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流域中部,主要包括发源于长白山北麓的松花江水系,以及嫩江以东的诸水,如松花湖、阿什河、拉林河、伊通河、呼兰河、辉发河、饮马河等。这一地区的主要特征是,江河纵横,湖泊遍布,由松花江和嫩江长年冲刷而形成的松嫩大平原,构成了黑龙江流域最肥沃的土地。松嫩平原的南部与辽河平原相连,形成了松辽大平原。松辽大平原的南部一直到达渤海的沿岸,实际上,松辽大平原又是沟通中原地区和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往来的大通道。中原地区的农业文明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不断地沿着这条通道由南向北迁徙和延伸,生活在辽河流域和辽南地区的貊族集团,不断地向北发展,并与松花江流域的 族集团相互融合后形成 貊族群。生活在嫩江流域以东,松花江以北的索离族则从松花江流域的北部向南迁徙,并与 貊族集团融合后,在松嫩平原上建立了强大的夫余王国。这个夫余王国立国的根基是农业。
分布在黑龙江流域中部的主要民族有索离、夫余、 貊族系。这一地域是黑龙江流域历史上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其文明与文化发达程度,明显高于黑龙江流域的其他地区。中原农耕文化沿海岸进入辽南后,一直沿着松辽大平原北上,并将其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和生产技术、生活方式一直传播到广大的黑龙江流域。显然,这一地域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农耕文化的特色,但是并不排斥兼营狩猎、采集、渔捞,以及畜牧业经济形态。发达的农业会产生大量的剩余,反而又促进了畜牧业、手工业,以及商品的流通市场的扩大和逐渐走向城市化。嫩江下游和松花江中游流域的白金宝遗址出土的大量骨鱼钩、骨鱼叉、骨鱼镖,以及各种玛瑙、燧石、青石、骨角器等压剥而成的石箭链和骨链等狩猎工具,说明白金宝文化的经济类型是以渔捞、狩猎为主。吉林市的西团山、东团山、帽尔山遗址文化中所出土的遗物,则多反映出农业的发达。在松花江上游流域的许多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猪的下颚骨,有的墓葬一次出土数十个猪的下颚骨,说明农业的进步和发展状况,也在当时的社会中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分化。此外,还有大量的通体磨光的各种石刀、石镰、石磨盘、石磨棒、石纺轮、石矛、石斧、石凿、石锄。尤其是在松花江上、中游流域的丘陵地带,靠近张广才岭的山地与河流的附近出现了许多城堡,这是农业文明高度发达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