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五卷本《西方历史文献选读》( Selected Readings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in the West ),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教师团队历时5年集体攻关完成。作为“九八五工程”子课题项目的成果,这套丛书共分“古代卷”“中世纪卷”“近代卷”“现代卷”“当代卷”,精心遴选西方重要的历史文献,力图多层次、全方位地显现西方各个历史时期在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基本状况与特征,从中透显出西方历史的演进脉络、流变趋向乃至发展规律。这些篇目,或对文献全文收录,或截取其中核心部分,在文献后编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依据相关历史背景对之作一解读,以期帮助读者阅读、理解。此外,还开列了一些与文献所反映的问题相关的研究著作,供有兴趣的读者延伸阅读,作进一步的深入探究。

我们之所以要设计这一课题并尽力完成,其主旨在于为世界史学科建设搭建一个基础性的学术平台,进一步提升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水平。

众所周知,历史文献资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与出发点,同时也是史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素材。改革开放前,由于语言、信息乃至经费等方面的限制,我国史学界在选编历史文献参考资料上基本采用了外文中译的方式,老一辈的史学家为此呕心沥血,成果凸显。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资料选辑》,齐思和、刘启戈主编选译的《中世纪初期的西欧》《中世纪中期的西欧》《中世纪晚期的西欧》,齐世荣主编的《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以及诸多的国别史、断代史乃至编年史、历史名著的编译等,涉及各个历史时期各主要地区、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原始资料,对于史学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扩大和学术研究的不断拓展,依赖于汉译历史资料进行教学逐渐显现出其明显的局限性,这不仅使学生难以熟悉相关的各种名称、典故与术语,而且对相关历史现象的理解也有着诸多的文化隔膜感。为了克服这一困境,一些大学专门编选专业外语教材并设置相关的课程,一些教师径直开列外文书目让学生研习。这些举措虽然收到了一定效果,但不足以形成良好的长效机制。专业外语教材的历史资料编选常常显现出明显的研究热点的偏向性与历史时空的跳跃性,难以明晰地彰显长时段的历史过程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很难与世界通史的基础性课程有机整合起来。同时,径直给学生(特别是本科生)开列外文参考书目在当下也难以收效,主要缘由是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外文藏书数量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借阅需求。在此情况下,的确应该结合基础性课程系统地编选一整套外文历史文献资料,来强化相关的教学需要。

我们的历史文献编选之所以聚焦在西方,主要有两个缘由。其一是团队力量有限。要编选整个世界通史课程的基础性文献,涉及众多的国家、地区,而我们团队又几乎都从事西方历史的教学与研究,要大跨度地涉猎非西方的历史文献资料,不仅精力有限,而且学力不逮。而更重要的另一个考虑,则是旨在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西方历史。这些年来,中国的世界史取得显著的发展,但客观地说,西方历史是国内学者多为关注的学术领域。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史学界曾大力提倡世界史研究领域的均衡性,呼吁多关注非西方的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有的甚至将之提升到打破“西方中心”论之学旨高度。为了推动这一理路,一些高校教材在编写时,大幅度地压缩西方历史的内容,扩充非西方的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内容。应该说,这类主张的出发点是好的、无可非议的。但应该指出,在现阶段乃至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片面地强调世界史教学与研究的均衡性也是欠妥当的。西方历史之所以为国内大多数学人所看重,自然有着深层次的思想根源,与近代西方的崛起及其对世界的巨大影响、与中华民族近代的命运与探索、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曲折和拓展密切关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观照中国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予以考量,西方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历史参照坐标。不可否认,西方史学界的“西方中心”论的确包含着西方人“种族优越”论、“殖民征服合理”论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谬论,但近代以来,对非西方国家、地区的传统社会而言,西方在世界历史发展潮流中的引领地位乃是客观的历史存在,也就是说,西方人借助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张力,推动了世界各个地区的一体化。西方人的殖民主义侵略,客观上也刺激了非西方地区与国家告别传统、迈向现代的历史进程。直到十月革命发生后,特别是中国革命胜利后和中国改革开放所逐渐建构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初步显现后,“西方中心”论才逐渐失去了“经验事实”的支撑。作为东方大国崛起的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必须更多地要在与西方历史的对称性参照中获得自我身份的理解、获得历史经验教训的借鉴。任意冲淡、压缩西方历史的做法,无疑是不明智的、非历史主义的。如果学者不去重点研究它,学生不去重点学习它,对它知之不多乃至知之甚少,又如何去突破“西方中心”论?事实上,当下史学界对西方历史的一些观点,仍旧深陷在西方史学界的传统诠释模式中而不能自拔,诸多学生对西方历史的不少理解仍然是西方学者曾经曲解乃至任意打扮的东西。在此情况下,重点研习西方历史的意义不言而喻。

正是基于以上缘由,我们编选了这套西方历史文献集。其中既有大量的原始资料(Primary Sources),也有不少当代权威史家整理、编译的第一手资料(Printed Primary Sources)。我们深知,研究西方历史,参考诸多语言种类的原始文献资料极其重要。然而,在当下的世界史教学中,由于学科起步较晚,语言训练欠缺,我们只能依照实际现状选编适用性普遍的英文历史文献来进行教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国内尚无这类书籍的情况下,我们相信这套书的出版,将填补我国世界史专业教学教材方面存在的重要空白,大大提升世界史专业本科生乃至研究生层次基础课程教学的质量,有力促进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建设。

孟广林
2015年5月于中国人民大学 EgGw112M8fE1Ky3Pj4K1XPo/c83LI2eOM8obtmRbjcI9FgbseugQQMB5m6u3NAi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