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中国影视动画发展历程

中国影视动画产业的提出和形成是近年的事情,但是中国影视动画从1926年万氏兄弟制作的第一部动画片算起,已经走过8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无声片到有声片,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短片再到系列片,从动画电影到动画电视剧,从二维技术到三维技术,中国影视动画紧跟世界潮流,借助中国文化艺术的独特资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流派。

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发展走过的是一条曲折的道路。历史地看,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5个阶段:商品经济阶段、计划经济阶段、计划经济体制内的市场化探索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化改革阶段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业化发展阶段。

一 中国影视动画的商品经济阶段(1923~1945年)

现代意义上的影视动画自20世纪初在法国问世之后,逐渐向世界各地蔓延。中国影视动画创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从诞生伊始就带有强烈的商业色彩。1918年,《从墨水瓶里跳出来》等美国动画片陆续在上海影院播映,使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对神奇的动画片开始着迷。

随后,上海英美烟草公司影戏部于1923~1924年摄制了《暂停》《过年》等动画片(时称“滑稽画片”),并在卡尔登影戏院和维多利亚大戏院长期放映。中华影片公司于1924年摄制了《狗请客》,大中华百合公司在1926年摄制了《球人》,长城画片公司于1927年摄制了《顽皮星君》《大闹画室》等动画片。中国动画电影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已经呈现相对繁荣的局面。

到了1930年代,大中华公司摄制出品了《纸人捣乱记》,联华公司摄制出品了《狗侦探》《蝗虫与蚂蚁》《精诚团结》《血钱》《龟兔赛跑》《同胞速醒》,明星公司摄制出品了《神秘小侦探》《新潮》《航空救国》《漏洞》《民族痛史》《飞来福》等动画片。

1935年,明星影业公司摄制完成了第一部中国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其编剧、导演、制作、摄影、录音都由万氏兄弟担任,标志着中国动画片开始进入成熟阶段,即从内容到形式,都向民族化前进了一步。

1941年,由新华联合影业公司摄制的我国乃至亚洲首部动画电影长片《铁扇公主》在大上海、沪光、新光三家大戏院同时上映,随后还发行到东南亚、日本乃至欧美各国。

二 中国影视动画的计划经济阶段(1945~1977年)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电影业模仿苏联模式建立了“条块结合”的计划经济模式,其特点是中央和地方联合管控电影业,电影生产和发行、放映政企合一,按指令性计划指标运行。电影生产指令由国家下达给有限的几家国有电影制片厂,制片厂生产出的影片只能由中影公司按照固定价格收购。在发行放映方面,在中影公司之下,地方设立多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垂直管理的发行放映体制,同时地方发行放映公司又都由所在地政府实行行政管理。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接管了伪满时期的满洲映画株式会社,成立东北电影制片厂(后改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并在技术处下设美术科卡通股,明确地将美术片的创作摆在了与艺术片及新闻纪录片同等重要的地位。该制片厂先后拍摄了木偶片《皇帝梦》(1947)和动画片《梦中捉鳖》(1948),掀开了新中国美术片的序幕。1950年,美术片组20余人南迁至上海,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组成部分,人才队伍也迅速壮大,发展到200多人,上海电影制片厂成为中国动画生产制作的重要基地。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标志着中国有了第一家独立摄制美术动画片的专业机构。

1957~1965年间,中国影视动画发展第一次进入了高潮期。不但产量高、产能大,而且动画形式丰富、题材多样,出品的动画片包括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1958)、折纸动画片《聪明的鸭子》(1960)、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1)、美术动画长片《大闹天宫》(1961~1964)和木偶动画长片《孔雀公主》(1963)等。在这一阶段,我国共摄制了117部美术影片,其中动画片40部,木偶动画片37部,剪纸动画片37部,折纸动画片3部。同时,动画片的艺术特点也得到充分发挥,其艺术和技术质量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尤其是逐渐形成并丰满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体系,不少动画片在国际上获奖。

三 中国影视动画在计划经济体制内的市场化探索(1978~1989年)

中国电影业的计划经济模式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家明确把电影业定性为企业,要求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交纳10余种税赋。到1985年,全国大部分电影制片厂都实行了承包责任制。

