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21世纪以来日本的国家战略转型已成为探索日本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大国化的日本如何获取和使用权力、增强其在地区和全球的权力投射(power projection),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一问题是左右日本未来政策与战略的根本与核心,如何做出理性的回答和正确的抉择,不论对日本还是对世界来说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面对日本的国家战略转型,中国学者也必须有自己独到的思考、研究和见解,研究日本的中国学者更应如此。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话来说,就是要“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面对纷繁复杂的变局,学者对日本的研究要有战略视野、战略高度、战略定力,切实地强化对日本政策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创新性研究。

2015年岁末之际,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的同事要我为《国家战略转型与日本未来》一书作序,看到书稿我为之一振。书中十几篇有关日本国家战略和政策的论文,是这些学者对上述问题的深入研究、分析和思考,是对日本国家战略历史、现在和未来的跨越历史时空的纵向思索,是对日本国家战略转型中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的超越领域藩篱的横向探究,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且能激发人们思考的专业力作。这不由得令我想起2014年我为《安倍政权与日本的未来》一书作序时的情景。那时,该书即将付梓,究竟这种团队型的集体攻关成果能否略见成效尚属未知,我就在序言中这样写道:“这些深入的研究、细致的分析和清晰的解答,证明了他们正行驶在寻求答案的正确道路上,也体现着这些学者对解决中日难题的时代责任意识。”等到该书出版后,我将该书送给有关部门和来访的许多学者,反响可以说完全超出了预期。由此,今天为《国家战略转型与日本未来》一书作序我更为欣慰,因为如果说《安倍政权与日本的未来》一书是开篇之作的话,《国家战略转型与日本未来》一书既是“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日本研究论丛”的系列之作、姊妹之作,也是较前者视野更广阔、分析更透彻、见解更独到的日本研究力作。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中国的日本研究需要紧跟时代变化顺势而为,更需要超越传统思维进行战略研究与思考。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政治、经济和社会都在进行变革,有些变革(比如政治与安全领域的突破)已经超出了二战后既定的战略惯性,这些都呼唤我们的日本研究要进行理论创新、观念创新、模式创新。21世纪日本的变革仍处于进行时,日本的诸多政策和行为已对地区和地区内各国的发展构成了挑战,如何从历史高度、战略高度来看待这些变革,已是一个考验我们能力和智力的时代前沿课题。《国家战略转型与日本未来》一书正如书名所体现的,是对日本国家战略历史和现实的思考,由此来探寻其历史变迁的延续轨迹与断痕;是对日本国家战略的战略解构和战略理论解析,由此来探寻其战略发展的阶段性与周期性推进进程。本书通过这样的努力,来呈现日本国家战略发展的总体脉络和未来方向。应该说,这种研究既是基础性的,也是前沿性的,更富有现实性和战略性。面对日本的战略转型,我们需要理性观察、合理应对、有所作为,需要不间断地强化对日本的全面性、战略性研究,以研究的深度和认识的高度增强在批判日本行为中的话语权。原因很简单,日本有句名言“不要选择房屋,而要选择邻居”,但是对于国家而言则无法选择“邻居”。无论友邻还是恶邻,国家都需要用战略理性去有效地应对、处理。

作为一位从事几十年日本研究的学者,当我看到《国家战略转型与日本未来》一书即将面世,对我的这些年轻同事们的敬业精神我由衷地感到欣慰。我一直坚信的格言是“人比山高,脚比路长”,只有踏踏实实地去做、扎扎实实地去研究,才可以无限地接近日本各项研究真理的彼岸,才能在日本研究各领域真正寻找到所研究问题的真谛。唯有如此,这种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战略研究才能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政策成果,我们对日本带来的各种挑战才可以真正地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式地应对。已故的周恩来总理曾言:“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在日本研究中,唯有用事实说话,才可以切实增强应对日本的话语权;唯有站在战略性的高度予以深入地研究,才可以有效地扩展我们对日本政策选择的战略空间。

“永远走在其他领域的前头”,这是大哲学家费希特在《论学者的使命 人的使命》中对“学者使命”的经典阐释。我想将此话献给这些从事日本前沿问题研究的学者们,希望他们仍保持“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治学传统,使吉林大学的日本研究在综合性、系统性、专业性、创新性的既定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进,不断推出更好、更多的新成果,更希望“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日本研究论丛”这一系列丛书能为有关日本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开拓新的探索空间。


2015年岁末于吉林大学 7oQyDFHOP+4mb5XLRvXLZwdZ2GG9kPUlytqrlIKUCA0UQIaku6cUZAI4F8zBCSs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