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商业品牌扩张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在于“口口相传”和“有口皆碑”。正如营销界的经典名言:“一个好的口碑,能够带来八次以上的延伸销售;一个坏的口碑,则会导致二十个老顾客的流失。”电商同样应该注重对团队互联网声誉的管理,拥有良好的口碑思维。
然而,旧有的口碑思维并不全然符合今天的移动社交电商。传统口碑思维中,品牌主要通过亲友熟人的口号相传进行扩张,传播速度慢,信息衰减多,而在移动互联网上, 品牌投入则可以采用“以小博大”的方式,凸显口碑价值,其效果往往远超其他硬性广告传播方式 。
电商需要认识的是,移动互联网上的口碑传播,能够深入利用人际关系最核心的部分:那些建立了网络社交关系的用户之间,原本就存在或多或少的情感联系,相对于建立在陌生人营销角度的促销、广告和推荐来说(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其可信度更高、效率也更高。同时,由于不同的消费群体内部存在共同观点、相近喜好,无形中组成了一个个小团体,只要影响了团体中的一个人,就容易带动一批精准用户。
2015年,故宫营销部门走上移动社交营销路线,并充分拓展和利用了口碑营销思维。为了打造在用户群体中能病毒式传播推广的口碑,故宫不仅在产品设计层面上紧跟互联网的热点、萌点,推广文案风格也变得越发夺人眼球。
2015年年初,为了推荐一款骨瓷杯子,微信公众号“故宫淘宝”推出文章《她比四爷还忙》,阅读量达到100000+。随后,又推出了相对之前更加精美实用的App《每日故宫》,该App每天展出一件故宫藏品,既可以用来给用户收藏,也能够放在朋友圈、微博进行分享。同时,故宫还推出了一系列的动图、表情包等内容,配合上搞笑解说词,产生了活力十足的产品形象。
通过这一套从产品到营销的策略,故宫真正获得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口碑”,在俘获受众眼球的同时,也得到了诸多用户的订单。
想要学习其口碑思维,移动电商团队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成功形成口碑效应,最初的步骤不是去找渠道,而是要策划好口碑引爆点。只有点燃用户关注兴趣,他们才会有意愿将整件事通过互联网和线下行为告诉其他人,这样,口碑传播才有可能。
引爆点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但始终要围绕一般用户最重视、最想满足的需求进行。
如互联网用户从故宫展品那里不仅想得到古典文化熏陶,还希望得到趣味性、时尚性的娱乐感。又如不少品牌最初在社交网络走红,其引爆点就是来自于其产品的奇特使用方法、“脑洞大开”的宣传内容等。
在引爆点中,要事先埋伏下值得人们讨论的话题。这是因为口碑的形成不仅在于有最初的关注,还在于有讨论的空间和价值。当用户真正围绕话题讨论时,才会形成口口相传的良好局面。
需要提醒的是,可以设置的话题不仅应包括产品质量的性能特色,还应包括与众不同的服务水准、不一样的团队文化,甚至是消费者表现出的“狂热”粉丝现象等。这样,更多原本对品牌陌生的人才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讨论中。
传播渠道选择是口碑思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选择正确传播渠道,口碑塑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电商应全面认识产品属性和目标用户群体内的联系纽带,对传播渠道加以选择。
例如,一家经营健身器材的电商,并没有选择朋友圈或微博这些看似热门的渠道,而是和某跑步健身训练App合作,成功地在健身群体中建立起强大的口碑,这也说明了渠道选择的重要性。
将口碑思维贯穿到营销工作中,应确保对传播效果进行有效监控。在企业实践中,口碑营销往往配合其他多种营销手段,因此其监控策略必须要围绕渠道特点加以制定。