1978~1989年间,中国影视动画在进入改革开放时代后风生水起,但同时也开始遇到国际影视动画的挑战。这一时期,全国涌现出20多家新的影视动画生产制作机构,改变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枝独秀的局面,拍摄的影视动画片数量极为庞大,题材和思想也大大扩宽了。全国共生产影视动画片200余部,并产生了一批代表中国影视动画水平的优秀之作,如《哪吒闹海》(1979)、《三个和尚》(1980)、《鹿铃》(1982)、《鹬蚌相争》(1983)、《金猴降妖》(1985)等,且有24部影片在国外获奖37项。

继国际电视动画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创之后,中国电视动画也在1980年代初发展起来。1982年,中央电视台制作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动画片《小黑驴和小花鹿》,标志着电视动画在中国的诞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也相应地推出了《阿凡提的故事》(1981~1988)、《黑猫警长》(1984~1987)、《葫芦兄弟》(1987)、《邋遢大王历险记》(1987)、《舒克和贝塔》(1989~1992)等系列动画片。 借助电视媒介更广泛的覆盖面和更快捷的传播方式,电视动画迅速进入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中,而电视媒介特有的传播手段也深深地改变了传统动画的表现形式,使得中国影视动画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同时,随着国门的开放,国外影视动画片开始大举进入国内市场,《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鼹鼠的故事》《聪明的一休》《花仙子》《蓝精灵》《米老鼠和唐老鸭》《变形金刚》《星球大战》《巴巴爸爸》《猫和老鼠》《忍者神龟》等经典和优秀作品迅速得到了国内观众的青睐,国产影视动画片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四 中国影视动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化改革(1990~2001年)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一国家宏观战略转型开启了我国电影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发展道路。1993年1月,国家广电部发布了《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这一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三号文件”终结了40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电影“统购统销”式的制片发行机制,打破了中影公司对国产影片的发行垄断,给予了电影业所有企业经营自主权,通过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来培养合格的市场主体。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影视动画业波澜起伏,电视动画片取代动画电影成了动画业的主角,涌现大型化、连续化、系列化的潮流。在制作技术方面,电脑动画技术实力明显增强,电脑绘制背景技术已较为普及。除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青少节目中心动画片部、北京辉煌动画公司、北京电视台、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等国有企业之外,三辰卡通集团有限公司、济南中迪多媒体产业有限公司、上海知与行艺术策划有限公司等非公有制企业开始登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历时4年、投资1200万元,在1999年推出了大型影院动画片《宝莲灯》。它采用国际制作方式,从剧本编写到对白设计,从造型设计到电脑特技,从整体音乐到舞蹈创作,都实行了细致分工,其市场运作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国产电视系列动画片发展迅速,中央电视台青少节目中心动画片部投资制作了《济公传奇》(1998~1999)、《西游记》(1999)、《蓝皮鼠和大脸猫》(2000)等10多部动画片,北京电视台制作了《铅笔骑士和橡皮大盗》(1993)、《小狗乖乖》(1997)、《恐龙学校》(2001)等,北京红叶电脑动画公司的《海尔兄弟》(1995)、北京辉煌动画公司的《太阳之子》(1995)、三辰卡通集团有限公司的《蓝猫淘气3000问》(2001)等也在当年影响很大。21世纪以前,我国影视动画片数量详见表2-1。与此同时,凭借廉价而丰厚的人力资源优势,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大陆地区取代台湾和香港地区成为欧美和日本影视动画的最大加工地,致使原创动画人才严重流失,中国影视动画产业整体处于困境局面。

表2-1 21世纪以前中国影视动画片(美术片)年度摄制数量

五 中国影视动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业化发展(2002年至今)

