治理产品和治理服务,它服务的主要对象实际上就是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各个主体。

如此构建的治理体系,应该有什么样的特点?它要实现什么样的目的呢?首先,这是一个类似于生态的体系,是一个有机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可调控的自组织系统。在这个体系里面,各个主体、各个要素形成彼此依赖、共享权利的自组织系统。它是以动态的网络系统替代机械僵化的层级结构。如何在层级结构构建这个网络体系?主要是体制和机制,体制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在此我不展开论述,而是主要论述在这个治理体系中的保障问题。在这个体系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形成综合的调节机制,以确保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良性运转。综合的调节机制应该包括开放的农村社会治理机制、有效的调控机制、整合机制,完善的治理本地机制、创新机制以及高效的耦合和协同机制等六方面内容。此种综合的协调机制是通过协同综合而发挥作用的,充分利用治理体系的各个主体,以发挥它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个体系中,最关键的是给予机制中各个主体充分的权力,充分地发挥作用和享用,以维持整个系统能够有机运转。

具体来说,农村生态治理的构建,需要我们秉承多元治理的理念,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和精神文化在社会资源配置方面不同的优势和功能,以实现和引领在农村社会治理不同领域中的相互支持。至于具体的农村综合治理方式和路径,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多说了,在我向大会提交的论文里有详细的论述。

总而言之,对于广大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社会治理和建设好生态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能化解扶贫开发中的风险,提高扶贫资源的使用效率,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顺利完成现阶段精准扶贫的任务,最后实现新常态下的减贫发展,圆广大贫困群体早日奔小康的美丽梦想。 tZ43IM18dVhc6D7H4ygac0a/mHvMJNO6yVxtBUEea5TpZq2lXXlzDp5vs6Vu3FB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