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BRAIN PLASTICITY

大脑可塑性

利奥·夏卢帕( Leo M.Chalupa

神经生物学家,眼科专家,乔治·华盛顿大学副校长。

大脑可塑性是指,神经元随着经验改变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这似乎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因为身体的各个部位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大脑可塑性(并非为大脑所独有)的特殊之处在于,这些变化似乎还被一些适应性的事件所影响。大脑可塑性起源于神经科学家托尔斯滕·维泽尔( Torsten Wiesel )和戴维·休伯尔( David Hubel )的开创性研究。他们的研究显示,在婴儿发育的早期阶段,如果一只眼睛失去了正常的视觉刺激,大脑视觉皮质和这只眼睛的功能性联系将消失,而与另一只正常眼睛的联系将继续发育下去。

这些研究结果非常具有说服力,它们证实了早期的大脑联系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随经历而发生改变的,因此它们具有可塑性。由于这项 1960 年的工作及相关研究,维泽尔和休伯尔获得了 1981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那以后,无论是在分子还是系统水平上,成千上万的研究都说明,在大脑的各个部位存在着广泛多样的神经元变化,年幼、成年、年老的个体都不例外。因此,到 20 世纪末,我们对大脑的观念已经从原有的“天生如此”,进化到“大脑似乎是永远在变化的”。今天,“可塑性”是在神经系统科学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事实上,我本人也经常在我的论文和编辑的书目中多次使用这个术语。你可能会问,这有什么问题吗?

首先,“大脑可塑性”无形中已经被用于描述所有神经元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滥用使这个术语变得毫无意义。此外,许多研究成果还未曾证实神经元发生了变化,就搬出大脑可塑性来解释行为变异。更令人发指的是,那些有关训练可以提高特定机能表现的研究。即便对大脑一无所知,我们也可以证实训练能提升机能。那为什么还要画蛇添足,宣称机能的提升证实了大脑可塑性的显著程度?“显著”一词经常被用来描述老年人士的训练效果,就好像这些领取社会保障金的长者能够通过训练提高机能就是奇迹似的。

一个叫作“大脑训练”( brain-training )的产业正因此类研究而兴起,其中很多训练都是针对年幼者的。前几年有一个特别受欢迎的项目是“莫扎特效应”,对古典音乐毫无兴趣的父母被鼓动起来,不断对他们的婴儿播放莫扎特的曲子。目前这股风潮好像降温了,取而代之的是众多过剩的针对各年龄段孩子的游戏,据说这些游戏可以有效提升大脑能力。为了得到更多利润,打着大脑可塑性旗号的产业又盯上了年长者的大脑。随着年龄的增长,所有人都会对记忆力缺失及认知能力下降等现象感到焦虑,这种心情可以理解。近年来涌现了大量的这类公司,大脑训练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让孩子和老人参与挑战认知能力的活动无可厚非。事实上,也的确有好处。接受这些训练,当然要比每天在电视机前坐几个小时要好得多。任何机能上的变化都对应着大脑中的某种变化,毕竟大脑控制着所有的人类行为。还能有什么其他解释呢?但是,直到今天,我们并不清楚,如果某个特定电子游戏的水平提高了,大脑里的运作机制会有什么变化?我们也不知道如何保持这种变化,更不了解如何将此变化延续到其他认知能力上去。将这类活动冠名为“大脑训练”或者“提高大脑可塑性”,通常只是推销产品的噱头。当然,我不是说应当放弃这些所谓的大脑训练,至少训练是无害的,说不定还有一定益处。但是,如果真的有什么提升效果,请不要夸大,不要轻易引用“大脑可塑性”“显著的”或者其他类似的词汇。 rs84TawPQFGEMMj49rREIp+oAWY1bCoisuMK5bMokYTQldxnZzVpVku2g6hYuyu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