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Preface

我叫赵思家,家庭的家,不是佳人的佳。

我现在还在读书,是一名脑科学博士生。准确说来,是神经科学博士生,但这个名字听起来拒人千里之外,常有人问我:“是研究神经病的吗?”“要做开颅手术吗?”“是学心理学的吗?”“我好像有病,你帮我看看?”呵呵,其实都不是。

神经科学是一门研究大脑的科学。这门科学有很多分支,而我所在的分支叫认知神经科学(Cognitive Neuroscience)。“认知”是指人类大脑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与之互动的一种能力,包括且不仅限于感知、记忆、语言、情感和分析推理。与心理学类似,认知神经科学家研究的主题非常广泛,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是值得观察分析的研究对象。但与心理学不同的是,我们使用的方法是神经科学的生物实验。

需要强调的是,现在很多神经科学研究还并不能用来直接解释心理现象。这里我必须要承认,在这一点上本书中不少文章“标题党”了,有一定的误导性。但要是用真实的题目,又没人愿意翻开这本书了。

我一直很自豪,在最轻狂的年纪,学了世上最酷的专业。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做科研的料,我性格洒脱,缺乏耐心。但我一直认为,人之所以成为人,就是因为我们的好奇心。我们对火的好奇,让人类吃上熟食,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我们对天空的好奇,驱动人类从莱特兄弟到登上月球仅仅用了60多年;然而,有趣的是,我们似乎对自己的了解少之又少,而了解最少的恰好是让我们对一切感到好奇的大脑。

这让我对大脑充满了好奇,所以选择了神经科学作为本科专业。本科毕业后,我想换个角度来看看大脑——人工智能,所以跨专业读了一个计算机科学硕士。读硕士的一年里,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人类大脑的神奇之处,同时也对神经科学非常怀念,便利用闲时,在知乎上回答各种脑洞大开的问题,那些答案,就是本书的雏形。

我从未想过会在二十出头时出一本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想想实在是太幸运。据我所知,著有大脑相关书籍的作者至少也是大学讲师,而我连博士都未毕业。这也让我异常紧张:我的文字会不会太“逗B”?内容会不会不够有趣?专业性有没有打折扣?会不会让读者对神经科学产生误解?

转念又想,打开这本书的人,对这本书的期待是什么呢?定然不是内容全面、措辞严谨的教科书,也不是深入权威的最新学术综述。我希望任何人,只要是个大脑拥有者,都能随时随地把这本书拿起来看:等人时,坐地铁回家时,甚至蹲厕所时(“痔疮之友”友情提示:请勿占茅坑超过5分钟)……当然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地“轻轻松松”,有些部分无法避免地枯燥生涩,这里表示万分抱歉,我一定会继续精进。

“科普”是什么?科学普及,普及应该不仅仅是对已经深爱科学的人,而是让原本不理解科学怪人们之疯狂的人,也能够理解科学的可爱之处。

知识,绝对不会无趣;无趣的,只有错误的传递方式。

在此还要特别感谢来自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MU)的Tina Liu学姐。在本文的视觉神经科学方面,她帮我找到了数个专业性漏洞,并提出了详细的修改意见,十分感谢。因我个人有限的知识和理解,本书无可避免地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还请在知乎或微信公众号(neuroscienceme)上给我留言。如有需要,我会通过知乎专栏和微信公众号推送与书相关的补充和修正。

衷心希望,阅读愉快。

赵思家
2016年5月8日
难得有些初夏模样的伦敦 xsqmiq4nX9+eN2wayGdAj8DHPp8R6iDtXuvmQiwGWMwVC36fIUOVb37XJkbboAq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