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好莱坞:基于商业的美学

好莱坞制片人兼导演约翰·福特在一次访谈中论及导演,却无意间道出了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本质,他说:“对于一个好莱坞导演来说,创作并非无条件的自由,而存在着必须遵守的商业规则限制。在我们的职业中,一次艺术的失败算不了什么,而一次商业的失败则是一个判决。因此,好莱坞导演成功的秘密就在于要去制作既取悦观众又允许导演展示个性的电影。”

福特的谈话一语中的,虽然言论仅针对导演,但却是整个好莱坞电影工业的缩影。一言以蔽之,就是:电影在好莱坞,本质上就是一门生意。

当然,电影还是一门艺术,至今欧洲电影人仍孜孜不倦地努力追求着电影的艺术性。所以,完全不考虑艺术性的电影也是行不通的。也正因如此,好莱坞的每一个电影公司、电影人都尽可能地在谋求商业与艺术的平衡,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则一定会选择倒向商业。因为,一部电影艺术性出现问题,尚可在下一部中调整;而如果在商业性上失败,那么导演也许连拍摄下一部电影的机会都会丧失。商业竞争从来就是这样残酷与现实。

好莱坞“商业至上”原则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西方精英知识分子(尤以法兰克福学派为甚)的评判;好莱坞电影也被看作“肤浅、媚俗、回避现实、粉饰太平”的同义词。

但好莱坞绝非如精英知识分子们批判的那样一无是处,在长期的市场化、商业化的洗礼中,好莱坞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电影美学”。所谓好莱坞电影美学,实际上是一套完整的制片理念与体系,内容涉及题材选择、叙事手法、故事创作、电影构图、照明用光、剪辑合成等方方面面,它能够像工业流水线一样批量生产出带有好莱坞烙印的产品,最大限度地在艺术与商业之间斡旋。

这一体系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成熟于30、40年代,建立的直接原因是:为观众导视,为电影商人最大限度地赢得票房。

美国早期电影观众普遍存在电影解读障碍,很多观众根本看不懂电影。尽管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当年的电影大多浅显易懂,但当时依然有很多观众无法完全理解他们从银幕上看到的东西。其实这也并不奇怪,现代人从小开始观看电影、电视直到成年,观影经验经过几千个小时的积累,对电影常规的叙事手法、故事结构、镜头语言已经烂熟于心,甚至很多资深影迷可以达到“看了开头便可预知结局”的程度。但在20世纪初期,电影是一种全新的视听语言,无论是电影制作人还是观众都显稚嫩,默片哑剧式的表演缺乏准确到位的情节传达,观众无法区分电影中的播映时间与事件时间;无法识别电影故事的因果关系和时间顺序;甚至分不清银幕与现实的界限也实属情有可原。于是早期很多电影院里会设置一名解说员在银幕前对电影进行实时解说,但显然这种方法不是长久之计;造成这一现象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早期美国电影观众的文化素质偏低,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国家,1900年美国公民中3600万人为移民,占据全国人口的46%,移民中又以来自东南欧的移民居多,文盲与半文盲的比例极高。

于是好莱坞电影人决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普遍的问题。我们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电影故事选材必须简单明了,使故事的每一个细节都尽可能的清晰明了;电影建立在最普世的价值观之上,不涉及任何复杂性与争议性的道德判断。

典型的好莱坞电影多采用完整结尾,而尽量摒弃让观众迷惑的开放式结尾;故事冲突以外部冲突为主,复杂细腻的心理活动尽量被外部动作所取代;多设置单一的主人公,尽量减少庞杂人物对故事主线的干扰;主人公性格多设计成主动进取的类型,这样便于推进故事,提升故事发展的节奏;时间线多为直线式,因为非直线式的时间线容易让故事的时间顺序变得错综复杂,给观众的欣赏带来障碍;故事逻辑关系强调前因后果,巧合和无后果的事件被尽可能地避免,不设置无用的线索和人物;故事主角会随着事件的发展而改变,以满足观众的心理需要,性格定型一成不变的角色是观众所不愿看到的。

在电影构图方面,好莱坞法则会遵循三个基本的规则:中心性、平衡性与正面性。 所谓中心性,是指摄像机尽可能地将主角放置在镜头的中心;所谓平衡性,是指在镜头构图上尽量遵循均衡的法则,因为这是大多数人所推崇的形式美法则;所谓正面性,是指面对摄像机镜头的角色永远比背对摄像机的人重要,这一法则有效地帮助观众锁定影片的主角。

电影照明方面,通常运用三点打光的方法将人物从黑暗的背景中剥离出来,或渲染其主观的情绪,或暗示人物的相对重要性。这一照明方式能够引导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主要人物和事件上来,并忽略次要的人或事。镜头与用光必须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与暗示性,帮助观众更好地解读电影等。

电影剪辑方面,好莱坞的剪辑原则是“隐形”,即最好的剪辑是让观众察觉不到的剪辑,这一法则的潜台词是“流畅”,尽可能地让故事平稳流淌。

所有这些法则相加得出的就是好莱坞美学体系,它的宗旨就是帮助观众更加顺畅地欣赏电影,以最简单、直觉和有效的方式向观众传递提示信息,以最佳的视角去关注主要事件的发展,它从来不做观众不喜欢的设计。

好莱坞电影美学总体上来说可以概括为:

其一,营造故事的章法作为骨架;

其二,视觉奇观形成炫目的亮点;

其三,人伦、社会规范的常情常理呈现、道德思辨构成其思想基石。 这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同时,好莱坞的风格也是保守的,其风格的形成得益于外在格律的控制,同时,行业的整体利益迫使其形成自我控制,创作者知其适可而止,从而创造出了含蓄、保守的影像风格,这种影像风格从整体而言是适度、节制的,但它的形成是建立在牺牲电影媒介功能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形成了好莱坞电影梦幻色彩过强,关注现实的能力过弱的弊端。但这种所谓的弊端,却是好莱坞刻意为之的,“远离现实,梦幻、娱乐”使得好莱坞电影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市场,都最大限度地规避了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观众的“冒犯”,将众多敏感的现实问题回避,在一片“美轮美奂、歌舞升平”中赢得了利益的最大化。

由此可见,好莱坞电影的“肤浅、媚俗”实际上正是其圆滑、变通的商人心态体现,没有观众流,就没有资金流,没有资金流,就没有商业电影的存在。最大限度地讨好观众,最大限度地赚钱赢利是好莱坞贯穿始终的宗旨。 BCxBKzK6IwPxKrFGSrC5m97O2Nnoggg9wX+ObIkY4XM83ieVNEHIfSu14uM9FWO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