例如,某企业通过论坛进行口碑塑造,就要对发帖量、点击量、转载量和分享数量加以监测。如果是通过微信进行,则监测目标主要包括分享和查看数量等。另外,除了最基本的数据检测之外,还应该对传播过程加以有效管控,以便引导在塑造品牌过程中的互联网舆论,避免偶然因素所导致的负面信息传播。
什么是痛点思维?这种思维中的“痛”,来自于对用户感受的充分理解,他们在接受原有产品或服务时所产生的不满与痛苦,应该能真正触动团队营销者的心灵。如果移动电商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更进一步提升营销效果,而面向顾客推出新价值时,会很快转化成为一份份订单。
更进一步认识, 用户现有痛点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明显的痛点,即渴望有新产品或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已有困难;另一种是不明显的痛点,即用户习惯 了现有状态,他们需要认识新的消费方案,得到更好体验 。
无论其中哪一种,都需要电商认真钻研思考,去发现并消除用户体验中的所有痛点。当这种思维落实并进入营销实践后,需要解决下列问题:
一家通过微信朋友圈做比萨外卖的本地电商,希望通过调查了解顾客的最大痛点,究竟是比萨饼的味道还是凉、热,又或者是送到的速度……在有效调查结束之后他们发现,城区的顾客更在乎口感和性价比,而较远的顾客则对速度比较担心。为此,他们开始针对不同类型顾客发布不同服务承诺,取得了不错的营销效果。
这家电商营销思维的巧妙之处,在于他们分析出了不同用户的痛点,并给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
想要了解顾客痛点,必须准确调查,应该放在调查内容中的四个问题,如图1-6所示:
图1-6 准确的客户痛点调查
1.顾客最大的困惑或麻烦
目前,用户最主要的痛点包括价格痛点、质量痛点和个人情感痛点。
2.顾客的痛苦程度
这个问题应该在电商营销早期就设法提出并寻求解答,这样,团队才能挑选出那些高强度的痛点加以应对。
3.顾客解决痛点的紧迫程度
痛点紧迫程度直接影响到营销的优先次序,如果紧迫程度较高,就应该迎合顾客需要及时解决,而其他痛点则可以适当延后。
4.顾客是否能找到解决痛点的方案
通常而言,顾客大多难以自行寻找方案,有经验的移动电商能创造性地对这种困境进行分析,确保他们相信选择眼前方案才是最优的消费行为。
例如,一家销售家用电器的电商,在其官方论坛上发起了“投影仪太重有啥麻烦”的讨论,众多网友参与讨论之后,营销人员作出回复,进一步强调顾客痛点,并宣布推出新产品,新产品的图片甚至并没有占据内容主体,仅仅是给出了其重量参数,就赢得了大批用户的欢迎。
没有必要向顾客单纯进行“我们是一家优秀的××团队”的营销宣传,类似的内容表达并没有任何对比性,也就无法满足顾客的社交诉求。如果将之改为“我们是你手机里的××专家”,就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让潜在消费群体记住区别,并将之和解决痛苦的期盼联系起来。
换而言之,应该定义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即在社交营销中突出产品的与众不同。
例如,一家水晶饰品店的营销内容是“我们有造型最萌的吊坠”“我们有最小的水晶贴片供您DIY”等,这比那些单纯强调水晶工艺性的推广内容好得多。
即便电商通过诊断和对比,已经完成了痛点营销的前期基础,但顾客依然有很大可能停留在旧有禁锢中,无法主动接受产品。此时,团队需要用具体证据向他们证明痛苦如何解决。
1.要让顾客意识到,所获取价值大于其投入
例如,“这款护臀膏才30元,就治好了宝宝的湿疹!”这样的朋友圈营销内容,比单纯的“向大家推荐一款好用的护臀膏”要好得多。
2.用老顾客故事来证明收益
“他购买了我们店的土特产送给上司老母亲,获得了格外的青睐”,这种故事是对顾客收益最可信的验证。不过,应该选择向需求比较接近的顾客发布来加大影响。
3.用数据解决痛点
“这款润滑油产品,能让你每天节省0.5元油费,一年将会节省多少呢?”类似的营销手法会让顾客在心里计算,最终发现并解决内心所产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