中国影视动画市场化改革首先在观念和政策上实现突破。2002年10月,中共“十六大”召开。“十六大”报告首次在党的最高文件中将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方面,要求以产业化的方式发展可经营性文化。之后,动画被定性为可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动画产业”的概念逐渐为主管部门和业内人士所认同。由此,我国动画产业的市场化改革进入更深入的阶段——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在这一时期里,政府部门积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大力推动国产动画的发展。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在2003年成立了动画工作领导小组,2004年印发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广发编字〔2004〕356号),实施国产动画制作题材规划制度、发行许可制度,增加动画频道和栏目,实行荧屏配额管制,培育交易市场,实施国产动画精品工程、“走出去”工程,搞好评奖制度,建立制作基地,实施财政支持,保护知识产权,等等,一系列发展我国动画产业的政策得到落实。在这些政策的鼓舞下,中国影视动画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各类资本参与制作国产电视动画片和动画电影的热情高涨,动画制作企业和产品数量成倍增长,北京、上海、湖南、广东等省市相继开通了动画卫星频道,中国国际动漫节等展会活动此起彼伏,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动画教育研究基地发展迅速,中国影视动画产业在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中加速了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2号),明确提出力争用5~10年时间跻身世界动漫大国和强国行列的目标。《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都把动漫产业列为重点发展门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包括影视动画在内的动漫产业提升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十一五”期间,影视动画产业受到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面临着十分有利的机遇和条件,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影视动画片产量超越日本,位居世界首位。

2007年,央视动画有限公司(简称“央视动画”)由中央电视台青少节目中心动画片部改制重组后成立,以“精品战略”为核心,注重开拓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道路,致力于打造国际级动画品牌和形象,出品了《西游记》《哪吒传奇》《小鲤鱼历险记》《美猴王》等诸多具有高质量和高美誉度的动画佳作。2009年,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奥飞动漫”)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动漫第一股”,揭开了中国影视动画产业资本化运作的序幕。

“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国产动画数量大幅增长,质量进一步提升,一批优秀的动画企业和品牌崭露头角;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社会化、市场化,民营企业成为动画产业的主力军;原创动画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影响日益扩大,优秀漫画刊物月发行量达上百万册;电视动画播映体系日益完善,最高年产量一度达到26万分钟;动画电影投资升温,产量快速增长,票房收入持续创出新高;网络动画、手机动画蓬勃发展,充满活力;动画衍生产业发展迅猛,影视动画的产业化发展初露端倪。

作为动画市场主体的动画企业在产业化潮流中快速成长,规模实力持续增强,一批有实力、有特色的动画企业脱颖而出。经过多年的积累发展,中国动画逐步涌现出央视动画、蓝猫卡通、宏梦卡通、江通动画、原创动力、咏声文化、卡米文化、盒成动漫等一批颇具实力和影响的动画企业,同时也吸引了中南卡通、奥飞动漫、华强方特等一批大型企业进军动画领域。随着中国影视动画产业中数字技术的普及与应用,3C革命促进产业融合的深度发展,恒大、万达等房地产企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电信运营商,腾讯、新浪、百度、爱奇艺、盛大、淘米等互联网企业,以及海尔等传统家电企业,都不同程度地涉足影视动画产业领域中的创作、发行、营销和商业运营等环节,这些战略投资者的加入改变了中国影视动画原来的产业格局。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作用下,动画企业开始频频采取收购、兼并等手段整合行业优质资源,拓展产业领域,增强企业竞争力。拥有优秀动画内容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和强大创意制作能力的动画企业成了战略投资者热衷收购的优质标的。近年来,奥飞动漫大举收购了明星创意、原创动力、嘉佳卡通、万象娱通等一批动画制作和传播企业。

2004年以来,全国各地扶持动画产业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动画产业集中度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区之间逐步拉开差距,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目前,广东、上海、北京等省市成为动画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并辐射周边省市,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动画产业核心区,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江苏、浙江、福建、湖南等省市跻身动画产业中的第二军团,在影视动画制作、产业展会交易、手机动漫运营等方面具有一定实力。10余年来,我国动画产业地区格局变化频繁,走出了一条从“北上广”发端,到“湘苏浙”崛起,再到多个省市集体扩张的发展路线,同时,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以体制、资金、技术和创新等优势,在我国动画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YkSeDeXHGxc1L7sPEG3BCoETb4G40kH5lW+wborFySi8RtJYBw+IDr3tImjrrP/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